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作者/廠花軒姐

來源/職場充電寶(ID:ZhichangCdb)

大家好,我是廠花軒姐。

你還記得那個辱罵父親的留學生嗎?

僅因生活費不夠,就大發雷霆。

明明父親的工資也不高,剛到帳就掏出一萬一給女兒,并叮囑“盡量節約,每個月的開支維持在1萬元”。

即便如此,女兒仍然不高興,罵父親為“X媽的”、“惡心XX玩意”。

(如果有忘記的朋友,可以點選前情回顧)

最近,她又出面回應了。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我給大家總結一下。

女生表示,看到了網絡上很多言論,承認自己确實有不對的地方,對于辱罵父親一事,她感到很後悔,現在也與父親和好。

然而,面對這樣的态度,網友們并不買賬。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這條澄清視訊下,三千多條評論,可能有兩千條都在吐槽她“白眼狼”,還有些人提出了對家庭教育的質疑。

确實,為人父母的我也感到這事屬實太過分。

不是一句道歉,就能輕飄飄揭過的。

還記得當初有一讀者留言,讓我印象頗為深刻——

“中國父母覺得自己為孩子放棄了一切,等着感恩;

然而,很多孩子卻隻想等父母一句道歉。”

從這段親子關系中,似乎能窺見「中國大多數家庭的縮影」。

比起一味地說女兒的不是,我們更需要去探讨中國式的家庭教育。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1">01</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3">“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h1>

軒姐先放一個蠻驚人的資料:

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裡,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可以說,如今社會上的啃老一族絕不是少數人。

更可怕的是,有的兒女甚至産生了“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的念頭。

軒姐說的真不是個例。

19歲的汪佳晶去日本留學五年。

這五年來,汪從未打過工,每個月向汪母索求7000元的生活費。

母親不僅把工資毫無保留地給兒子,甚至四處借錢。

直到母親确實拿不出錢了,汪最終無奈回國。

也許你以為接下來就是一家大團圓的走向對不?

并不,汪下機後,與母親大鬧一場。

聽到母親說“沒錢了,命倒是有一條”之時,他直接從行李裡掏出刀,連捅母親九刀。

為何如此狠心連捅九刀?

還是那句熟悉的話——“要錢她不給!”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還有轟動一時的日本悲劇性新聞。

農林水産部前事務高官,76歲的熊澤英昭,殺死了44歲的兒子熊澤英一郎。

皆因兒子啃老多年,老父親實在忍無可忍。

試想一下,一個步入四十的成年人,沒有半點收入,足不出戶。

還對父親恨之入骨,充滿仇恨:

“擅自把我生下來,就要擔起照顧責任,到死前最後一秒”。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是以啊,關于這句 “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

确實匪夷所思。

按正常人的邏輯,生是自然事件。

作為成年人,面對幸與不幸,隻能接受。

可大部分啃老的人啊,享受父母的付出,可又萬般嫌棄。

明明自己有條件、有能力自給自足,卻把錯誤全都歸因在父母身上。

你是不是也覺得很疑惑?

明明是啃老,他們怎麼能這麼理直氣壯?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86">02</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87">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h1>

說到底,這窒息的關系都源于——

親子關系中界限感的缺失。

記得以前看到過一個新聞,媽媽幹涉聯考志願,導緻孩子沒學可上。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原本孩子是優等生,努力又上進,一直位列全班前三。

到了填志願的時候,他想報南京大學。

而從醫的媽媽卻認為,學醫才是最好的出路,應該報考中國醫藥大學。

于是,不顧孩子的強烈反對,改了聯考志願。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結果分數揭榜的時候,媽媽傻眼了。

南京大學比孩子的分數低3分,但媽媽改掉了,而中國醫藥大學的分數線又太高,夠不上。

為了死磕在學醫上,媽媽甚至隻填了一個志願。

導緻最後明明考出了高分,孩子卻隻能聯考落榜,面對複讀一年的現實。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在中國家庭的親子關系中。

大多數父母都打着“一切為你好”的旗号,強行幹涉孩子的人生,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到最後卻讓雙方苦不堪言,兩敗俱傷。

你看這個母親,是不是跟本次事件中的父親還挺像的?

