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大批受到“10043号令”影響的赴美學子,決定不再容忍美方對他們的不公待遇,近期自發建立網站(www.10043.org),發起了名為“ANB學術無國界”的行動,并準備對美國政府提起集體訴訟。

網站截圖
行動匿名發起人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說,目前已有超過1100名學生參與并支援對美訴訟,堅決捍衛自身權益。他們仍在收集中國留學生受歧視、權益受損的案例,為訴訟作準備。這位匿名發起人說,“已與美國著名人權律師艾拉·庫茲班進行了兩次對話,拟聘請他作為代理律師。”
對于此前流傳的一些不準确消息,上述匿名發起人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進行了獨家辟謠:“需要澄清的是,我們目前并沒有進入任何籌集資金環節。此前《南華早報》等媒體報道的‘已籌集到30萬美金’的消息是不屬實的。”
關于訴訟資金問題,該匿名發起人表示,預計将需要高達75萬美元資金來赢得訴訟,這對于作為學生的他們可能是困難的,訴訟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10043号令”受害者維護自身權益、追求學術自由的信念毫不動搖。因為“欺辱和打壓仍在持續之中”。
2019年11月11日,美國時任駐華大使泰裡·布蘭斯塔德曾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題為《美國歡迎中國學生》的署名文章。美國政府近年來也多次表示過“美國歡迎中國學生”。
但事實并非如此。
近期美方接二連三地拒簽了超過500名中國赴美理工科留學生,再次讓人們對美方實際作為與表态之間的反差産生強烈質疑。
美方拒簽這批中國留學生,依據的是所謂“10043号總統令”。“10043号令”是2020年5月29日由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簽署的一項總統令。依據該總統令,美方“暫停和限制”與中國軍方有關的學生和研究人員進入美國學習或開展研究。
此前美方一直聲稱,中國赴美留學生“受到引誘或強迫,從事脅迫、欺騙或非法活動,并利用相關研究來增強中國的軍事力量”。在美方給出的一份名單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國防七校”和一些中國理工科院校。
時間過去一年多,美國政府換了,“10043号令”依然被用作侵害中國留學生合法權益的工具和借口。在美國東北大學讀博的中國留學生丹尼斯·胡接受《賓夕法尼亞大學校報》采訪時說:“諷刺而荒謬的是,被拒簽的中國學生中,很多人所學專業與軍事應用相距甚遠,比如金融、商業和藝術。”
已拿到美國高校博士生5年全額獎學金的李甯,也在最近被美國政府拒簽之列。他無奈地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我學習和研究的專業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關,也很需要國際交流與合作。但是,簽證官僅憑7年前我就讀的大學學校,就給了我拒簽。我在美國的學校和老師都為我開具了支援信,非常期待我能盡快去推進相關研究項目,但美方僅憑一紙毫無道理可言的禁令,就讓我隻能無限期延遲我的學術研究程序。如果今年不能入學,不能按期完成導師的課題項目,我也許隻能放棄入學的機會了。”
更多受“10043号令”影響的中國留學生表示,在該總統令的實施過程中,很容易因法令本身邊界的難以界定而造成“一刀切”的後果。換言之,等于是美國簽證官具有了無條件拒簽的理由。
近期被美國領事館拒簽的李研敏就遇到了類似情況。“我大學和研究所學生都就讀于‘非敏感’的商科專業,而此前已在美國開始了研究所學生課程學習。由于中途回國,目前簽證到期。在近期送簽的過程中,我先是遭遇了10天的行政稽核,之後便被通知拒簽,拒簽理由正是‘10043号令’。”無法重返美國繼續學業的李研敏表示,這徹底打亂了她的學業規劃,她現在對未來該如何繼續學業感到迷茫。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多次被拒簽的王熙然,她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說:“我大學就讀于國内一所普通的‘985’院校,去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國内美國大使館暫停了相關業務,我就去了高棉申請美簽。但是,因為我的履歷中提及了曾參加過美國名單上學校的交流項目,是以被拒簽了。第二次面簽時,簽證官更是什麼材料都沒看,隻是問了一下那段交流經曆,就給了我‘白單子’。”
王熙然說:“美國标榜的開放包容和學術自由,顯得十分可笑。”
拜登政府上台後,對于“10043号令”存在的不公平性始終假裝看不見。這也引起了美國輿論和各大高校的諸多質疑。
美國喬治城大學近期釋出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由于存在諸多關鍵的術語和概念沒有被定義,這項禁令的範圍是不明确的”。除了曾就讀某些學校,中國學生也可能因為過去某一段工作經曆,或者參加過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等原因被拒簽。
這份報告說,“10043号令”可能會阻止超過五分之一的中國新生進入美國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研究所學生項目學習。“我們估計有3000到5000名學生被拒簽,相當于美國STEM研究所學生項目每年大約1.9萬中國學生的16%到27%。”顯然,美國高校的這一資料,直接否定了美國政府一直宣稱的“隻影響極少部分學生”的說法。
康奈爾大學副教務長溫迪·沃爾福德,曾以學校名義緻信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對美國相關政策解讀的擔憂,認為領事官員很可能随意、不明确和過度解讀政策。
她在信函中說,在繼續執行“10043号令”時,“政策解讀的不均衡性和不可預測性,都很可能給國際學生及他們就讀的美國大學帶來巨大的不确定性”。她希望美國國務院能夠就“10043号令”給出明确的執行準則,以防止優秀、合格的留學生赴美就讀受到阻礙。
《賓夕法尼亞大學學報》此前曾有報道,賓大校長艾米·古特曼在回複給中國留學生的郵件中,也對“10043号令”表達了不滿。
他說:“2020年5月29日第一次聽到這一公告時,我感到沮喪,因為它對我們的中國學生和學者産生了負面影響,并進一步影響了我們作為一所全球研究型大學的使命。”
曾多次被拒簽的中國留學生周磊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這個禁令是荒謬的,存在着明顯的不公平和不合理。我們隻是通過正規途徑獲得美國大學錄取、進行正常學習的大學生,美國政府卻一再給我們扣上莫須有的罪名。我想,教育、學術本就不應該跟政治挂鈎。”
已經拿到美國一所大學實體學博士生錄取通知的張哲昊,講述了自己被拒簽的經曆:“作為一個清白的學生,我卻受到了來自‘10043号令’的不公平對待,僅僅因為我在美國禁令名單上的一所學校讀過書。我認為這不可接受。這個存在嚴重歧視的政策阻斷了許多普通學生進行正當學術交流的道路,嚴重危害了學術自由,更傷害了無數像我一樣為了學術夢想不斷進取的無辜學生的學業。”
五百多名中國留學生赴美簽證被拒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對于美國近期拒簽至少500名中國學生的做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日前表示,美國本屆政府口口聲聲重視對國際學生的開放性,卻繼續将一個充滿偏見和歧視的總統令奉為圭臬,這與美方自我标榜的開放自由理念和歡迎中國學生的表态完全不符,是繼續在開曆史倒車。
汪文斌強調,人文交流是中美關系的根基,學術教育與科技交流是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敦促美方正視并重新審議這一問題,停止對中國留學生的無端限制打壓,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文中受訪者李甯、李研敏、王熙然、周磊、張哲昊均為化名——記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