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作者:北京城old

一說起摩登時代,不少朋友都會想到卓别林的經典電影,他扮演的底層勞工被工廠老闆捆在新發明的喂飯機上,一邊兒吃飯,一邊兒工作,生無可戀的場景,成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難忘片段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這部1936年的電影,充滿了對資本壓榨的諷刺,但也在無意間讓摩登這個詞兒在民國時期的北京城流行起來,當年在北京城意味着時髦,新奇,而百姓追求摩登,都是先從買買買開始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是以今兒就聊聊老北京的摩登時代,首先要說的就是魚市變商場,名流齊聚的西單,現如今的西單是玩北京的潮流之地,但是在1909年《詳細帝京與圖》上,可以找到原來西單的位置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可能上歲數的老北京人都知道,最初就是一魚市,沒有紮堆兒的商家,更沒有所謂的大商場,隻有來往的小攤販,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魯迅先生住在新街口南大街附近的八道灣胡同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可在他的日記書信裡,卻不止一次提到西單,比方說1926年五月十号,寫到跟哥們兒林語堂一起上大陸春吃了晚飯,老北京的八大春,也有說十二春的,都集中在了西長安街上,老北京民國地圖就标明了有大陸春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為了這頓飯,魯迅先生從新街口跑到西單附近的西長安街上,而魯迅離開北京後,再回來講學,還是會去西單遛彎兒,在一封寫給許廣平的信中,還有這麼一段兒,自嘲說從南方回到北京,戴圍巾手套的樣子很笨重,是以才被西單的小偷,扒走了兩塊錢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而魯迅之是以喜歡上西單,在魯迅的租戶和學生許羨蘇的文章裡可以找到答案,有一年除夕在教育部等發工資,一直等到後半夜,街上沒有了洋車,于是就拿着工資從西單教育部街,連夜步行回到八道灣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也就是說魯迅在教育部上班兒,而教育部就在西單附近,還能在民國時期的地圖上找到這條街,當年魯迅就職于師大文學院,師大女附中,還在北洋教育部,因為離西單很近,相隔一站地,出了校門兒,向東向北,再向東就到了大陸春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這麼看來,西單附近也就在魯迅見天兒下班兒回家的路上,而且在這一片兒,還能碰上不少同僚,老北京清代滅亡之後,政府的機構就在今天的新文化街往北,西單附近,中國大學就在二龍路,交通大學在府右街,六十年代那會兒,靠近西單的還有三十六中,三十七中,以及若幹國小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這些高校師生,都得解決吃飯的問題,置辦生活所需也跑不了太遠,于是一家家飯館和商鋪在西單附近誕生了,二十年代末,加拿大一位華僑黃樹滉先生,在這兒蓋了第一個西單的商場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叫做厚德商場,大緻到1935年,四十年代的時候,西單商場形成了北京人所說的五個商場加一個臨時商場的格局,六十年代以後,西單商場整個形成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過去西單商場不僅僅是購物的地方,裡邊兒還有老北京茶社,而讓茶社著名的,自然是相聲,曾經西單商場裡,說相聲的名角兒不計其數,大師侯寶林走上相聲之路也離不開這個地兒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老爺子在《我的青少年時代》還特别強調,啟明茶社的相聲大會,集中了所有的優秀演員,茶社的名字大有講究,是常寶華先生的先人在這兒來辦的,啟明,這個名字,文明有志向,說白了就是文明相聲在西單,不說庸俗的段子,這是相聲發展史中間的一個裡程碑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從商場,飯館,茶社,甚至電影院等等,西單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成為了最摩登的一站式購物中心,而時髦的商品也在一些街區紮堆兒起來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第二個要說的就是觀音寺街,說起北京大妞兒必備的化妝品,民國時期,這無疑是一個最具摩登的詞兒,因為早年間北京女性化妝用的都是胭脂水粉,雖然是純天然的,但制作起來太耽誤功夫,是以成本也很高,不是大雜院姑娘随便就能買得起的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然而随着工業化的發展,一家公司将這種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翻開1932年的老北京地圖,可以看到有一家先施公司,這個名字可能您不熟悉,但如果您是老北京人,可能知道,在化妝品圈兒有這麼一号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1948年的老戶口上,這家公司還在,在類别一欄中寫着化妝品,1922年,先施化妝品公司在香港成立,1932年,它就已經把店開到了咱北京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的觀音寺街,可謂發展迅速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而它發展迅速的秘訣,就在于走百姓路線,因為當時化妝品大大多數來自歐美國家,屬于名貴品牌,銷售對象都以上流社會為主,是以價都不低,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不愛美跟有錢沒錢,并沒有直接關系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先施看準了這個契機,開發自個兒的品牌,事實上,他家的産品的确是物美價廉,而且還薄利多銷,甭誤會是在給他打廣告,因為早就不複存在了,留下的隻有老戶口和1932年的老地圖,還能告訴我們,觀音寺街上曾經有一家屬于北京人的化妝品公司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在東四四條胡同口,還有一家北平摩登寶藏地,這是位于東四四條西口的二層小樓,紅色的老磚牆讓它在周圍灰色的四合院中獨樹一幟,整個建築都有镂花做裝飾,門額上刻着“恒昌瑞記”還有“光起萬物”洋貨的字樣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這兒是老北京民國時期,賣洋貨跟照相的地兒,雖然這座小樓兒早已人去樓空,但民國時期德容照相館的後人,回憶說,1930年代,北平照相紅極一時,全北平有幾百家,單是北新橋十字路口一帶就有四家之多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民國時期,北京人都喜歡互相送照片,同時還會題詞,那個時候,照相對北京人而言,并沒有現如今這麼簡單,而且還是家中的大事兒,凡是親友聚會合影兒都奔照相館,生意好,是以門臉兒也就氣派,從恒昌瑞記建築材料上就可見一斑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如今恒昌瑞記的二層小樓兒已然成了東四四條的門面,在後門橋南路西側,有個文物商店,民國那會兒這兒是一家古玩鋪,叫品古齋,它遇到過兩件大事兒,一件是蔡襄的《自書詩》一個是三希堂裡的二希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這說的是三件墨寶,其一是宋四大家之一,蔡襄的作品,還有兩件稀世珍品來自乾隆皇帝的書房,三希堂,就是晉朝書法家王獻之的中秋帖,它們原本藏在宮中,即便皇親貴胄也未必有眼福觀賞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沒成想1924年,清皇室被逐出紫禁城,一位皇貴妃偷偷把這三件書帖帶了出來,由于不敢公開出售,就把它們賣給了離故宮地安門最近的品古齋,将《中秋帖》《伯遠帖》收至囊中的是郭葆昌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二帖在之後的二十七年裡輾轉再三,1951年底,在批示之下,二帖被購回,入藏故宮,而品古齋隻是鼓樓這片兒,衆多古玩書肆中的一家,而這些商店都占了與故宮近水樓台的便宜

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它見證了老北京人的點點滴滴

回看老北京民國往事,摩登時代,令人不禁感歎,時光荏苒,曾經的老北京,現如今已經面目全非了!記得關注,點贊,轉發,一健三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