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光美的5哥:曾因加入國軍被妹妹質問,2005年被請進人民大會堂一:一個了不起的家族二:王光複的路三:尾聲

作者:魂說

2005年,一位88歲的老人,被請進了人民大會堂湖南廳。

在這裡,他跟一群老戰士及将領代表,接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親自頒發的紀念章。這個紀念章,是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60周年準備的。對于親曆那場戰争的中國戰士們來說,這份榮譽無疑是極高的。

這位88歲的老人,名叫王光複。

他身上的“标簽”很多:飛虎隊成員,中國抗日戰場上的王牌飛行員。當然,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身份:王光美的5哥。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王光複都低調地生活在國外。是以,當他此次出現在人民大會堂時,自然吸引了很多記者前來采訪。

王光美的5哥:曾因加入國軍被妹妹質問,2005年被請進人民大會堂一:一個了不起的家族二:王光複的路三:尾聲

人們在讨論着:王光美是劉少奇的夫妻,另幾個哥哥也都是我黨優秀的革命者,為何這第5個哥哥會加入國軍,還成了國軍王牌飛行員?

對于大家的疑問,王光複還記得60年前,妹妹王光美質問他的一句話。

1945年,抗日戰争結束後,身為飛行員的王光複回到了在北平的家中,見到了父親、母親以及哥哥和妹妹們。

妹妹王光美當時才24歲,是一個實體學研究所學生,同時也是北平城有名的進步女青年。她很清楚,唯有延安和共産黨才是老百姓的出路。是以,她直率地向哥哥發出了這樣的質問:

“你為什麼站在國民黨一邊?你有沒有向共産黨投炸彈?”

而對不到30歲的王光複來說,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他申辯道:“我沒有也不會向共産黨投炸彈!”聽完5哥的回答,王光美才放下心來。

在王家這個大家庭裡,共有11個孩子。王光美排行老7,在她上面有6個哥哥,下面有4個妹妹。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個和睦、溫暖的家庭,總是那麼珍貴。王家的每一個孩子,都格外珍惜這份親情。

但同時,這又是一個有着不小“沖突”的家庭。11兄妹中,有堅定的共産黨員,比如四哥王光傑;也有像王光複這樣的國軍飛行員,以及跟着李宗仁的二哥王光崎。是以,他們經常會因立場不同而“劍拔弩張”。

有時候大家正吃着飯,幾兄妹便會争論起來,常常搞得大家都面紅耳赤。到最後,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王治昌隻能開口調停沖突,他立了一項家規:“飯桌上隻叙天倫之樂,不談政治!”

王光美的5哥:曾因加入國軍被妹妹質問,2005年被請進人民大會堂一:一個了不起的家族二:王光複的路三:尾聲

那麼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王光複是如何成為一個飛行員的?他到底做了什麼,能在2005年被請進人民大會堂?對于這個哥哥,王光美晚年又是如何評價的?本期,魂說要跟大家細說這些塵封的往事。在這些往事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了不起的家族、一群了不起的年輕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一:一個了不起的家族</h1>

建國後,王光美經常陪着夫妻劉少奇出席各種活動,雖然穿着并不算華麗,但仍能顯出不凡的氣質。舉手投足間的從容和風采,更是令人贊歎。而這一切,跟從小的家教和熏陶分不開。王光美和哥哥、妹妹們,生活在一個真正的名門望族裡。

他們的父親,名叫王治昌,生于天津。王治昌早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畢業後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學商科。畢業回國後,他受到了段祺瑞的重用,一度做到了代理農商總長。

當時的王治昌,是中國經濟界的重要人物,曾代表北洋政府參加過巴黎和會以及華盛頓九國會議。他的名字 ,甚至上了英國人出版的《中國名人錄》。

如果能繼續這樣走下去,王治昌的仕途将會無限風光。但沒過多久,王治昌就辭職不幹了。至于原因,是很多那時的民國政要了解不了的:

