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壓力大引發焦慮的事件,對于這些焦慮我們有時候沒有辦法很好的處理,就會使用一些扭曲現實的方法來應對,對于焦慮的這種處理方式和應對方法叫做自我防禦機制,每個人的防禦機制都不一樣,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尹德把它分為了八大類,我今天先分享八大類都是哪些❓

一、壓抑
我們會将引發我們焦慮的事件壓抑起來,潛藏在我們意識裡,當作沒有發生一樣,然後繼續維持正常的生活,但它隻是被壓抑起來了,并沒有消失
比如:當我們在一段關系中受到傷害,我們會本能将這部分隐藏起來,不對外人說起,每天還是正常生活,好像沒有發生過,但其實這隻是被你壓抑在内心深處,它并沒有消失,可能會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會再次冒出來,提醒着你,讓你再次想起來。
二、否認
我們會否認一些引發自己焦慮愧疚等負面感受的事情來掩飾保護自己。比如,我們在一段感情中說了傷害對方的話,或者做了不好的事情,當你再次提起的時候,可能會說沒有吧,我不記得我有這樣說過,你誇大了吧等等來否認自己曾經說過做過一些不好的事情,來保護自己證明自己不是一個那樣的人。
三、反向形成
這個意思就是我們會常常表現出與常理不相符的情緒和行為。比如家裡有人去世,父親卻故作鎮定,淡漠地處理着很多事情,這就是與常理感受不相符的,父親隻不過是在故作堅強,不想讓大家看到他的脆弱。
四、退行
指的是因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或者難以處理的事情,就讓自己退行到生命早期那些快樂的時光來逃避現實。比如現在有一些大學生考研的目的不隻是單單為了去精進學業,而是害怕面對社會就業的壓力以及現實社會的殘酷,是以退回到學校無憂無慮的學習時光,以此來逃避社會的殘酷。
五、合理化
我們會将引發我們焦慮的事情重新進行解釋,使他看起來更加容易被接受。比如現在很多人都自稱社恐,用來解釋自己比較孤僻不與人交往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但其實他隻是害怕與人交往,害怕受傷害,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的一面,是一種保護性的解釋。再比如當有人插隊的時候,我們沒有上去與其辯駁,給自己找一個理由說都是因為這個人沒素質,我不和他計較來掩飾其實隻是自己不敢去辯駁,不夠有勇氣。
六、轉移
我們會将引發我們焦慮的事件或者情緒轉移到别的對象上,來讓自己感覺舒服一些。比如在公司受了委屈,但是沒有勇氣反擊,内心憋着一團怒火,回到家之後,開始給老公和孩子挑刺,回到家就知道打遊戲,沒看到房間這麼亂嗎?不知道寫作業,沒看到媽媽一天這麼辛苦嗎?通過将這種不好的情緒轉移發洩到别人身上來讓自己得到短暫的安慰,看我不是那麼沒用,我在家還是有掌控權的。
七、升華
升華就是你成長了,将不被允許的行為轉為社會所贊許的行為。比如你特别嫉妒别人,長得漂亮還有錢,就會在後面猜測肯定是有個有錢男朋友或者怎麼樣,但是成長就是你開始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别人,願意走進别人,并且放下自己的嫉妒,願意向别人學習,這就是成長升華了。
八、投射
投射就是你以為你這樣想的别人也會這樣想。比如你今天心情不好出門,能量低,氣沖沖的,你就感覺别人也看你不順眼,别人可能隻是不小心走路撞了你一下,你就覺得他肯定是故意的,但是當你今天心情很好出門,你就覺得每個人都在對你笑,花朵都比以往豔麗了許多,有點像吸引力法則。
再比如,你是一個小心謹慎,疑心重重的人你也會認為對方也是這樣的人,你給别人發消息别人一直沒有回,你會想對方肯定是因為昨天的事情在生氣,是以故意不回我的消息,你将你的敏感多疑投射到别人身上,認為别人也敏感多疑,其實隻是因為别人在忙沒有看見。
這是今天分享的防禦機制,快看你經常使用哪一種呢?留言和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