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的三伏天可謂是來勢洶洶,想要出個門都得鼓足勇氣。不過趁着這麼好的天氣,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南彙的新場古鎮轉轉。

新場古鎮作為南彙地區的四大鎮之一,曾有“浦東十八鋪,新場第一鎮”的美譽。作為老城廂原住民的生活聚集地,曆經800餘年,生活氣息依舊濃郁。
新場鎮建于南宋,得名源于下沙鹽場向南遷移而形成的新鹽場,故名“新場”,這是一座因鹽而成、因鹽而興的江南古鎮。
這裡是《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的老家,有《幸福,觸手可及!》中出現的洪福橋,甚至《色戒》、《葉問》等電影都來這裡取過景。
由于是酷暑,來古鎮參觀的遊客不算多,是以不少店鋪都打烊休息了。
來新場古鎮,美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像吳記羊肉館、洪福樓、東倉湯包店、雞湯豆腐花等都是古鎮的特色。但無奈肚子容量有限又本着不能浪費的原則,選擇了一些友善好攜帶的小吃美食!
姜三臭豆腐,雖然這個門面看着破破的,還讓我一度懷疑他家的正宗程度。
但“臭豆腐不可貌相”,熱氣騰騰的臭豆腐配一勺甜面醬,是童年回憶中的滋味了。
3個5元的價格,不算貴。豆腐咬到一半還會有汁水爆出,鹹鮮口感加上甜滋滋的醬汁,口感豐富,味道正宗。
洪福橋湯圓店,門店小小的夫妻老婆店。
聽店主說天氣太熱了是以生意不好,之前人多的時候,煮湯圓都要用大鍋,一煮就要煮40-50個。但現在店裡就一兩個客人,用小鍋一次性隻用煮4-5個。
本地人的湯圓,是按個賣而不是按碗賣。湯圓個頭很大,鹹甜口都有。來這裡,要放棄對鹹口湯圓的偏見,嘗試一下店主的得意之作”荠菜鮮肉湯圓”!我點了兩個芝麻的加一個荠菜鮮肉的湯圓,可以明顯看出荠菜鮮肉湯圓個頭一個頂倆!
鹹口湯圓裡肉丸特别大,咬開外層的糯米皮,裡面有湯汁流出,肉圓配上荠菜,雖是一葷一素,但兩種口味搭配和諧。糯米皮子十分軟糯,經典的黑芝麻湯圓,口感香甜,三個湯圓下肚,基本就飽了。
王記海棠糕是古鎮的老字号美食之一。店面昏昏暗暗,将信将疑地買了一塊海棠糕嘗嘗味道。
上面是一層厚厚的焦糖,口味類似于冰糖葫蘆的那層糖衣。
下面是有嚼勁的饅頭口感,内裡是不甜的豆沙餡,普通的豆沙包子要比他松軟許多。吃一口,多種口感在齒間纏繞,層次豐富。
洪福橋作為分界點,将新場大街分成了東西兩部分。
洪西街更加生活化。狗狗正百無聊賴地躺在地上避暑。操着本地口音的叫賣聲、閑聊聲不絕于耳。
各類本地特色食品雲集,像三林塘的崩瓜、浦東老八樣的農家菜館、特産桃膠等。
洪東街較為出名的是《三十而已》中王漫妮住宅的取景地。
斑駁的牆壁、木質結構的大門、扶手等都透露出了濃濃的年代感。
洪東街走到盡頭,穿橋而過,來到了一路都是長廊的下塘街,這也為炎熱的天氣帶來了一絲涼意。
每一面小旗幟都代表了一家本地菜館,還有《三十而已》中拍攝的流水宴也在此舉辦。
河對岸既有溫馨小店也有小橋流水人家。是一個部分商業化,但依然保留自身特色的古鎮。
由一條條弄堂串聯起的古鎮猶如散文般 “形散而神不散”地記錄着流水的高橋、傍水而居的民居以及青磚地面、咖啡院落……它們一起組成了生活的長篇。
位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海泉街128号
開放資訊:全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