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文半痞的郭德綱,《過得剛好》讀後感

作者:周三沣

人生在世就是讓人笑笑,偶爾也笑話笑話别人。

郭德綱《過得剛好》

初看《過得剛好》前幾頁,我被郭德綱這些個短句子所吸引,和說相聲一樣的腔調,咬文嚼字,文言典故,幽默與自嘲。

他在自序中,最後一句說:“如果,這本書您沒看懂。那麼,再買一本。”

從文法上看,倒是一個轉折好寫法,從語言上來講,也顯得風趣幽默。但按照傳統慣例,一般會用“請多多海涵”、“鄙人才疏學淺,難免... ...望您雅正”,等等自謙的語句。而不是“那麼,再買一本。”的轉折,給人浮誇的錯覺,不明就裡、尋章摘句的人看了,或許會生出幾句暗罵。

書中講,郭德綱不斷受到來自曲藝界和相聲界的排擠和打壓,甚至有人不停的推算,并預告他何年何月會突然做不下去了。

結果,他一路走來,風雨飄搖中,輾轉騰挪20多年,從小茶館到德雲社,他在北京城立穩了腳跟,在世界各地宣傳了中國相聲。

半文半痞的郭德綱,《過得剛好》讀後感

圖檔為:德雲社在紐西蘭的表演館場景

或許正是因為他力排衆議獨出心裁,有了新思想,才沒有循規蹈矩,沒有按照傳統的慣有的舊套路出牌,終究有了今日之成就,方見人生之 “花團錦簇”。

《過得剛好》前半部分講自己的人生經曆,後半部分,有點拾遺補缺的味道。選取了微網誌和個人過往生活記錄中的小片段,有個人工作感慨,也有日常生活記錄,還有吟詩作文附庸風雅的興緻。雖然出版商把這本書介紹為自傳,但實際上,卻是過往文章的摘錄和集結。

郭德綱1973年出生天津,父親是警察,母親是老師。他打小就泡劇場和茶館,對舞台沒有恐懼感。唯一的愛好是相聲,“不會喝酒,不會抽煙,不會打撲克,不會跳舞”。他把相聲當成自己的命,寸土不讓,分毫必争。他講,不說相聲那就等于沒了活路,好比魚兒離開了水。

願好許,事難辦。要想在某個行當取得成功,都會經曆非常人可以忍受的磨難。

郭德綱也不例外,最艱難的時候,面條煮糊糊放大蔥,每天熱了吃。不過還有比這更苦的,他書中沒有講,這裡也就不提了。他三下北京,1995年往後才慢慢紮下根。總結過往,他用了一個“熬”字。

中國有句俗話,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同樣一個“熬”字,會有多種寫法,比如煎熬,熬煉,還有熬過來,熬過去的說法。一直在煎熬中的人,容易放棄;一直在熬煉中的人,慢慢就熬過來了,被鍛煉出來。百煉成鋼,終成正果。

半文半痞的郭德綱,《過得剛好》讀後感

圖檔為:德雲社在湖南省長沙站表演的舞台場景

沒看《過得剛好》之前,我對郭德綱的印象是:一個精明強悍的文人書生,卻有着滿臉正經的痞子氣,他是肚子裡有貨,腦子裡有事的人。不論是坐還是站,四平八穩。但見他眼觀四方耳聽八面,兵來将擋水來土掩。與人交談時,伶牙俐齒,嬉笑怒罵,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句會講什麼。

看過之後,對他的文化學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說:“我家的書房比劇場還大,你說得出來的書,我能立刻從書房拿出來給你看。”可見藏書之多,自己讀的書,定然也是不少的。

前兩年,我曾經追過郭德綱在愛奇藝的單口相聲《坑王駕到》節目,喜歡他講故事的風格,更佩服他熟知曆史典故的本領。現在看了《過得剛好》,方明白他是一個博覽群書,厚積薄發的人。腹中無墨,何來好段子?

