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上海撒“黃金米粒”行為藝術者:一粒折合230元,怕哄搶沒有扔在鬧市

大河報見習記者 陳甜甜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我們不浪費糧食,我們隻浪費黃金。”10月15日,行為藝術者楊烨炘把用黃金制成的1000粒“黃金米”扔進了黃浦江和上海的各個角落的新聞登上熱搜,此舉也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讨論。有人質疑這是一場作秀,也有人認為這是以“更大的浪費”諷刺浪費。對于廣大網友們的質疑,楊烨炘向大河報豫視訊記者回應了此事。

對話上海撒“黃金米粒”行為藝術者:一粒折合230元,怕哄搶沒有扔在鬧市

(楊烨炘手捧黃金米粒)

70後的楊烨炘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随後進入廣告行業,笑稱自己是“半個廣告人,半個藝術家”,将當代藝術和廣告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10月16日是第41個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是“行動造就未來。更好生産、更好營養、更好環境、更好生活。”一個月前,楊烨炘突然萌生出把黃金做成“米粒”的想法,随後他花了約23萬元買了500克黃金将其制作成1000粒“黃金米”。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所有人都想不到,他将這些“黃金米”一粒一粒的扔進了黃浦江和上海的各個角落,垃圾桶、地鐵站……通過這種“極其奢侈”的行為來諷刺人們浪費糧食的行為。

對話上海撒“黃金米粒”行為藝術者:一粒折合230元,怕哄搶沒有扔在鬧市

(楊烨炘手捧“黃金米粒”)

10月15日晚,楊烨炘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以下為大河報記者與行為藝術者的對話:

【一共花了23萬,一粒金米折合230元】

大河報:這些“米粒”是否是真的用黃金做的?

楊烨炘:我可以用人格保證這些都是真的,用千足金制造的。這個黃金大米跟真實大米的體積、大小都是一模一樣的,隻是重量不一樣而已,重量比普通的大米要重很多了,因為它是實心的黃金大米。

對話上海撒“黃金米粒”行為藝術者:一粒折合230元,怕哄搶沒有扔在鬧市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大河報:為什麼要用金子做米粒?

楊烨炘:大家都認為黃金貴,但我認為米粒比黃金還要值錢。

從種植、發芽、成長,再到農民的收割,最後成為餐桌上的白米飯,每一粒米的收獲都是很不容易的,是以米粒粒粒是黃金。

大河報:是以在你心裡米粒的價值遠遠超過黃金是嗎?

楊烨炘:對,因為要黃金不值錢呀,黃金又不能當飯吃。現在中國已經進入小康社會,但國民浪費糧食的情況非常嚴重。同時在國際上,據我了解有二十五個國家和八億人還處于饑餓的狀态。

大河報:本次花費了您多少錢?折合下來每粒米價值多少錢?

楊烨炘:總共用了500克黃金,制作了1000粒黃金米,共花費約23萬元。每粒是0.5克,折合下來每粒約價值230元。

大河報:有人問你的舉動是不是商業行為?

楊烨炘:是公益性的,所有費用是我自己出的,沒有任何商業進行贊助。

大河報:這些黃金米粒都扔在了哪些地方?

楊烨炘:大部分扔在了黃浦江,還有下水道、垃圾桶、地鐵站,還有我所經過的一些大街小巷。

對話上海撒“黃金米粒”行為藝術者:一粒折合230元,怕哄搶沒有扔在鬧市

【沒有扔在鬧市,怕人哄搶,我要把它們真正的浪費掉】

大河報:選擇這些地方有什麼用意嗎?

楊烨炘:我沒有扔在像大商場這種人特别密集的地方,也不希望這個黃金扔了以後被很多人哄搶,那就違背了我做這件事的初衷了。另外,我要把它們真正的浪費掉,讓黃金回歸大地。因為黃金也是來自于大地,但有很多人把它當寶貝,在我眼裡黃金就是個泥土,是以我就讓黃金回歸泥土。

大河報:您在扔黃金米粒的時候旁邊有人嗎?他們對您的做法持有什麼樣的态度?

楊烨炘:扔黃金大米的過程時間是很短暫的,我不可能站在大街上說快來看我,我要扔黃金了。而且絕大多數的人他不知道這是黃金,你就是扔掉了以後,别人也不知道這是啥。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覺得有人會把黃金到處亂扔的,除非這人是個神經病。在一個正常人的世界裡面,沒有人覺得我是在扔黃金,是以其實看的人并不多。

對話上海撒“黃金米粒”行為藝術者:一粒折合230元,怕哄搶沒有扔在鬧市

(楊烨炘手捧黃金米粒在上海街頭)

大河報:您不擔心會有人去撿嗎?