王治昌有一個拜把子兄弟:著名革命家廖仲恺。兄弟倆都是民主革命派,一心蕩一蕩政壇濁氣。遺憾的是,1925年,廖仲恺在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被刺殺身亡。這件事,讓王治昌對當局頗為失望。一氣之下,他退出了政壇,從此在北平的胡同裡過上了閑雲野鶴的生活。

家中11個兒女要養活,能做出這樣的選擇,王治昌是令人欽佩的。失去了俸祿後,為了生計,王治昌便把自家的兩個院落出租,換來錢與妻兒們過日子。

在此期間,時常有當局政要前來,王治昌都拒不出仕。很多親友不了解他,唯有妻子董潔如一如繼往支援丈夫。

王光美的5哥:曾因加入國軍被妹妹質問,2005年被請進人民大會堂一:一個了不起的家族二:王光複的路三:尾聲

董潔如是天津人,出身在當地一個有名的富商世家。同時,她也是我國第一批女大學生,畢業于北洋女子師範學院,既有學識又溫婉、大氣。很多見過她的人,都感歎于她的從容與典雅。

王家這11個孩子裡,隻有後8個是董潔如所生,前3個為王治昌已過世的前兩任妻子所生。但對這11個孩子,董潔如都是一樣疼愛。

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們年幼時總是歡樂得很。每次王治昌一進家門,孩子們就會沖過去,把他團團圍住,問問父親:“您帶回來什麼好吃的沒?”。王治昌每次都能跟“變魔法”似的,變出幾個燒餅、一塊醬肘子出來。

因為對政治失望,王治昌并沒考慮讓孩子們從政,隻是希望他們能好好學習,将來做個科學家之類的就很不錯了。是以,每次考完試他都會給孩子們一些小零食作為獎勵。父母的良好基因,加上好學刻苦,王家的孩子們除了長子早逝外,很多都成了“學霸”:

二哥,王光琦,畢業于清華大學,後來又獲得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碩士,回國後成了李宗仁的經濟顧問。解放後,在外貿部從事國際貿易研究。

三哥,王光超,畢業于當時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後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學習,1993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四哥,王光傑,清華大學畢業,我黨著名電子專家,解放後任過電子工業部副部長,曾一口氣出版了12本無線電和雷達方面的專業書。1946年,他和戰友們為華北新華廣播電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做的電台,如今還存放于國家博物館裡。因為這,他被我黨授予“特等功臣”稱号。

五哥,王光複,王牌飛行員。

六哥,王光英,輔仁大學畢業,一心向往延安。在戰争年代,他大力興辦民族工業,不斷向解放區低價出售大量軍用物資和醫療用品,是周總理誇贊過的“紅色資本家”。1983年組建中國光大集團,任董事長。他是王光美6個哥哥裡最小的一個,也是最有商業頭腦的一個。

接下來,就是王光美及4個妹妹了。

王光美的5哥:曾因加入國軍被妹妹質問,2005年被請進人民大會堂一:一個了不起的家族二:王光複的路三:尾聲

王光美從小就是數理科的尖子生,當時實體界公認的北平“數學女王”。實體碩士畢業後,她收到了美國名校的通知書,後因要去延安擔任外事翻譯,放棄攻讀博士,并在延安與劉少奇相遇。而4個妹妹其中一個是教育專家,另3個都成了醫學專家。

在中國近代的家族中,成才率這麼高的家庭是極少見的。而這一點,跟有骨氣的父親,有學識的母親是分不開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二:王光複的路</h1>

王家的孩子,都是有血性的,這一點王光複也不例外。有幾個清華畢業的哥哥在前頭,作為老五的王光複壓力自然不小。不過,他的理想并非跟哥哥們一樣學經濟或學實體,他一直在尋找屬于自己的路。

王光複尚在北平念中學時,日本人的飛機常常會飛到城市的上空。那時,老百姓看到飛機時,眼神裡的恐懼都讓王光影印象深刻。從那時起,王光複便下了決心:“總有一天,我要親自把他們打下來!”

