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焦點财經訊</b>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起步之年,如何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又一個重大的任務。
10月26日,一場以“産業賦能 鄉村振興”為主題的“2021年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由中國房地産報社、中國城市與區域治理研究院聯合主辦。

論壇邀請了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袁文先、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尹成傑、中國鄉村振興50人論壇成員、國家鄉村振興局原規劃财務司司長任鐵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黨國英,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原主任、華中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宋洪遠等專家做了主題分享,并邀約碧桂園、京東、美團等參與鄉村振興實踐的企業參與讨論,旨在共同探尋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新動能和新力量。
會上,這些在扶貧和鄉村振興領域的專家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推動鄉村振興離不開産業賦能。
袁文先在緻辭中指出,“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當中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五句話叫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擺在首位的是産業振興,之是以它重要,我們感到第一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很重要的實質性的内容之一,有了産業興旺,鄉村振興才可能有保障,才有可能持續的發展,離開産業,鄉村振興可能是無從談起。”
尹成傑也表示,發展現代鄉村産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他甚至針對如何建構現代化農村産業體系,給出了具體建議:“随着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随着現代鄉村産業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壯大,是以創造出許多新的業态和模式。比如說包括富有特色的園藝産業、文旅産業、休閑産業、康養産業,同時也包括農産品加工産業,同時也包括農業的生态産品、文化産品、文旅産品,形成農文旅一體化産業的叢集,我們的價值,管理運作的體制和機制,不斷的建設一個完善的、健全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任鐵民則從鄉村振興的底層邏輯談起,深度剖析了鄉村振興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意義。任鐵民認為,鄉村振興和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最重要的關系它是現代化建設的主戰場,是困難和潛力所在。“它是國家安全的壓艙石”。
鄉村振興未來是怎樣一個趨勢,怎麼推動鄉村産業?任鐵民說,鄉村振興最核心的問題,産業問題特别重要,但是最核心的問題怎麼留住人,如果人都跑光了,這個産業振興是沒法振興的。怎麼留住人,有五大要素,一個是教育,第二個是醫療,第三個數字化、智能化,四是交通物流,五是在未來産業格局的變化中尋找機會。
在論壇上,黨國英提出了“農戶兼業”的理論。他認為,農戶兼業一定是就近兼業,農戶家庭兼業的地點離市政不能太遠。兼業要有産業,農業産業鍊的總價值大體上是地頭農業創造價值的10倍左右,如果産業鍊的價值大部分下沉到市政,仍然可能是農業增加值的數倍,農産品的産業鍊要下沉到市政,不是全部,就是重要的,比如說儲存、粗加工,這樣一些環節主要下沉到市政。
宋洪遠則建議,鄉村振興工作一定要把握住國家戰略要點,不能什麼都往鄉村振興裡裝。宋洪遠表示,推進鄉村振興有四個重大舉措和五個重點任務。四個重大舉措是:強化鄉村振興制度供給、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強化鄉村振興黨的上司;五個重點任務是: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