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哪有什麼天生牛逼,不過是慢慢地磨、笨笨地熬

曾國藩:哪有什麼天生牛逼,不過是慢慢地磨、笨笨地熬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作者:洞見·李思圓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

曾經他普普通通坐在角落裡,無人關注,突然有一天,他卻意外超越了身邊所有人。

很多人把這樣的成功,歸結與運氣,卻沒看到他們默默無聞,努力紮根的日子。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繩鋸木斷非一日之力。

所謂運氣,不過是坐得冷闆凳,耐得苦日子,經得住誘惑。

在一個個難熬的夜裡,迎來了閃光的晨曦。

01

磨,是世上最好的修行。

曾國藩曾說過一句話:“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刻苦和勤奮。

再好的璞玉也需雕琢,再好的天賦也需打磨。

衆所周知,曾國藩年少時,極度愚笨。

考個秀才也考了七次才勉強過,背一篇書到三更半夜,連小偷都會背了,他還不會。

但曾國藩有個最大的優點,肯和自己較勁。

在讀書這件事上,他規定自己,讀不懂的書,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

在打仗這件事上,他帶領湘軍,每向前行進一小段,就挖溝,築牆,結硬寨,打呆仗,從不嫌累,也從不嫌煩。

在學習這件事上,他給自己制定了“日課十二條”的目标,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必須完成。

甚至他還勉勵自己道:

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

正是憑着這份堅持,曾國藩才成就一番事業,最終成為晚清名臣。

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無論做任何事,都毫無捷徑可走。

想要寫好文章,要一個字一個字磨筆力;

想要練好技藝,要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磨技巧;

想要成大器,要一件事一件事磨經驗和見識。

《飛鳥集》中有一段話:

“隻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創造出天堂的力量;隻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沒有砂礫的磋磨,就沒有珍珠的閃爍,沒有斧鑿的打磨,就沒有鑽石的璀璨。

唯有經得住風雨的人生,才能光芒萬丈。

曾國藩:哪有什麼天生牛逼,不過是慢慢地磨、笨笨地熬

02

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

有一句話說:“哪有什麼人生開挂,不過是苦熬。”

很多時候,成功毫無秘訣可言,不過是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累,熬過别人熬不了的難。

曾國藩剛去長沙建立湘軍時,曾要求當地軍紀早已廢弛的綠營兵,與湘軍共同進行日常操練,引來不滿。

在提督鮑起豹的鼓動下,他在自家公館差點被綠營兵殺害。

當時無比委屈的曾國藩,本想寫奏折向皇帝告狀,但後來他在多番思慮後。

決定帶着自己募來的湘軍,前往相對僻靜的衡陽去練兵,然後打幾場勝仗證明自己。

在毫無任何帶兵經驗,甚至軍饷嚴重空虛的情況下,曾國藩一切從頭學起。

終于在曆經千辛萬苦後,在鹹豐四年四月的湘潭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太平軍,為清軍赢得了第一次的勝利。

有一句話說:“那些打不倒你的,隻會讓你更強大。”

當你陷入困境時,哪怕隻能艱難進一寸,也絕不輕易退一步。

有時熬着熬着,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很遠的路,也熬過了最難的那個坎。

還有一則故事。

1863年,曾國藩結識了在美國耶魯大學留學歸來的有志青年容闳。

容闳被曾國藩的高瞻遠矚所折服,同時受到他的重托,出國采辦機器,回來開辦工廠,生産槍械。

但在過程中,容闳卻感到處處碰壁,處處難行,甚至曾向曾國藩提出不幹的想法。

誰知道曾國藩卻說:

“老夫活了五十多歲,經事不少,知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困難之處,正可看作是激勵和逼迫。”

這一番話,讓容闳備受鼓舞,最終扛起重擔,順利開啟了洋務運動。

“才華都是逼出來的,本事都是熬出來的。”

生活這個試煉場,其實是很公平的。

熬不住,出局,熬得住,出衆。

一個人想要有所長進,就必須扛得住壓,擔得起責,受得住打擊和痛苦。

曾國藩:哪有什麼天生牛逼,不過是慢慢地磨、笨笨地熬

03

有句話說得好:“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一個人隻有在最痛苦,最絕望,最心灰意冷時堅持過來,才能赢來最後的勝利。

曾國藩的一生,極度坎坷。

雖然給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鹹豐帝卻一邊利用他的湘軍來鎮壓太平天國,一邊又不願給他太多軍政實權。

鹹豐七年,曾國藩父親去世,他以此為理由,給皇帝上了一份奏折。

在其中他提到自己,精忠報國,誠心事君,但卻一直隻是個 “在籍侍郎”,因為沒有兵權和财權,是以處處“辦事艱難”。

原本他想借為父親“回籍守制”的名義,向皇帝讨要實權,但沒想到鹹豐帝竟然準了他回去,還将他閑置在家一年多。

在這個最艱難的時刻,許多人或許會選擇放棄,但曾國藩卻并未灰心喪氣。

他開始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整日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

不僅日日苦讀史書,諸如《左傳》、《史記》、《資治通鑒》等,以防前車之鑒,并總結經驗和教訓,發誓要改掉太過孤傲和強硬的性格。

他在日記中寫道:

“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人家不是。

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年,與四十歲前迥不相同。”

後來外面的局勢變得緊張,湘軍将領們不服調遣,鹹豐帝隻有請曾國藩再度出山。

直到鹹豐十年,将近五十歲的曾國藩才被授予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統轄四省軍務,真正實至名歸,迎來人生巅峰。

英國作家張伯倫曾說過一句話:

“除了通過黑夜的道路,人們不能到達黎明。”

一個人隻有摒棄浮躁,耐住寂寞,甚至放下急功近利,才能成得了真正的大器。

越被冷落時,越不能自暴自棄。

越不被看好時,越要紮根生長。

越在看似無路可退時,越要堅持咬牙往前走。

曾國藩的一生,可謂苦難無數,挫折無數,乃至經曆絕望無數。

但他最終卻靠着近半生坐冷闆凳的堅持,從天下第一笨人,到天下第一完人。

人生之路,道阻且長。

慢慢地去磨,磨煉自己的心性和毅力。

笨笨地去熬,熬過所有的艱難和坎坷。

當你羽翼漸豐,能力漸長時,漫漫遠路,終有回轉,餘味苦澀,終有回甘。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