
“湖南之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嶺,西接黔蜀,群苗所萃,蓋四塞之國。”這是近代著名文化學者錢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學風》開篇寫的一段話。他認為湖南雖然地理環境閉塞,但人性倔強,人傑地靈,“罔不有獨立自由之思想,有堅強不磨之志節。”湖南特有的地域文化,海内外學人稱之為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麼?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心憂天下,敢為人先。這也就是敢作為,有擔當。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運作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使用者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作為事關國計民生的大國重器,是黨中央着眼于我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決策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到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生活,湖南人的身影十分活躍,充分展現了大國重器的湖南擔當。
北鬥系統建設中,湧現出一大批湘籍航天領軍人物。國防科技大學北鬥團隊自1994年組建以來完整經曆北鬥系統建設全過程,為北鬥系統研發了衆多核心系統、突破了數十項關鍵核心技術,是北鬥三号系統建設的主力軍和國家隊,攻克了一個個急難險重的任務和難關。在2020年北鬥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打亂了原本的工作節奏。國防科技大學北鬥團隊發揮沖鋒在前、敢打硬仗的排頭兵精神,為北鬥三号的成功收官做最後沖刺。以短封包項目組為例,項目負責人李井源老師帶領12名科研人員自2月11日起分批逆行前往疫情較為複雜的北京,在集中隔離點冒着嚴寒,熬夜工作,連續奮戰三個多月,終于按計劃完成了85項內建聯試和故障模拟測試工作,形成了3100多頁測試報告,使系統狀态逐漸穩定,保住了北鬥三号地面運控系統開通前試運作的關鍵節點,為北鬥三号全球系統開通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是湖南南縣人,面對家鄉媒體紅網,首次向湖南老鄉講述自己的“航天之路”和“北鬥”背後不為人知的科研故事。他将北鬥導航系統生動概括為“五個千萬工程”:調動了千軍萬馬、經曆了千難萬險、付出了千辛萬苦、走進了千家萬戶、造福千秋萬代。他深有感觸地說,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吃得虧。這正是深受湖湘精神熏陶、參與研制北鬥的湖南科學家勇于擔當的一個縮影。
懷化市應用“網際網路+北鬥”建設了城市渣土運輸管理監控平台。
湖南最早開展北鬥系統的應用,這是湖南人“敢為天下先”的生動诠釋。2012年,北鬥導航正式運作,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北鬥應用發展。次年,湖南省北鬥衛星導航應用示範工程正式啟動。2014年10月,省政府出台了《關于促進地理資訊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将衛星導航産業作為重點扶持産業,不久又出台了《湖南衛星應用産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檔案。長沙市政府也積極行動,相繼出台了《關于加快北鬥衛星導航應用産業發展的意見》《北鬥衛星導航應用産業發展規劃(2014-2020)》《長沙市加快北鬥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從安排北鬥衛星導航應用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相關企業給予支援,到明确将依托長沙高新區着力打造國内最具規模的北鬥産業基地、産業高端人才集聚地和産業應用示範集聚區,成為全國領先的“北鬥之城”。目标越來越清晰,政策扶持的力度也越來越大。形成了全面推進北鬥應用的濃厚氛圍。
湖南企業家聞風而動,率先積極投身于北鬥衛星導航應用産業發展之中。可能在大多數人的理念裡,“北鬥”就是起到一個導航的作用。但在湖南企業家們的探索之下,北鬥已應用到智能駕駛、橋梁監測、交通安全、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在湖南華諾星空,北鬥深度運用于防災減災領域,通過一台筆記本大小的可移動裝置,可以精準地檢測到山體滑動3毫米,提前預判自然災害的到來。在聯智科技,北鬥+安全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已應用于省内高速公路邊坡橋梁、礦庫、建築等領域,在全國16個省市200多個項目布設超過3500個監測點;在北鬥研究院,無人機防禦系統已成功應用于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澳門回歸20周年慶典、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等國内外重大活動。短短數十年,湖南湧現出海格北鬥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湖南北雲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中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矩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衛導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與北鬥衛星導航密切相關的知名企業。
目前,長沙正在打造北鬥産業創新應用發展高地。作為全國北鬥衛星導航應用三大示範區域之一,北鬥應用領域在長沙已覆寫交通、農業、林業、公安、電力、防災減災和大衆應用等諸多領域,以北鬥應用為基礎的千億産業叢集正在形成。長沙正在加快培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北鬥+”應用場景,推動北鬥産業與傳統工程機械産業、汽車産業等行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态新模式,深化北鬥技術在城市空間規劃、環境監測、減災防災等領域的應用。同時,在自動駕駛、智能駕考駕培、可信導航、位置服務、地質災害防治等領域,推動相關應用場景向北鬥企業開放,建設全國北鬥技術應用與産業發展示範基地。
湘潭大學研發的智能化改造的群枕式長鋼軌鋪軌機組,在成昆線順利施工。
“三高四新”是湖南走向高品質發展的戰略部署。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着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創新、内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建構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無疑,打造“三個高地”就是搶占發展制高點、把握發展主動權;踐行“四新”使命就是在全國“一盤棋”中彰顯湖南價值、貢獻湖南力量。即将在長沙召開的首屆北鬥規模應用國際峰會,是繼中非經貿博覽會之後,在湖南落地的第二個國家級、國際性、常态化的峰會平台,這是對湖南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充分肯定,也必将對湖南打造内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帶來強大助力。
無論是積極制定政策、助推北鬥應用發展,還是推進“三高四新”戰略,以及北鬥規模應用國際峰會落戶長沙,都彰顯了湖南不負黨中央的重托、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擔當。
蔡元培曾在《論湖南的人才》一文中寫道:“湖南人性質沉毅,守舊固然守得很兇,趨新也趨得很急。湖南人敢負責任。”美國學者裴士鋒注意到中國近代史上,湖南所産生的改革者、軍官、革命家之多,居中國諸省之冠,是以專門著有《湖南人與現代中國》,探讨湖南人對中國近、現代曆史走向的影響,其結論是:“湖南,一如上海或北京,乃是促成改變的主要推力之一,也是新思想、新能量的基本來源”。願湖南各界人士,在未來大國重器建設中,不斷創新,貢獻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能量,敢負責任,彰顯湖南人的新作為、新擔當。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湖南省省情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