下決心後,王光複就一直在默默等待,直到國軍中央航空學校在北平招生。19歲的王光複,趕緊去報名,并馬上被錄取。

當時王治昌的幾個兒子裡,老二和老三都在美國留學,四哥王光傑早就加入了革命,每天住在學校跟進步學生一起忙學生運動,很少回家。幾個女兒又都還小,唯一能幫上父母忙的就是5子王光複了。

聽說他要去參軍,王治昌夫妻倆都為兒子捏了一把汗,他們家還沒有過直接上戰場的孩子。不過,最終他們還是選擇尊重兒子的決定。他們很清楚,這個兒子從小性格剛毅,很難被說服。

在任何年代,要成為合格的飛行員,都不會是一件簡單的事。王光複先後在南京、昆明、成都等地受訓,直到1941年才正式被調往中國空軍第三大隊第7中隊,擔任飛行員。

王光美的5哥:曾因加入國軍被妹妹質問,2005年被請進人民大會堂一:一個了不起的家族二:王光複的路三:尾聲

1943年,第三大隊加入中美空軍混合團,于是王光複跟美軍飛行員成了同僚。在此後兩年不到的時間裡,王光複創下了一個記錄:打下8架半日本飛機,成為二戰時中國戰區擊落日軍飛機最多的飛行員。

之是以會出現“8架半”這種說法,是因為其中有一架是跟同僚一起打落的。王光複堅稱:這隻能算是半架。

因為這樣的戰績,當時的王光複受到了國民政府的極大肯定,還獲得了一枚8星序獎章。而對于王光複來說,飛行員生涯裡讓他印象最深的不是獲獎章,而是老百姓給他的兩次觸動:

第一次,是1944年,他打擊日軍運輸線時。

當天,才27歲的他率領4架P-40戰機在長沙上空飛行,他們很快就發現了日軍補給船。他立即俯沖下去,對準船體一頓掃射,一時間湘江上火光四起。

當時湘江兩岸站了很多中國群眾,他們歡呼着、跳躍着鼓掌。這一幕,與當年北平老百姓看見日本飛機的恐懼一樣,深深地印刻在王光複的腦子裡。

第二次,是他在重慶負重傷時。

1945年3月22日,王光複受命從河口起飛,沿長江打擊日軍的運輸船隊和車隊。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但到了一片樹林上空時,王光複覺得樹林裡不太對勁,可能藏着日軍補給軍隊。

于是,他冒險降低高度,準備探個究竟。結果,藏在樹林裡的日軍突然射出子彈,擊中了他的飛機,他的腿部也受傷。

王光複沒辦法,隻能加大油門想把飛機拉上去,結果飛機失速下墜。好在他技術精湛,又把飛機拉了起來,這才撿回了一條命。

回到基地後,傷勢嚴重的王光複被送到重慶救治。彼時,王光複在飛行界已經頗有名氣,報社記者聽說他負傷,也都趕過去采訪報道。不久,一篇關于他的長篇報道登上了報紙。重慶老百姓看了,個個說他是“一滴汽油一滴血”的大英雄。

很多老百姓,特意從各地趕到重慶醫院,又是送吃的,又是送喝的,多日不絕。這一幕,也深深地印刻在王光複腦海裡。

王光美的5哥:曾因加入國軍被妹妹質問,2005年被請進人民大會堂一:一個了不起的家族二:王光複的路三:尾聲

晚年,年過8旬的王光複接受記者采訪時,很多往事都不記得了,卻仍記得那天在醫院時的情形:鄰近病房的老頭兒趕緊把雞湯送來,護士小姐把我團團圍住!這是王光複心裡最榮光的時刻。

在空軍抗日期間,王光複一直沒時間回家裡看看。直到抗戰勝利,他才随空軍部隊移駐北京,這便有了王光美問哥哥是否曾向我軍投彈的一幕。

對于王光複來說,之是以選擇跟幾個哥哥不一樣的道路,本身就是為了打日本人。但對于國軍内部的那些爾虞我詐、腐敗不堪,他一直都深惡痛絕。是以,雖然入了國軍飛行大隊,但他事實上并沒做過傷害人民子弟兵的事。

