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是我的夢想,我也因為養殖而感到自豪和開心。
大家好,我是獸醫小于,我是一名牛羊獸醫,有喜歡養殖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獸醫養殖方面相關知識,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肉鴿養殖在我國發展已經很多年,但為什麼一直沒有太好的起步,像雞鴨鵝一樣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已形成集約化,規模化,成為消費的主力食品。素有“一鴿勝九雞”美稱的鴿子一直在萎靡中發展,其實肉鴿市場還是比較大,市場需求還是很強的,是什麼原因造成肉鴿今天的地步哪?為何沒有殭屍電腦那樣發展迅猛?身為肉鴿行業的人或許在抱怨這些,但是國内肉鴿養殖現狀和研究水準仍然停留在10年前甚至20年前的水準,可以說,肉鴿的研究現狀和生産現狀和雞、鴨、鵝普通家禽比起來還顯得非常的滞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引種、選種、育種滞後
“引種難”是阻礙我國肉鴿業發展的最大瓶頸。衆所周知,搞好養殖,品種是關鍵。調查顯示:我國肉鴿品種資源其實不少,如良田鴿、佛山鴿、石歧鴿、深王鴿、天翔1号、新白卡,紅卡奴、白卡奴、秦深鴿、白王鴿(美國,1992年引進),雜交王鴿、歐洲肉鴿(法國,2002年引進)等。然而,不論是引進品種還是培育品種,都隻是種群擴繁和簡單雜交利用,沒有真正做過選種、育種,都沒有完整的、規範的系譜資料和飼養标準,是以也就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種鴿品種,導緻許多鴿農甚至将商品代肉鴿當作種鴿出售或留種,緻使國内肉鴿品種嚴重混雜,毛色不一緻;體型、體重變小,産鴿體重在450~700克之間,乳鴿在400~600克之間,種鴿生産、繁殖性能下降,産鴿年産乳鴿5~6對,與原有的品種标準相比,差距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鴿場經濟效益和肉鴿業的發展。
二、飼料營養不科學,沒有參照物
因為鴿子喜食谷物的籽食,是以很久以來肉鴿的飼糧就一直以原糧為主。是以大部分鴿場采用原糧飼喂。飼料配方大多是養殖場技術人員或勞工根據經驗和專家推薦資料自行制定,造成産鴿長期營養缺乏,緻使生産性能低下,生産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限制了産鴿的生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