半文半痞的郭德綱,《過得剛好》讀後感

圖檔為:穿風琴褶白襯衣的郭德綱

至于他的痞氣,我倒認為,這是與生俱來的。至少是自打小時候時常混迹劇場就有了的習性,又或者在同行不停的圍攻中,練就痞的本領。他在書中,不間斷地提起同行間的龌龊之事,就彰顯了他個人的戾氣與不滿。

更令人憤怒的是百分之八十的阻撓來自相聲界内部,自己人打來的黑槍除了劇痛之外,更多的是寒心…

還有一句:"藝人的嘴,澡堂的水。"

這讓我想起胡師兄的話:“男人要成事,一要文人氣,二要痞氣味道,缺一不可。”而郭德綱,是二者皆有,文人氣尚未滿,而痞氣則外露,正在收斂。郭德綱說,之前有外界傳言他像個黑社會,那是有人在故意誤導,讓不知情的人誤以為是。

而說到郭德綱的俗和雅,就不難了解了。能把相聲說好,還能說的幾十年都紅火,那一定是把握好了俗和雅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妙處。你若文绉绉的,高高的端着,估計也沒有多少觀衆聽的明白;你若入鄉随俗,沒有了底線,估計也就會被有關部門請去喝茶。

就連早期在鄉下唱二人轉的趙本山都喊冤,說大家不懂民間藝術,誤解了農村裡的那些唱詞。其實,在農村裡能逗樂鄉親們的那些句子,無下限是流氓,有節制是豔詞,誰不明白呢?

對于郭德綱來說,他自然是明白的,而且比趙本山還明白。他在雅俗之間,蕩起優美的曲線,一張一合,一迎一送,方寸之間,盡在掌握。

他在書中文章,以反諷的口吻調侃别人攻擊他的相聲有三俗的嫌疑,是這樣說的:

你們要提升品位,要高雅。記住了,天網恢恢,肥而不膩。對演員來說應該要自重啊,我就知道有個演員一點兒都不自重,最後終于吊兒郎當入獄,這個演員叫吊兒。走在街上,迎面來的人都讓我覺着睜不開眼。有的人穿着背心短褲就上街,是人嗎?還有的人穿着睡衣睡褲就出來了,不自重啊。還有到遊泳池你看看,還都穿個遊泳衣,要臉嗎?露着胳膊,露着大腿、太三俗了。現在泳衣也做得很不好,過去那個泳衣,扒開泳衣才能看見屁股,現在的泳衣扒開屁股才能看見泳衣。

他還說:

現在很多人喜歡看黃片,喜歡看蒼井空、飯島愛、小澤瑪利亞、武藤蘭、波多野結衣、麻倉優、吉澤明步、西野翔、小澤圓等等。我是批判性地看,我要看看他們到底要堕落到什麼地步,我熬點兒夜算什麼,最重要的是“反三俗”

當一個人,能夠以這種自嘲自省的态度,去反諷他人時,實際上他已經在掌控全局了,穩穩地去引導有利于自己的言論。

半文半痞的郭德綱,《過得剛好》讀後感

圖檔為:郭德綱和師父侯耀文

另外,書中也講述了郭德綱與師傅侯耀文、前輩張文順,郭德綱和搭檔于謙,郭德綱和徒弟嶽雲鵬的故事。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重情重義有擔當的男人。

我在寫本文之前,想到豆瓣去檢視有沒有相關的評論,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大多對這本書持批判的意見,甚至有許多賬号留言建議大家不要買, 不要讀。

這倒讓我有了盡快寫一篇讀後感的文章來。

什麼樣的人适合讀《過得剛好》呢?綱絲粉,有點年紀的,有挫折經曆的,想了解郭德綱的。

最後,我想借用書中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尾,也正好借此诠釋和總結郭德綱為什麼能把相聲說好,還說得這麼紅火,這麼有希望。

《茶館》裡有這麼一句話:我愛大清國,我怕它完了。我同樣用這句話: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