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鄂爾多斯|抗日戰争中的準旗工委

(一)

1938年冬,綏蒙工委和伊盟工委派郝文卿到準格爾旗頭道柳一帶了解情況,做建立黨的組織和建立據點的準備工作。

綏蒙工委、伊盟工委為什麼要把準格爾旗選擇為重要的交通據點呢?當時綏、包、薩、托等地相繼淪陷,日寇對淪陷區進行嚴密地控制,惡勢力一時占了上風,堅持抗日的革命力量面臨着極其嚴峻的考驗。在伊克昭盟,副盟長阿拉坦敖其爾公開投日,将僞公署設在標頭。緊鄰標頭的達拉特旗保安司令森蓋林沁更為日寇拼死賣命,把沿黃河兩岸的地區封鎖得水洩不通。相比之下,統治準格爾旗黃河兩岸大片土地的奇文英,為了保全自己的地盤和權力,明裡還是積極抗戰的,使日僞的力量不能在準格爾旗立足。是以,準格爾旗的局勢在抗戰初期比較平穩,有利于我們黨的生存和發展。

郝文卿接受組織的委派到達頭道柳後,以教書先生的身份為掩護,活動在準旗頭、二、三、四道柳等地。頭道柳與準格爾旗反動統治的政治中心神山近在咫尺,在敵人眼皮底下單槍匹馬開辟黨的工作是十分艱難的。郝文卿離開頭道柳已經多年,雖是本地人,但對當地的社情卻十分陌生。他通過和頭道柳群衆的接觸,很快結識、團結了像朱煥子、高恨不動等一批進步青年。郝文卿由于得到了當地群衆的支援,經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大緻掌握了神山團以上軍官和當地大戶的基本情況,對蒙漢群衆的革命要求也有了深入了解,為準旗工委建立做了必要的準備工作。

紅色鄂爾多斯|抗日戰争中的準旗工委

▲1929年夏,神府黨組織在準格爾旗西南部建立葫蘆頭梁黨小組。

綏蒙工委對開展準格爾旗的地下工作十分慎重,組織安排也是很周密的。1939年2月,約在正月初六七,綏蒙工委組織部派王光先、郝文廣到準格爾旗和郝文卿接頭,開展黨的地下工作。任務主要有兩條,一是立穩腳跟建立黨的組織;二是進行抗日宣傳,廣泛的結交朋友,密切注視神山奇文英的動向。

王光先和郝文廣抵達頭道柳後,郝文廣向其母作了解釋,郝家對王光先以“姑舅”相待。王光先為了在這裡長期紮根,假稱是從後套來此地經商的,化名王福财,既做買賣又開店。

1939年3月上旬,王光先和郝文卿、郝文廣在頭道柳秘密召開會議,成立中共準旗工作團,負責人王光先。會上,大家共同确定了準旗工作團的工作方針,确定打開準格爾旗的工作局面,必須以頭道柳為據點,充分發動群衆,迅速建立黨的基層組織,擴大黨的影響。會議還決定了3個人的分工:王光先總負責并分管頭道柳、二道柳的工作,郝文卿負責五圪兔的工作,郝文廣負責敖勞不拉的工作。為了解決工作團活動的必要經費,他們“姑舅”三人還種了一畝多地,這一年風調雨順,收成很好。

(二)

黨組織的發展必須是以單線聯系的方式進行,這是綏蒙工委制定的一條十分嚴肅的紀律。王光先和郝氏二兄弟按照他們的具體分工,通過親屬關系互相串聯,以結拜等方式,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廣泛結交了一大批朋友,其中發展了二十多名黨員,培養了幾十名積極分子。至1939年秋,準旗工作團在頭道柳一帶先後建立了頭道柳、三道柳、敖勞不拉、烏蘭不拉4個支部,支部書記分别是郝文卿、張文正、張巨義、高恨不動。

1939年9月,郝文廣回桃力民向伊盟工委彙報工作。伊盟工委為了加強準旗工作團的力量,又派了剛從延安中央黨校畢業的陝西綏德幹部李懷勤到準格爾旗,并将準旗工作團改為準旗工委,負責人為王光先,工委成員增加了李懷勤。