而且當時跟他感情一向很好的四哥,已經成了我黨有名的無線電專家,幾個妹妹也一心向往延安,王光複更是不可能做出有傷兄妹感情的事。是以,他才敢對妹妹說自己“我沒有也不會向共産黨投炸彈”。

解放戰争時期,王光複便很少再公開出現了,他進了國軍空軍指揮參謀大學學習。1949年,他跟着學校遷移到中國台灣。

入台後,王光複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學校任軍事教官。對他來說,不管在哪裡,隻要能教會中國人開飛機就是他想要的工作。而一直以來,對于自己的家世等,他都很少提及。直到後來,台灣方面查出其妹王光美是劉少奇的夫人,便開始處處為難和打壓他。

早就不滿國軍種種行徑的王光複,一氣之下便申請退役。而後,不願意再待在台灣的王光複,選擇跟孩子們避居美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三:尾聲</h1>

改革開放後,身在美國的王光複終于有機會回國跟親人們見面。此時的他們,已經分别了太久太久了。多年來,他們一直儲存着這樣一張照片:

王光美的5哥:曾因加入國軍被妹妹質問,2005年被請進人民大會堂一:一個了不起的家族二:王光複的路三:尾聲

除了早逝的大哥外,王家另10個孩子都齊齊整整地出現在這張照片裡。坐在照片中間的父親王治昌和母親董潔如:男主人雖不再年輕,卻仍有威儀;女主人穿着樸素,卻頗具風采。照片裡,前排左一雙手插兜的男孩就是王光複。從他的站姿來看,比後排站着的幾位哥哥确實要張揚一些。前排右一的是六子王光英,後來的光大“掌門人”。站在父母中間的是王光美,從她站的位置來看,顯然是家裡比較受寵的一個。

晚年的王光複和妹妹王光美聯系得很多,每一次兄妹相見,他們都會說起以前的事,以及這張照片上的那些至親。

2005年9月3日,王光複作為抗日老兵代表,被請進了人民大會堂參會。會議期間,88歲的他特意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采訪中,對于榮譽加身,他是這樣說的:“一切榮譽屬于千百萬抗日戰士,我為自己是他們中的一員而自豪!”

這話說完,提到如今的日本,一向直率的他則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日本又強了,經濟起飛了,是以他們開始做一些令人失望的事!”不得不說,這話很犀利!

很顯然,對于日本的事,王老仍然一直關心着。是以,他也提醒年輕一代:“不要忘了那段曆史,要居安思危!”這句話由一個抗日飛行員說出來,對現場任何人來說,都是足夠震撼的。

2006年10月13日,中國20世紀極具傳奇色彩的奇女子王光美逝世,享年85歲。

王光美的5哥:曾因加入國軍被妹妹質問,2005年被請進人民大會堂一:一個了不起的家族二:王光複的路三:尾聲

2008年7月9日,她的5哥,中國抗日王牌飛行員王光複病逝,享年92歲(虛歲)。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歲月帶走了很多人,包括這些王家兒女們,卻留下了一些令人難忘的傳奇往事。當我們在感歎“王家的孩子們為何一個個這麼優秀”時,或許腦子裡該出現的是這樣兩個字:家風!

這兩個字,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對風雨飄搖中的中國來說何其重要:

韶山沖的文七妹,培育出了4個了不起的兒女:烈士毛澤建(收養在膝下的女兒)、毛澤覃、毛澤民,偉人毛澤東;

湖南蔡家:蔡和森、蔡暢,蔡和森的妻子向警予,蔡暢的丈夫李富春;

湖南闆倉楊昌濟家:楊開慧,楊展;

安徽安慶陳獨秀家:陳喬年、陳延年;

中國的一部近代史裡,還有太多這樣的家族。謹以此文,紀念王光複先生、王光美女士,以及所有如王家一樣了不起的家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