楊烨炘:這個黃金它是很小的,跟米粒一樣大。當它扔在地上的時候啊,它可能比大米還不醒目。因為大米是白色的,扔在地上還是比較醒目的。但黃金它是一個金屬的東西,當它扔到地上的時候你其實很難發現的,除非蹲在地上找半天才能夠找到。

【把錢變成作品才有價值】

大河報:這些黃金也都價值不菲,扔了您不覺得可惜嗎?

楊烨炘:在藝術界,其實花二十幾萬做一些作品的比比皆是。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隻有把錢變成作品才有價值,這個作品才是無價的。

我覺得我花二十多萬做這樣一個事情,能引起國人對浪費糧食的反思,遏制自己浪費糧食行為,對其産生一定的社會作用和價值,我覺得這個的意義遠遠超過花兩百萬或者是兩千萬做的那些大型藝術作品吧。

【回應網友質疑】

【“用更大的浪費去制止浪費?”】

對話上海撒“黃金米粒”行為藝術者:一粒折合230元,怕哄搶沒有扔在鬧市

(部分網友評論截圖)

大河報:有人問,為什麼不用500克黃金的錢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楊烨炘:比如我把這筆錢捐給一個公益組織,那麼它影響的就是一個公益組織,但若是你把它用來做成一個社會創意,通過這個行為藝術把它變成有影響力的一件事,那它影響的可能就是更多的人。

我看到評論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是表示了解和支援的,是以我覺得這個遠比把錢捐給一個公益組織的價值大得多得多,而且更具有社會意義,對社會更有貢獻。

對話上海撒“黃金米粒”行為藝術者:一粒折合230元,怕哄搶沒有扔在鬧市

大河報:網友認為你是用“更大的浪費去制止浪費”,否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一種浪費呢?

楊烨炘:因為網友都很愛黃金呀,覺得我把黃金浪費掉了,他們很心疼,是以就跑出來批評我,但我若是浪費了大米,他們就一點都不心疼。

但是對我來說,黃金就跟泥土一樣,不算浪費。反而浪費糧食才是真正的浪費,糧食才更加值錢。

大河報:做這件事情是否為了去炒作自己或博熱度?

楊烨炘:我覺得每件作品都是需要炒作的,但是有好的作品無需炒作。作為一個創作者,不管是是藝術創作者、還是廣告創作者、還是各行各業創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在社會上取得一些效果,帶來社會影響,就看你提供的内容是不是對這個社會有價值。如果你提供的内容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他不需要炒作,就會有人去看。但是如果你提供的是沒有價值的内容,你再炒作也沒用。

對話上海撒“黃金米粒”行為藝術者:一粒折合230元,怕哄搶沒有扔在鬧市

(楊烨炘手捧黃金米粒在地鐵上)

【我挑戰了國人的拜金心理】

大河報:你覺得這次行為藝術為什麼會導緻網友們炸鍋呢?

楊烨炘:因為我挑戰了中國人的這種拜金心理,大家都太愛錢了、太愛黃金了,但偏偏我這個人不愛黃金,是以就引起了大家心理上的一個沖突和沖突。

另外,現在是一個比較多元的社會,每個人的意見、立場都不一樣,是以我覺得人們不同的了解都是社會創意和這個行為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好的、任何一些偉大的藝術作品都是經過不斷的讨論和論證,才能夠殘留在老百姓心中的。

記者:那你會在乎别人的看法嗎?

楊烨炘:我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我在乎的是自己的動機和初心,就是我做一個事情,它的動機是什麼,它的初心是什麼,隻要是動機和初心都是純正的,那我覺得即使暫時不被人們所了解,有一些争執和意見,我覺得都是能夠坦然面對的。

大河報:你的作品更注重表達什麼?

楊烨炘:我希望能夠為這個世界做出一些正面的倡導和改變,通過我自己的專業和藝術的方式去幫助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我的作品風格就是以社會為畫布、以社會問題為出發點、以社會洞察為基礎,通過藝術的創造,把這些問題揭示出來,或者是提供一個解決方案,也或是提供一個互動的空間,然後引起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讨論以及産生的改變。

最後楊烨炘先生告訴記者說,這1000粒黃金米第一次并未扔完,他會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這一天繼續把剩下的黃金米粒全部扔完,以此來呼籲大家珍惜糧食。

10月16日早上8:00,他在朋友圈發了将黃金大米扔在計程車上的視訊,并配文稱“我們不浪費糧食,我們隻浪費黃金”。

對話上海撒“黃金米粒”行為藝術者:一粒折合230元,怕哄搶沒有扔在鬧市

(楊烨炘先生的朋友圈截圖)

另據央視新聞報道:根據農業科學院此前的估算,我國的糧食全産業鍊總損耗率約為12%,在播種、收獲、儲藏、運輸、加工等各個環節,本來就因為裝置和技術局限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損耗。在此基礎上,每年城市餐飲浪費的糧食多達340 — 360億斤,這還不包括居民家庭飲食。是以食品浪費問題不容忽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