早年,這位女兒也曾發朋友圈,控訴父親強行幹涉學業的行為,導緻自己屢屢停學。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光看這段文字,确實還蠻讓人窒息的。

赴澳留學被叫停,回國讀高中卻選擇專科自招,考上了大專又退學,去讀西班牙學校又被叫回國内。

整個過程中,女兒就像一個被牽扯的木偶一樣,随意擺弄。

這也不難想象。

當她需要獨當一面時,便病态依賴父親的幫助。

倘若父親無法解決,就無休止地辱罵。

當然要重申一遍,這絕不是她辱罵父親合理的借口。

但我們确實需要深思,若親子關系中界限感缺失,将會有多可怕?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88">03</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89">“犧牲式的愛”</h1>

這對父女的聊天記錄裡,還有一個聊天截圖引人深思。

這位爸爸把自己的晚飯,一碗玉米糊和一小碟青菜拍給女兒看。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他還告訴女兒,其實昨晚給你煎的牛排,爸爸很饞、很想吃。

“冰箱裡還有很多牛排,但是為了縮減開支,我舍不得煎一塊給自己和妹妹吃。

最後爸爸咽咽口水就上樓了。”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看到這,我忽然明白到底是哪不對勁。

作為一個孩子的媽,我真替這位父親感到心痛,但又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滋味。

我們雖為人父母,但不是來給孩子當苦行僧的。

憑什麼女兒美滋滋地吃牛排,你卻隻能咽口水?

為什麼不能“自私”一點?

軒姐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案例。

有一位粉絲向複旦大學的沈奕斐教授大吐苦水:

“生了孩子之後,我每天都在圍着孩子打轉,完全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整個人的喜怒哀樂都被孩子牽繞。”

很多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養育孩子的時候,不得已犧牲掉自己部分的工作和生活,很難平衡事業與家庭。

對此,沈奕斐教授提出了“密集母職”的概念。

研究表明,當一個家庭全家都圍着孩子轉,不但會讓照顧者心累,對于被照顧者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

她說,老師曾經委婉提醒她幫兒子檢查作業,被她果斷拒絕了。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你想,學習明明是孩子的任務,卻不知不覺間變成了父母的任務。

檢查作業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事實上,這并不會給孩子造成緻命影響。

如果你平時工作很忙,自己都要加班到八九點回家,精疲力竭還要負責學業,那第二天不僅上班精力跟不上,面對孩子的情緒也很焦慮。

不如适當保持短暫的抽離,“自私”一點,如果這一階段對你來說更重要,你是有權利發展自己的人生的。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我們千萬都别忘了——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首先得是獨立的個體,然後才是彼此的親人。

是以我希望這位父親、各位愛孩子的爸爸媽媽,自私一點,是沒有關系的。

因為你犧牲式的愛,

對不懂事的孩子來說,是縱容溺愛;

對于懂事的孩子來說,是情感勒索。

再往外延伸一下,為什麼對懂事孩子來說,犧牲式的愛也是錯?

就像親子綜藝《不要小看我》裡,因為孩子背不出作業,就抽自己的耳光的媽媽一樣。

這些“沉重”的愛,在孩子看來都是壓力。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

“一切都為了孩子,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讓他背負這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了。”

是啊,愛孩子不在于為孩子犧牲多少,

而是在于孩子能感受到多少來自父母的愛。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90">04</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91">寫在最後</h1>

寫到這裡,軒姐發現,網上開始出現一些指責這位爸爸的聲音。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我想說,即便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出了一些問題,也絕不該将所有責任都推到他的身上。

這個女兒反抗的方式實在是讓人無法共情。

如果你覺得原生家庭不好,可以獨立、積極地擺脫、逃離原生家庭,學會自立。

而不是用惡毒的語言辱罵自己的父母。

當過家長的應該都會感同身受,養育小孩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

在這位爸爸的自訴裡,他提到自己年歲漸長,才開始意識到曾經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就像這句台詞說的,“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難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這位爸爸現在已經在積極地改正,希望為時不晚。

他說:“現在,我知道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健康和堅強的心智遠比學習成績或金錢更重要。”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希望我們都能将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學會适當地放手,和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依戀關系。

最後,正如心理學家克萊爾所說——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聚合,

隻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

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真正的父母之愛,

不是對孩子恒久的占有,

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轉發或點個在看,不要讓我們的愛,變成孩子的枷鎖。

©作者:廠花軒姐。職場充電寶每天8點為你帶來最新資訊、職場幹貨,百萬職場人一起共同成長。如需轉載請聯系背景。

©圖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

“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别生啊!”她被罵上熱搜,冤嗎?01“父母就該養我養到死!”02親子關系需要界限感03“犧牲式的愛”04寫在最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