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書目:《愛的五種能力》
閱讀進度:第一、二章
閱讀感悟:
這本書是資深婚姻家庭咨詢師趙永久老師的一個代表作,系統闡述愛的五種能力的含義、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前兩章闡述了在家庭關系中,男女雙方都要有愛的能力,家庭才能和諧,孩子才會健康快樂成長,并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想起了張學友和梅豔芳唱的《相愛很難》:
兩隻手拉得太緊 愛到過了界 那對夫妻 同時亦最易變成 一對敵人 也許相愛很難 就難在其實雙方 各有各寄望怎麼辦
我們都想好好愛對方,可是愛得太深,反而會讓雙方陷入敵對。愛得太淺,對方可能會感受不到。該如何去愛,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收獲答案。
問題思考:
1、為什麼父母婚姻幸福的學生,學習成績容易好?
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會更好,能有更多機會在大腦中重制所學内容,加強記憶。而父母婚姻幸福的孩子,沒有來自父母婚姻方面的過多壓力、緊張和焦慮,是以能經常處于安靜的環境中學習,成績自然會更好。
父母婚姻不幸福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可能會經常吵架、沖突、互相攻擊,或冷暴力。孩子經常處于緊張、焦慮之中,孩子需要在内心去處理和應對這些緊張、焦慮感,不管是在家裡時還是在學校都可能難以安靜下來學習。
2、為什麼說沒有愛的能力,換個人也不會幸福?
因為隻有提升自己内在愛的能力,生活才會幸福。否則,即便換了一個夫妻,還是會遇到問題,還是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
比如書中舉的例子,一位女士,因為老公的妹妹未出嫁,還住在家裡。兄妹倆的關系非常好,好到吃飯時哥哥經常給妹妹夾菜,卻忽略了自己的老婆。閑暇時兄妹倆一起聊天,這位女士卻被晾在一邊。是以夫妻之間經常吵架,而這位女士要做的其實不是和老公吵架,而是要和老公說清楚自己的感受,希望老公怎樣對待自己。
3、愛的五種能力是什麼?
第一,情緒管理。每個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有能力去愛别人。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常常讓與自己相愛的人痛苦,容易錯失愛的機會,甚至會傷害人。 第二,述情。用不傷害關系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受。
第三,共情。了解并支援對方、善解人意
第四,允許。尊重差異、允許成長。
第五,影響。每個人都會變,在愛情關系裡的人們更是會因為對方而變,可以說一個人找了不同的夫妻就會變成不同的人。
4、什麼是“正确的事”和“快樂的事”?
第一,正确的事受超我支配。弗洛伊德認為,兒童是經由父母和社會的懲罰和獎勵,逐漸發展出超我的。超我是社會化的結果,合并了社會的價值觀和标準,具體表現為是非對錯等,我們常常會用“應該”來表達這些。這些标準、規則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們在滿足自己時不要傷害他人,人類社會才得以有序發展。
第二,愉快的事受本我支配。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本我遵循快樂原則,核心是滿足個人目前的需要,受潛意識裡的本能驅動。
5、在愛情裡如何做到既愉快又正确?
在不觸犯法律、不涉及道德的情況下,在不傷害别人的前提下,少一些正确,多給夫妻及家人留些愉快的空間,讓他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想做的事情,舒服放松地做自己。
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6、愛的三個層次。 愛的第一個層次:滿足自己的需求。
愛的第二個層次:“自以為是”地付出。
愛的第三個層次:滿足對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