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事件,讓阿迪、耐克這兩個曾經最火的運動鞋品牌在中國市場不斷“降溫”,而打着愛國旗号的中國老運動鞋品牌們卻趁機“翻紅”,其中頗重争議的品牌就是李甯和安踏。

不管是更換代言人、在大家争相購買的時候悄悄漲價,還是全運會上贊助的鞋子讓運動員受傷等事件,都無疑不在打破消費者對國産品牌的認知底線,我出于愛國買你的産品,你卻把我當韭菜?
要知道,雖然産品的買賣本身就與愛國沒有太大的聯系,但是一直打折愛國旗号的李甯、安踏會給消費者一種錯覺:穿上他們的産品,更能表現我愛國的熱情。這也為後來河南暴雨,消費者對壕捐5000萬的鴻星爾克進行“野性消費”做了鋪墊。
即使到現在,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洗臉巾、棉衣、襪子等廠商在銷售時都會特地注明自己使用的是“新疆棉”。但似乎對于消費者已經“免疫”了。李甯、安踏等品牌更是從萬衆追捧走到了如今的風評愈下。今年4月至9月期間,國内運動品牌的銷量增速放緩,海外品牌的銷售降幅卻有所收窄。
國潮熱依然沒能留住消費者,撕開“愛國主義”的外衣,李甯、安踏究竟還剩下什麼?
從現在的李甯、安踏等國産品牌的營銷模式來看,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在潮流鞋服的基礎上加入了太多中國元素,并與時裝周結合為品牌背書。這樣的道路當然可行,但是拆開李甯産品來看,化纖的面料和相對粗糙的制造真的配得上動辄幾百上千的價格嗎?越來越貴的國産運動鞋和隔壁打折三葉草,消費者當然知道誰更香了!
但是從品牌發展的角度來看,國産品牌前期借着“國潮熱”造勢,未免不是打開市場的一種方式。目前李甯重新回歸經典logo,試圖打開高端市場,走向潮流,擺脫消費者對于國産品牌的固有印象,這也是目前衆多國産品牌正在做的事,無疑是拓寬品牌銷路和中國影響力的好辦法。
品牌方做出優秀的産品為國産正名當然是消費者喜聞樂見的,但是目前二級市場上的産品溢價過于嚴重了,我們也想支援國産,但是“韭菜們”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總之,現在的李甯、安踏,我們不滿意,但希望它們未來能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