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郁風,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時事評論人;本文系荔枝新聞用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爸爸媽媽都不在了。”“自己一個人生活。”在視訊部落客“呂先生涼山行”釋出的視訊中,一位髒兮兮的可憐孩子站在破舊土屋前,無奈訴說自己的“悲慘世界”,配上悲情音樂,讓人同情動容。可當網友想為這個孩子做點什麼時,卻萬萬沒想到,這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擺拍”。
經當地部門核查,該視訊部落客呂某來到當地後,讓這個孩子到一處破舊閑置房前,弄髒他的臉,讓孩子訴說自己的可憐生活,并給他發放鞋子、衣服、學習用品。該過程被其拍視訊傳到網上,以博取眼球,賺取流量。公安部門查明呂某釋出擺拍弄虛作假、博取網民眼球等相關證據後,依法傳喚呂某,要求其公開道歉,删除相關虛假視訊。

真實情況是,這個孩子父親早逝、母親改嫁,的确屬于“事實孤兒”,但并非如視訊所稱“獨自生活”,而是由奶奶撫養,住在兩樓一底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房内。該戶4名孩子,每人每月能享受600多元的補助,該鄉黨委政府已将該戶納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範疇,每人将會再享受900元/月的補貼。和正常家庭的同齡孩子相比,這個孩子失去父母的撫養和關愛,确是充滿辛酸與悲傷。但在扶貧政策落實的情況下,當地已經實作了脫貧摘帽,這樣的“事實孤兒”也能享受基本生活保障,有關部門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溫暖。
其實,用視訊的方式去展現涼山孩子的面貌和需求未嘗不可,我們也希望在短視訊時代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傾聽他們的聲音。如果拍攝視訊以尊重事實為前提,能讓網友幫助到他們,是件好事。但像呂某這樣,為了博取眼球和同情心而無底線地編造故事、“賣慘”,完全是對孩子的利用和傷害。将一個單純的孩子視作攫取流量的工具,這不僅是教孩子撒謊,也是在對社會公衆撒謊,透支公衆的信任和同情心。
如果呂某的真實面目沒有被及時揭穿,那他很可能借“正能量愛心主播”的幌子繼續招搖撞騙,網友對孩子的愛心和支援就成了他的“搖錢樹”。如果人為“擺拍”、編造劇情的視訊屢禁不止,網友們又該如何分辨誰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呢?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靠釋出虛假視訊來擷取不正當利益,擾亂網絡公共空間秩序,必将受到法律的嚴懲。
此前,短視訊平台分化出了“兩極”,一種是“炫富”,一種是“賣慘”,一個喚起人們的獵奇攀比心理,一個喚起人們的同情心和愛心。但實際上,這些鏡頭背後大都有劇本和團隊運作。如今,“炫富”類視訊已經得以有效遏制,“賣慘”視訊也需要平台進行更嚴格的把關,比如,視訊創作者需向平台送出相關資料以證明内容真實性,平台要對涉嫌欺詐的賬号加大處罰力度。善良可貴,我們不希望善心被欺騙浪費,也希望善心能留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