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感恩節,你的腦海裡肯定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吧。亮麗的燈光、熟透的紅蘋果、剛剛出爐散發熱氣的大火雞,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虔誠地向上帝祈禱,感恩上帝和印第安人所贈予的一切……你腦海裡的這幕場景,是不是與西方媒體所描述的類似?果然,你還是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西方媒體關于感恩節來曆的說辭。事實上,當你得知西方感恩節的真正來曆,你會對其嗤之以鼻,因為它充滿着虛僞、欺騙、罪惡。

1620年,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船隻載着102名英國清教徒來到了美洲,他們因為飽受英國宗教迫害,才逃亡至此。放下甲闆,冰冷的汗水提醒着這些外來者,此時的美洲正值冬季。一無糧,二無衣,如何在這片陌生的大陸上生存下去是個問題。遠處,樹林中的幾雙眼睛正注視着這群衣着奇異的外來者,其中一名印第安人鼓足了勇氣,走了出來,将手中的食物傳遞給了這群素不相識的人。英國人和印第安人的友誼便在此刻建立了起來。
為了幫助這群遠道而來的朋友,印第安人不僅提供物資,還把自己在這片土地生活的生活經驗傾囊相授給了他們,教會他們如何打獵、捕魚、種植,充當着“神農氏”的角色。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英國人迎來在異國他鄉的第一場豐收,為了慶祝,他們将11月下旬星期四的這一天定為感恩節,在此後的幾天裡,他們與印第安人一起狂歡,飲酒吃肉,載歌載舞,好不快活,印第安人最開始也對這群新認識的外國朋友充滿好感。
但是,印第安人慢慢發現這群朋友的不對勁,他們開始圈占土地,屬于英國人的土地越來越多,印第安人的土地越來越少。雖然印第安人從來沒有地界的概念,但是自己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不滿的情緒慢慢表露出來。為此,印第安人與英國人提出了交涉,但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根本性解決,且雙方沖突摩擦越來越多,已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先前建立的友誼也已蕩然無存。
印第安人與外來者們爆發戰争,由于早期到達美洲的歐洲殖民者都各自為營,缺乏聯系與溝通,常常被印第安人逐個擊破,損失慘重。後來,他們發現了這一點漏洞,并一起聯合起來,使得印第安人遊擊戰術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小,殖民者們終于穩住了局勢,接下來就是思考如何反制印第安人了。
殖民者們發現,北美野牛為印第安人提供了大量食物和原材料來源,抓住北美野牛這一關鍵,消滅印第安人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在短短20年間裡,大量北美野牛遭到獵殺,數量由曾經的1300萬頭銳減到1000頭左右。失去了北美野牛的印第安人,族群數量也在銳減,但還未能達到殖民者們的理想區間,這一次他們決定欺騙印第安人。
失去了生活來源的印第安人們,被美國政府安排到了“保留地”進行生活,并承諾提供食物和教授種植。名為“保留地”,實則由幾片貧瘠的土地組成,根本種不出什麼東西來,就算美國政府提供種子、工具、技術,也是毫無用武之地,這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另外,美國政府承諾提供食物,也僅僅是為期10年罷了,10年之後,便是讓印第安人自生自滅了。
随着印第安人逐漸勢微,殖民者們終于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開始舉起了屠刀。1814年,美國政府宣布,消滅印第安人,将會受到獎勵,面對賞金的誘惑,一時間,無數賞金獵人湧現出來,許多印第安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殖民者的罪惡罄竹難書。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仇視并未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淡去,南北戰争中的謝爾曼将軍曾狂妄地說道:“我見過唯一的印第安好人,就是死人。”哪怕後來因解放黑奴而受到贊揚的美國總統林肯,也曾下達過絞死38個印第安人酋長的指令。
中國有一句老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不知道美國人為何如此仇視當初救下他們一命的印第安人,并後來差點将其趕盡殺絕。而且在感恩節那天,感謝印第安人的恩情,不覺得虛僞嗎?就類似于我一不小心滅了你滿門,但我還要謝謝你給我讓出了生存空間,這種邏輯不覺得令人可笑嗎?當初那個伸出援手的印第安人哪能料想,自己救下的居然是一群長相似人的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