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4年彭德懷去世,浦安修于5年後收到補發金4.8萬,她如何處置的?補發金的配置設定問題完成生前遺願一分不取補發金,滿懷愧疚心整理生前的著述

1974年11月29日,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彭德懷元帥因病去世,享年76歲。

1979年,在彭德懷元帥去世的5年後,其前妻浦安修卻收到了彭德懷的補發金,這其中還包括了彭德懷生前的存款。

中央為彭德懷元帥所補發的工資以及他去世之後的一筆撫恤金共有4.8萬餘元。

74年彭德懷去世,浦安修于5年後收到補發金4.8萬,她如何處置的?補發金的配置設定問題完成生前遺願一分不取補發金,滿懷愧疚心整理生前的著述

浦安修在收到這筆補發金的時候很是驚訝,因為早在1962年的時候,他們二人就以正式離婚收場了,此後再也沒有往來。

那麼這筆補發金為何又要交由浦安修處理呢?浦安修在收到這筆補發金後又是如何處置的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5">補發金的配置設定問題</h1>

1979年,中央對彭德懷的遺物進行了處理,首先将彭德懷生前所使用的獵槍、手槍、子彈全部都上交到了總參管理局隊訓處。

而後彭德懷家裡所使用的電視機交給了彭德懷的侄女彭梅魁使用,帶電唱機的一套收音機和航空手表交給了侄女彭鋼使用。

74年彭德懷去世,浦安修于5年後收到補發金4.8萬,她如何處置的?補發金的配置設定問題完成生前遺願一分不取補發金,滿懷愧疚心整理生前的著述

彭德懷所留下的《馬恩全集》、《列甯全集》等書籍交由了浦安修進行處理,其他的零星物品,例如一些有着展覽價值的東西就交給了博物館保管。

但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浦安修所收到由中央轉交的4.8萬元的補發金,浦安修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浦安修認為這筆财産應該尊重彭德懷生前未完成的願望來進行配置設定。

其中一筆補發金被配置設定給了彭德懷的親屬以及曾與彭德懷并肩作戰的革命戰友。他的侄子、侄女彭梅魁、彭鋼、彭正祥、彭康白、彭起超、彭愛蘭、彭康治、彭秀蘭也分得了若幹元。

而原先随同彭德懷一起到四川工作的警衛參謀景希珍、秘書綦魁英、司機趙風池同志也各自分得了一部分。

這主要是為了報答他們在當年條件艱難的情況之下,對彭德懷進行革命工作的支援,甚至有些親屬還因為彭德懷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偉大的犧牲。

74年彭德懷去世,浦安修于5年後收到補發金4.8萬,她如何處置的?補發金的配置設定問題完成生前遺願一分不取補發金,滿懷愧疚心整理生前的著述

彭德懷葬禮

然後,浦安修抽出一筆錢财,歸還了當初為彭德懷開追悼會所借的一千元和為彭德懷做相片所花費的462元,又贈給了家鄉生産隊1千元,交黨費5440元,1萬元交給軍委轉人民銀行,作為國家經濟建設費用。

最後,留給浦安修的有4千元,但這些錢浦安修一分一毫都沒有拿取,其中的2千元,被浦安修交給了彭德懷家鄉的上司人,讓他們接濟有困難的鄉親朋友。

還有2千元用做為彭德懷寫曆史研究小組的招待費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7">完成生前遺願</h1>

