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1905電影網專稿排片占比從6%飙升至19%;票房從首日第六名到突破2億大關;《掃黑·決戰》用10天完成了一場漂亮的逆襲!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與此同時,影片在各平台也取得了不俗評分,綜合口碑僅次于《懸崖之上》,成為“五一檔”一匹成色十足的黑馬。

作為全國首部以“掃黑除惡”專項鬥争為題材的院線電影,《掃黑·決戰》大膽觸及了官商勾結、暴力催債、農民工讨薪等社會議題,“尺度”令不少觀衆眼前一亮。張頌文、姜武、李倩等領銜的一衆演技派的高能飙戲也讓人大呼過瘾。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掃黑·決戰》是呂聿來執導的第一部院線作品。面對這樣的成績,他坦言:“松了一口氣,可以對得起投資人了。”

但他更看重的是觀衆的口碑和影片的現實意義,“掃黑題材,這部電影僅僅是一個開始。希望大家能在大銀幕上看到更多這樣的現實題材影片,進而去反思生活和社會。”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1905電影網專訪《掃黑·決戰》導演呂聿來

#01 故事 在真實和戲劇之間尋找平衡

去年疫情期間,呂聿來才正式加入這個項目。從劇本、拍攝、剪輯、後期到原定于今年1月上映,整個周期不足一年時間,再加上題材的突破性,這對于新人導演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片頭那句“根據真實案件改編”奠定了創作的基調,“最基本的原則是真實”。主創團隊也從“掃黑除惡”專項鬥争的真實案件出發,梳理故事、設計人物。可以說,幾乎每個人物、每個事件都是“集萬千真實案例于一身”。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由于事件複雜、人物龐雜,團隊在創作時主要以“三個事件”和“三方角力”為抓手:通過對拆遷、埋屍、催債讨薪三個事件中,專案組、地方黑惡勢力和受害百姓三方的着力刻畫,力圖還原“掃黑除惡戰場”的一個切面。

在強調真實感的同時,呂聿來也坦言,不能把電影拍成“紀錄片”,要進行适當取舍和藝術加工,比如動作、懸疑、犯罪類型片元素的加入,以及對于娛樂場所内部場景和活動有節制地呈現,都是為了“在真實和戲劇間找到一種平衡”。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在人物方面,呂聿來重點刻畫的是張頌文飾演的縣長曹志遠。

乍看上去,這一人物是典型的官場“雙面人”,但主創團隊在創作時盡量避免将其“臉譜化”。影片中,他在橋邊動情悼念同僚、與林巧兒的感情糾葛,與孫志彪的手足羁絆等細節,都讓曹志遠的形象更為有血有肉。

“我們要還原一個真實的人的狀态。張頌文老師也說,希望你讓我演一個真的‘人’,而不是特别程式化、概念化的東西。”呂聿來說。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其他主要人物,如金世佳飾演的孫志彪、李倩飾演的林巧兒等,雖然受制于篇幅,着墨較少,但呂聿來還是希望能通過細節刻畫,增添人物的弧度。

例如,通過那場曹家家宴,觀衆得以“管窺”孫志彪的成長經曆,“從小被遺棄,長大幹的也是髒活,他壓抑了很多東西,才會這麼嚣張跋扈。”

林巧兒與曹志遠的“感情戲”也讓這個反派有了“女人味”,“她是一個立體的人,這樣演員表演會有支點,也更能觸動觀衆。”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影片的“真實質感”,不僅展現在題材、劇本和人物設計上,置景、美術、服裝、化妝、道具每個細節的配合都不可或缺。

呂聿來舉了一個例子:現實中,不同級别的官員辦公室的大小、配車都有明确的規定,而劇組一開始給曹縣長配的車“不合規”,被專業人士指出後,隻能采用後期特效将其改正過來。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呂聿來看來,在這類主旋律題材影片的創作中,如何處理好真實與戲劇,内容與主題之間的關系是成敗的關鍵,“不能直接把概念,口号灌輸給觀衆。隻有觀衆接受這些好看的人物,真實的故事,才能進而去感受背後的主題。”

#02 表演 “文武雙雄”“全員戲瘾”

《掃黑·決戰》上映後,張頌文、姜武兩位實力派演員“文武雙全”的表演收獲了觀衆的如潮好評,飙戲片段更頻頻登上各類熱搜。

呂聿來透露,兩位男主角是在劇本創作階段就确定的演員,兩個人物的個性特點也剛好“一文一武”,就像為他們量身定制得一般。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兩位資深演員也都曾對劇本和人物提出過不少寶貴意見,“他們演戲和生活的經驗都更豐富,有時候對角色的了解超越導演,我們是一種合作的關系,共同把角色磨到最好。”

尤其是張頌文,為曹志遠設計了詳盡豐滿的“人物小傳”,幾乎在腦海裡把他前47年的人生經曆、心路曆程都演繹了一遍。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上映後,片方曝光了一支番外彩蛋:身陷囹圄的曹縣長在鏡頭前交待自己堕落腐化的過程。張頌文7分鐘全程即興、無劇本表演,在演技令人折服的同時,也展現出他對人物的深刻了解。