在李懷勤、郝文廣臨行前,伊盟工委書記趙通儒、組織部長李維新親自找他們談了話,當時明确指出,準旗工委的任務是:一、繼續發展和建立黨的地下組織,要向種豆開花一樣,讓花開遍準格爾旗;二、宣傳黨的抗日政策,宣傳國共合作,促成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不斷擴大黨的影響;三、發動群衆,組織群衆,反對貪官污吏、惡霸地主;四、把頭道柳建成準格爾旗抗日根據地,建成通往大青山的交通據點;五、積極創造條件,擴充武裝。

1940年2月,根據工作的需要,伊盟工委派郝文廣到延安西北黨校學習。之後準旗工委的上司成員僅留王光先和李懷勤二人。

準旗工委是綏蒙工委派往準格爾旗的第一個旗縣級機構,系黨的地下組織。準旗工委從1939年3月初建立起,一直以秘密活動的方式進行黨的工作,至1940年春工作進展比較順利。随着革命鬥争形勢的深入發展,準旗工作團的活動範圍日益擴大,北至西召,東至暖水,南至羊市塔、五字灣,到處都留下他們的足迹,擴大了我們黨在準格爾旗西部地區和蒙漢人民中的影響。

(三)

在準旗工委所在地頭道柳附近住着一家漢族大戶,主人叫白方方。這個人頭腦靈動,口齒伶俐,隻是好開賭場,因而結交了不少的賭友。在他的賭友中,當然少不了神山蒙遊軍的一些軍官們,有的是他的磕頭弟兄,如連長白德勝。白方方在賭場上是把好手,對待輸赢講究信用,說出話來擲地有聲,在當地是個很有影響的人物。準旗工委利用親屬關系做白方方的工作,向他宣傳抗日的道理,使他能夠靠近我們。在準旗工委的影響下,白方方先是動了憐憫之心,一些走投無路、窮苦潦倒将要出走逃荒的人家,隻要到他那裡借糧,他都痛痛快快的借給了,有的幹脆施舍救濟了。繼之,準旗工委又動員他少收地租,多行善,多為鄉親們着想,落個好鄉評,不然人們都逃荒走了,誰還去種地,誰還去抗日呢?那幾年,凡種他地的人,都可以少交一二成租,算是一個開明大戶。那時準格爾旗蒙漢人民為養活國民黨的“抗戰部隊”,每年要交24000石軍糧,480萬斤軍草,光這一項負擔就把人們壓得喘不過氣來。再加上年景不好,各色軍隊來往不息,硬把人們從火坑裡往油鍋裡推。百姓個個鸠形鹄面,形體憔悴,痛苦地掙紮在死亡線上。準旗工委動員白方方減少地租,不僅減輕了群衆的負擔,也穩定了當地的人口外逃。接着準旗工委利用白方方向神山蒙遊軍的軍官們宣傳“中國人不能自己打自己”“河套的光景再好過也是做了亡國奴”等道理。準旗工委通過他及時地掌握了神山蒙遊軍主要軍官的抗日态度。

伊盟工委根據準旗工委提供的情報,決定和神山蒙遊軍建立和發展抗日統一戰線,以利于伊盟工委和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聯系。

伊盟工委負責人楊一木同志訓示:想辦法在準格爾旗公開建立據點,要打出統一戰線的旗号。随後伊盟工委派曹布城、黎光先後幾次以八路軍聯絡參謀處參謀副官的公開身份到神山,商談建立據點事宜。

神山老司令奇文英是個外表粗魯、内裡卻很明快而又特别能幹的人。他能夠牢牢控制自己的地盤,善于應付各種棘手難辦的事。他對中國共産黨和紅軍的認識也經曆了不打不成交的過程。

經過協定,奇文英同意在四道柳川設7個聯絡點,即紅進塔、古圪達、石費塔、頭道柳、二道柳、四道柳、沙蒿塔。每個聯絡點給1石糧,為八路軍過往時食用。聯絡點建立後,伊盟工委和緩遠省委的交通員曾四五次路經這裡,從大青山送往延安學習的革命青年,也三五成群的從這裡安全通過。當時管站的負責人是王光先,他既是準旗工委的成員,又受神山方面所委派,具有雙重身份,進而把公開的統一戰線和秘密的地下工作巧妙地結合起來,這是準旗工委工作的一大特點。但是到了1939年秋,國民黨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後,聯絡站被迫撤銷。直到第二年的春夏之交,伊盟工委和神山才又恢複了一度破裂的關系。