浦安修雖與彭德懷已離婚,但對他的事情還是很了解的,浦安修知道彭德懷生前的一個願望還未實作。

那是在1961年冬季的時候,彭德懷再次回到了闊别多年的家鄉湖南湘潭,準備在這裡搞調研。

因為滿懷着對故土的深厚感情,彭德懷在家鄉一共待上了将近三十多天的時間。

在這三十多天的時間裡邊,彭德懷并沒有給自己放假,他也沒有休息的時間,他在這一個多月裡深入農村,在最短的時間裡進行了調研的工作。

74年彭德懷去世,浦安修于5年後收到補發金4.8萬,她如何處置的?補發金的配置設定問題完成生前遺願一分不取補發金,滿懷愧疚心整理生前的著述

彭德懷和百姓

後來,彭德懷還在家中特意騰出了一間小屋子,專門用來接待來訪的幹部們,向他們了解關于農村生産生活的情況。

這間小屋子前前後後總共接納了有将近2000多位的幹部群衆,與此同時,彭德懷還親自跑過湘潭縣的3個區、7個公社、十多個大隊。

是以久而久之,他對當地的情況已經有了很深入細緻的了解。

當時龍團大隊的劉仁初與學區的負責人石久順、周漢全三人一直仰慕從家鄉走出去的大英雄彭德懷,想要一睹他的英俊神采。

他們幾人相約,一同來到了彭德懷家的圍子後邊,正瞅見穿着一身整齊軍服,在腰間系着一條圍裙的彭德懷,在地裡邊正忙着揮鋤呢。

三人看着彭德懷元帥幹起農活兒來娴熟的模樣,也驚呆了。

74年彭德懷去世,浦安修于5年後收到補發金4.8萬,她如何處置的?補發金的配置設定問題完成生前遺願一分不取補發金,滿懷愧疚心整理生前的著述

在彭德懷弟媳龍國英的引薦之下,劉仁初三人來到了彭德懷的家中看望他,正在幹農活兒的彭德懷立即親切地迎了上來,邀請他們進屋進行交談。

聊到興起之處,彭德懷還将大家留了下來,一同吃了午飯。

就在這短暫相處的一段時間裡,幾人對彭德懷的敬意倍增,因為彭德懷十分關心家鄉的建設,關注農村的生産情況,甚至他還憂慮農民生活的問題,滿滿的真誠讓大家感受到了他的赤子之心。

之後,彭德懷還去視察了家鄉烏石峰下的一所1922年創辦的學校,并親筆為之提名“烏石學校”。

1979年的冬季,浦安修帶着彭德懷對家鄉的懷念回到了這裡,當時與彭德懷有過短暫交流的劉仁初還在烏石信用社工作。

12月9日,浦安修在臨走之前,派人專門來到烏石信用社一趟,并表示她要以彭德懷的名義辦一張定期存單,準備存上一萬塊錢的定期。

74年彭德懷去世,浦安修于5年後收到補發金4.8萬,她如何處置的?補發金的配置設定問題完成生前遺願一分不取補發金,滿懷愧疚心整理生前的著述

開國元帥的存單

劉仁初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派遣了一名信用社的會計,讓她帶着空白存單和印章找到浦安修辦理相關手續。

在收到這筆資金後,會計當場就開了一張存單給浦安修,浦安修立即就在存單的備注欄上寫了:計彭老總支援烏石學校建校經費于1981年3月10日取出建校。

浦安修将這筆資金捐贈給彭德懷故鄉的老家為他們家鄉的國小蓋一座嶄新的教學樓,這也是彭德懷生前的願望,他對家鄉的父老鄉親都滿懷着懷念與感激之情。

對于中央補發給彭德懷的這筆錢,浦安修不僅分文未取還按照彭德懷生前的遺願将其進行了合理的配置設定。

人們都很疑惑,雖然浦安修是彭德懷的前妻,但畢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她從中拿取一部分錢财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但浦安修卻沒有這樣做,因為她心中對彭德懷一直懷着愧疚之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8">一分不取補發金,滿懷愧疚心</h1>

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之後,浦安修因為丈夫彭德懷的緣故受到了政治壓力。

當時她在北京師範大學擔任黨委副書記的職位,周圍的同志在了解到她的困難之後就一直在給她做說服,勸她立即與彭德懷華“劃清界限”,其實字裡行間的意思就是讓他們盡快離婚。

浦安修為此也感到非常的痛苦與迷茫,不斷掙紮之後的她,最後終于将離婚報告給上交到了北京師範大學的黨委處。

浦安修不願當面告知彭德懷她要離婚的請求,再三抉擇之後,浦安修找到了彭德懷的侄女彭梅魁,将她的想法以及做的這些事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彭梅魁知道浦安修的難處,是以幫她将此事轉告給了彭德懷,彭德懷聽完侄女的話之後就一直沉默不已。