呂聿來感歎道:“實際上那個獨白有二十多分鐘,他把這個人物的背景,從上大學到畢業躊鑄滿志的狀态,再到後來他怎麼開始轉變堕落的心路曆程,整個人物的發展脈絡都講得特别清楚,很多是我們作為創作者都沒有想到的。”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相較于“文物雙雄”的經驗老道,金世佳的風格化表演引發了不小的争議:有人大呼驚豔,也有人質疑他演技浮誇。

呂聿來坦言,對于金世佳,自己一開始也“有點沒底”,“會覺得這種狀态是不是有點太過了。”但在與金世佳的交流中發現,他對人物的了解,以及如何诠釋和演繹角色有着強烈的構想和沖動,“曹志彪隻有20多場戲,但他卻寫了幾十條筆記和意見,對角色感情很深。”

比如,呂聿來透露,撒錢那場重頭戲就是金世佳自己的發揮,“劇本裡寫的是用眼神告别,但他覺得光用眼神不夠張揚外化,就設計了這場戲。”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那場曹志遠與孫志彪的兄弟對峙戲也是張頌文和金世佳即興碰撞出的結果。劇本裡隻寫了一個巴掌,但現場張頌文扇了十幾個,“掐脖子”也是即興加的,“我在螢幕裡看到兩個演員都忘我了,金世佳被掐到不能說話,我看得特别激動,這種真實的狀态是靠演技、靠方法演不出來的。”

也正是這場戲,讓呂聿來相信了金世佳的表演,“我覺得他真的是孫志彪,這是屬于金世佳的表演,放到金世佳的身上,我覺得它就是對的,就是成功的。”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這種“忘我”的狀态也是《掃黑·決戰》劇組的常态。從各種各樣的花絮不難看出,演員們對于自己的角色都有極強的表達欲,在現場你來我往總能碰撞出即興的火花,每場戲也都有N種打開方式。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掃黑·決戰》花絮

演員出身的呂聿來對此十分了解和支援,也正是這種平等合作的創作氛圍才成就了“全員演技派”。

“演員們都很熱愛自己的角色,甚至跟角色融為一體,很多表演是生理本能,帶着角色的情感,就演什麼都是對的。這種狀态是特别好的,我也會在盡可能的範圍内幫他們實作更多的想法。”

#03 轉型 看中題材的現實意義

每當《掃黑·決戰》的官方賬号釋出有關導演呂聿來的物料,總會有不少網友評論:“這不是《摩天大樓》裡的保安謝保羅嗎?沒想到還是導演。”

對此,呂聿來笑着回應:“每個人都有很多面。”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大學大學學的是戲劇文學,研究所學生讀的是導演,但呂聿來一直以來的主要身份卻是演員,曾出演過《孔雀》《水印街》《紅色康拜因》《馬背上的法庭》等一系列文藝佳作,作品多次入圍柏林、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

近兩年,憑借在網劇《摩天大樓》《失蹤人口》中的演出,呂聿來的形象才開始為更多普通觀衆所熟知。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孔雀》裡的呂聿來

這部《掃黑·決戰》是呂聿來導演系研究所學生畢業8年後,首部登陸院線的導演作品。回顧創作曆程,呂聿來坦言壓力很大,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因為我們是在疫情期間拍攝,籌備和拍攝的時間都沒有那麼長,在創作上沒有做到特别優秀,如果跟演員磨合時間更長一點,可能會有一些更好的東西出現。”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再加上電影在廣東惠州的夏天拍攝,炎熱多雨,現場經常要“看天吃飯”,比如開頭那場在玉米地上演的拆遷戲,就因為下雨前後拍了五次。

“天氣很熱,壓力挺大的,我也吃不下什麼東西,身體就變得很瘦,大家都開玩笑叫我‘喪導’。”呂聿來自我調侃道。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另一方面,壓力也來自“掃黑”這一題材本身。對呂聿來而言,與不少觀衆一樣,“掃黑除惡”曾經僅僅是新聞中的智語,但經過深入了解才感受到,這四個字背後沉甸甸的分量。

“現實中的黑惡勢力和百姓受到的欺負,可能比電影中呈現的更過分。特别是在小地方,老百姓可能會有一種‘共識’,就是咱們是一個人情社會,你要去做什麼事,首先想到要去找一個有權或有錢的人。但反過來想,誰也不認識的普通老百姓怎麼辦呢?”呂聿來說:“是以,掃黑除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給老百姓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每個人做事情都可以走正常的程式,這跟我們的幸福感是息息相關的。”

票房破2億、排片飙3倍,《掃黑·決戰》為何成黑馬

在呂聿來看來,影片中的不少台詞,比如“保護傘有多少,抓多少”“我絕不允許,你們吃肉,讓老百姓喝湯”等金句之是以能出圈;電影之是以能收獲好評一路逆襲,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題材的“勝利”,道出了老百姓的心聲。

這是他突破自我,選擇拍攝《掃黑·決戰》的初衷,更是這類影片的現實意義。

“掃黑題材,僅僅是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