(四)

1940年4、5月間,伊盟工委為擴充武裝,派曹布誠、李占勝、溫玉山、景從德、許光錄等五人,随帶軍衣二十多套,小米一車,以騎兵排到準旗駐防為名,從烏素加漢出發,到準格爾旗秘密招兵,準備擴建一個騎兵連。

在曹布誠的帶領下,李占勝一行住在了布爾色太溝張潤家中。張潤是準旗工委的秘密黨員,住在他家中友善了騎兵排和準旗工委的聯系。曹布誠先到哈拉寨拜訪了馬占山,然後傳回神山向蒙遊軍副司令奇炎山(奇文英之胞兄)講明騎兵排到準旗的因由。當時奇文英不在神山,他帶着長孫、侄子、外甥到重慶谒見蔣介石去了。奇炎山在家主事,他同意騎兵排在頭道柳一帶駐紮。

在準旗工委和騎兵排的鼓動下,頭道柳一帶群衆的抗日熱情特别高漲,一些青壯年踴躍報名參軍,争着要上前線打日本鬼子。當時要求參軍的青年就有40-60人。當地的漢族達爾古郭明子以及準旗工委的黨員趙九圍、薛潤駒等人,曾積極為騎兵排籌辦過糧草。群衆都說:咱們有錢的出錢,有糧的出糧,支援前線,人人盡責。為了把群衆抗日武裝力量組織起來,李占勝和溫玉山帶了兩名新兵先行傳回烏素加漢,準備接應從頭道柳招來的新兵。

騎兵排在頭道柳招兵是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大事,也成了年輕人談話的主題。其影響越來越大,是以引起反動派的驚恐,進而制造借口驅趕騎兵排。

早在騎兵排到頭道柳之前,準旗工委曾發動當地群衆鬧過以抗稅反A錢為主要内容的“鬧牌事”運動。準旗工委上司下的“鬧牌事”運動,嚴厲打擊了中飽私囊的A錢分子,提高了群衆的鬥争覺悟,使群衆更多的了解我們黨的抗日主張,也使準旗工委在鬥争中明确了敵友,準确地掌握了應當依靠、團結及打擊的對象。但是,由于缺乏經驗,也出了一些纰漏和失誤。

(五)

當騎兵排駐在頭道柳一帶,号召有志的青壯年上前線抗日時,準旗工委立即深入到群衆中紮根串連,使這裡的群衆迸發出一股難以抑制的抗日熱情,進而使黨的秘密工作走向公開化。

工作的嚴重失誤,給黨帶來嚴重損失。反動派抓住這些把柄,瘋狂地進行報複,一時在四道柳地區籠罩着白色恐怖。敵人把曾經和八路軍有過接觸的三四十人全部抓起來,集中在敖勞不拉進行審問拷打。這些人大部分是準旗工委的黨員和革命分子。盡管敵人用什麼樣的刑罰,但他們堅強不屈,絲毫沒有暴露黨組織的活動。窮兇極惡的敵人,看到一無所獲,打算殺害他們,黨組織通過各種辦法營救,才使這些同志免遭于難。

騎兵排“招兵”和頭道柳的“鬧牌事”運動所引起的巨大風波,雖然平息了,但卻使我們黨在準格爾旗的革命活動受到嚴重挫傷。準旗工委負責人王光先的處境也十分艱難,在難以立足的情況下,于1940年10月被迫撤離準格爾旗。

王光先走後,李懷勤依然在張喜騾店當掌櫃,繼續堅持鬥争。但是,革命力量遭受如此重創,短時間内是很難恢複起來的。到了1941年底,李懷勤也撤離了準格爾旗另去開辟達拉特旗黨的地下工作。至此準旗工委的活動停止,所屬4個支部也自消自散。

革命的道路在任何時候都不是平坦的,都要付出極大的犧牲,甚至要付出血的代價。雖然準旗工委隻存在了将近兩年的時間,但在内蒙古的抗日鬥争中确實發揮過重要的作用,為疏通伊盟工委和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聯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擴大了我們黨在準格爾旗西部地區的影響。

準旗工委的建立,使準格爾旗成為中國共産黨開辟革命工作較早的少數民族地區之一。準格爾旗的蒙漢群眾在準旗工委上司下點燃的革命烽火,在鄂爾多斯人民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