過了許久,彭德懷才對侄女彭梅魁開口,表示自己知道了,他也明白妻子的壓力太大,這是迫不得已的一個選擇,但卻還是很心痛浦安修的這一決定。

1962年的10月份,在彭梅魁的帶領之下,浦安修與彭德懷進行了見面,一同商讨離婚事宜。

74年彭德懷去世,浦安修于5年後收到補發金4.8萬,她如何處置的?補發金的配置設定問題完成生前遺願一分不取補發金,滿懷愧疚心整理生前的著述

在這一天,彭德懷還專門帶了一個大梨,他親自将梨清洗幹淨後又将其切成了非常均勻的兩塊,小心翼翼放入盤中推到了浦安修的面前。

做完這些後,他語重心長地向浦安修表示,他雖然同意離婚,但内心還是不願意分手的,如果浦安修将拿半個梨吃下,那就表示二人自此就分離,再無瓜葛,一刀兩斷。

浦安修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将半塊梨給咬了一口,她是哭着吃完的。

自此之後,浦安修的壓力雖然小了許多,但心裡一直對彭德懷懷着很深的愧疚,她痛恨自己在其最困難的時候沒有同他共患難,浦安修為此一直不能原諒自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9">整理生前的著述</h1>

為了減輕她内心的痛苦,浦安修在彭德懷去世之後,就一直将自己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整理彭德懷生前的著述上邊。

而整理的這個過程非常辛苦,彭德懷早在去世之前,就将他所寫的一些材料交給了侄女彭梅魁進行儲存,由于外在因素,這些材料在彭梅魁處一直都未曾公開。

直到1979年1月3日,彭梅魁給時任中共中央的秘書長胡耀邦寫了一封信,而儲存的資料也一同交給了胡耀邦。

胡耀邦看過之後,立即就将其轉交給了中央,中央專門設立了彭德懷傳記編寫小組來整理其生前著述。

之後,浦安修主動提出要以編外人員的身份,加入彭德懷傳記編寫小組,參與整理出版的工作,在80年代,該書出版發行了将近300萬冊。

74年彭德懷去世,浦安修于5年後收到補發金4.8萬,她如何處置的?補發金的配置設定問題完成生前遺願一分不取補發金,滿懷愧疚心整理生前的著述

1983年,浦安修又參與完成了《彭德懷年譜》,在此基礎之上,将近8萬字的《彭德懷傳略》在1984年正式收尾。

1985年,中央軍委辦公廳黨委正式上司彭德懷傳記工作組的工作,但是卻規定家屬不參加寫作。是以這一次浦安修退出了編寫組,雖然不直接參與寫作的工作,浦安修卻一如既往,全力幫助工作的進行。

自《彭德懷自述》一書出版以後,其又被翻譯成了我國幾種少數民族的文字和幾種外國的文字出版,這其中,陸陸續續收到一些寄來的稿費,金額将近兩千多元。

這筆稿費令浦安修感慨萬分,她曾說過:

“這本書,不是一本平常的書。它是彭總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用血和淚寫成的。所得稿酬不屬于任何人所有,任何人也不能留作私用,一定要把它用在最有意義的地方。”

74年彭德懷去世,浦安修于5年後收到補發金4.8萬,她如何處置的?補發金的配置設定問題完成生前遺願一分不取補發金,滿懷愧疚心整理生前的著述

而彭德懷生前就一直關注着農村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以浦安修就打算将這筆稿費用來改善老少邊窮地區的辦學條件。

之後,浦安修将稿費全部捐給了武鄉縣的王家裕學校和左權縣的麻田學校。她想代表彭德懷,将其的最後這一點心血交還給曾經養育過他的老區人民。

可能浦安修的力量隻能發揮出一點點的作用,但是她相信自己這麼做,彭德懷元帥也會感到欣慰的。

參考文獻:

一張彭德懷元帥的存單.來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謝湘源 釋出日期:2021-07-02

“我的自述”之十八:《“化作春泥更護花”》---- 回憶建設“希望工程”的先行者浦安修同志.作者:趙忠心

彭德懷“離婚”風波[J].黨史縱覽,2015(04):52.

征裡.浦安修最後的牽挂[J].縱橫,1998(07):31-37+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