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鄉村要實作現代化,而不是去追求城市化,城鄉的差距要縮小,但是城鄉的差異要彰顯出來。”10月2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釋出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在介紹鄉村建設行動時如是強調。
與城市相比,鄉村有其特殊性。10月26日,在以“産業賦能 鄉村振興”為主題的“2021年鄉村振興高峰論壇”上,專家們就鄉村振興、産業振興、農民增收等話題發表看法。
三農包括農業、農村和農民,鄉村振興不僅是産業振興,也不僅是農村發展。中國鄉村振興50人論壇成員、國家鄉村振興局原規劃财務司司長任鐵民指出,鄉村振興其實是一群特殊的人和一個特定的地區的發展問題。
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五大任務,其中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袁文先指出,産業興旺,鄉村振興才可能有保障,才有可能持續發展,離開産業,鄉村振興可能無從談起。
<h4>鄉村振興是現代化建設主戰場</h4>
任鐵民表示,鄉村振興是現代化建設的主戰場,也是困難和潛力所在。任鐵民指出,不管從人口規模還是從鄉村地域面積、或者提供糧食安全保障、生态安全保障等來看,鄉村振興都是現代化的“大頭”所在。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原主任、華中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宋洪遠梳理了鄉村振興三個重要時間節點的主要目标,第一,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架構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第二,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作;第三,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作。
宋洪遠表示,推進鄉村振興有四個重大舉措,一要強化鄉村振興制度供給,亦即用改革促振興;二要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三要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财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集體參與;四要強化鄉村振興黨的上司。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黨國英提出一個政策導向:連續100平方公裡以上的區域,如果人口總規模小于3萬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定要慎重,要将生态保護作為重點;連續100平方公裡以内的區域,如果人口大于3萬人,就是鄉村振興要大力去抓的區域,但是重點是搞好市政建設。
<h4>把産業鍊主體留在縣域</h4>
“實踐表明,引領鄉村産業振興,必須建構現代鄉村産業體系。”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尹成傑表示。
黨國英認為,鄉村産業有八大類别,其中農業産業、農業産業鍊相關産業、與農村人口以及農業産業鍊的規模有關系的旁側産業共占農村産業的80%左右。“真正讓農村産業規模壯大的是這三個産業類别,其重要到足以支撐鄉村振興的産業規模。”但現在我國很多農業産業鍊很多的産業環節上浮在城市,沒有下沉到市政(即農民兼業的地點)。
具體到實踐中,如何做好農村産業振興,讓産業興旺起來,是鄉村振興的工作重點也是工作難點。袁文先認為,産業振興、産業興旺主要展現在實作種養殖的振興、形成産業叢集、産業産品市場化、增加貸款扶植力度、涉農服務規範化等方面。
尹成傑指出,建構現代鄉村産業體系,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縣域城鎮化,特别是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的重要支撐。隻有縣域城鄉融合,才能真正把推進鄉村振興的任務落實到基層。
“要推進縣域的城鄉融合,關鍵是促進産業發展,建構現代鄉村産業體系。”尹成傑說,要建構現代鄉村産業體系,打造農業的全産業鍊,加快推進特色産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強調把産業鍊的主體留在縣域,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動農村發展,帶動農民緻富,帶動鄉村振興。“是以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必須把現代鄉村産業體系建立起來。”
<h4>就近兼業提高農民收入</h4>
“如果人都跑光了,産業是沒法振興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留住人比産業還重要。”任鐵民認為,鄉村振興核心的問題是“怎麼留住人”,因而要重視農村的教育、醫療、數字化、智能化、交通物流,以及未來産業格局。
“鄉村振興不僅僅是農業問題,非農就業非常重要,其中本地的非農就業更加重要。” 任鐵民說。
“兼業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方法。”黨國英認為,要重視農民收入是否能得到提高,要解決如何把農民收入差距補上的問題。
在調查中黨國英發現,小農戶在農閑時間獲得收入的可能性非常小,專業農戶在農閑時間獲得收入可能性比較大。“農業越是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農戶越需要兼業。”從一些發達國家經驗看,主要勞動力是在農場附近兼業。“我們國家經濟總規模是100萬億元,國家就近兼業需求有64萬億元,也就是說如果鎮以下經濟規模達到64萬億元水準,農戶的收入水準有可能和城市居民差不多。”
黨國英以美國為例,分享了四個決定美國農民收入略高于城市居民收入水準的條件。
第一,農戶兼業一定是就近兼業。我國語境下的打工脫離了農村,是“農村轉移勞動力”,而黨國英說的兼業要求農戶家庭農場離兼業的地點不能太遠。
第二,就近兼業需要産業。“農業産業鍊的總價值大體是地頭農業創造價值的10倍左右,如果産業鍊的價值大部分下沉到市政,仍可能是農業增加值的數倍。”黨國英表示。
第三,承載農業産業鍊經濟活動的組織,最好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的專業合作社可以和農民簽訂長期的兼業合同,農民作為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在專業合作社當中兼業,取得地頭農業之外的收入。
第四,鄉村人口要數倍于農業人口。黨國英指出,農業産業鍊的價值與農業價值的比例跟鄉村人口與鄉村的農業人口的比例有關系,鄉村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不夠大,兼業的機會就少。
黨國英認為,雖然我國農戶收入中非農業收入占比越來越大,農業收入占比越來越小,但與美國相比,我國的上述四個條件仍不充分。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