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夏人物志—景宗李元昊

作者:山頭望旗主

一.少年英雄,志在霸業

李元昊的祖父名叫李繼遷,是黨項族的首領,在北宋時曾被任為節度使。後叛宋自立,經過多年的征戰,占據了大片的領土,為夏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李繼遷死後,他的兒子李德明襲位,經多年來的開拓,已經成為當時僅次于遼宋的一方勢力。遼、宋為了籠絡黨項,先後封其為大夏國王。李德明娶妻衛慕氏,後生子元吳。元昊的出生多又有幾分神秘色彩。

傳說,一次李德明與衛慕氏到賀蘭山遊玩的時候,衛慕氏夜晚做了個夢,夢見一條白龍圍繞着他盤旋飛舞,翌日肚中大痛,竟然有了身孕。十二個月後,生下一子,即是元昊。相傳,他出生時,哭聲嘹亮,雙目精光灼灼,竟然隐現青光。

元昊少年時英姿勃發,與衆不同。每次,他騎馬出行的時候,左右族擁,威風凜凜,引得路人翹首。他自幼熟讀兵書,對當時流傳世間的《野戰歌》《太乙金鑒決》等兵書,更是愛不釋,專心研讀。他精通漢、藏文字、在他的案頭,也常放置宋、吐蕃兩國法律之類的著作,以供他随時翻閱,從中探尋治國安邦之策。宋朝邊将曹玮,聽說元昊之名,英雄相惜,一直想見元昊一面,無奈總是無緣相見。後來,便派人暗中偷畫了元昊的畫像。曹玮見其相貌後,不由的驚歎“真英雄也!”并且預見到元吳他日定為宋朝邊境之患。

李德明在位時,奉行睦鄰的外交政策,先後向遼、宋兩國稱臣,但元昊不認同父親的做法。他認為西夏崛起,沒有必要向别國低三下四,尤其是向積弱的宋朝。李德明提醒兒子道:“我們西夏以往征戰連年,早已兵乏民困,民不聊生。但停戰這三十年來,我們部族可以穿上绫羅綢緞,這可是宋朝的恩惠啊,我們不能忘恩負義啊!”而元昊不以為然,反駁說:“穿獸皮做的衣服,放羊牧馬,這本來就是我們西夏的習俗。大丈夫生來就應該建功立業、名垂青史,又何必滿足于錦衣玉食的生活呢?”李德明對于元昊的辯駁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因為兒子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雄心,而感到欣慰。

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李德明派26歲的李元昊帶領軍隊去回鹘攻取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他采取突然襲擊的戰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甘州,随後,又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以奇兵突襲西涼,奪取瓜州(今甘肅安西)、沙州(今甘肅敦煌)等地,使黨項的勢力擴充到河西走廊。在這次戰争中,李元昊顯示出優秀的軍事才能,為他赢得了聲望。李德明對自己的兒子非常滿意,于是立他為太子。宋明道元年(1032年),李德明去世,李元吳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成為西夏之主。

二.改革西夏,稱帝圖皇

李元昊繼承了夏國王位之後,遼宋競相對黨項奉行拉攏的政策。遼興宗得知李德明去世後,遣使加封元昊為夏國王,并給予豐厚的賞賜。宋仁宗更是舉行了隆重的儀式祭悼李德明,同時在名義上對元昊加官進爵,封其為平西王。但是李元昊對這些加封不以為然。他不甘人下,早就有了自立為帝之心。為達到“為帝圖皇”的目的,他在國内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為建國稱帝作準備。

首先,強化西夏的民族意識。他廢除了唐、宋兩王朝所賜的李姓和趙姓,而改用黨項姓氏嵬名。他還自稱“兀卒”,在黨項語中相當于天子或者可汗,漢語譯為“青天子”,即青天之子的意思。這顯然是要和中原王朝的天子以作呼應。他還在境内頒布了自己的年号,以往西夏采用的是宗主國宋朝的年号,但元昊借口宋“明道”年号犯了他父親李德明的名諱,于是宣布廢除“明道”年号,而改為“開運”,但沒過多久,發現開運是後晉末帝亡國之前使用的年号,遂又改年号為“廣運”,宋明道三年(1034年)也就是廣運元年。

不久,元昊即下達了“秃發令”,指令所有黨項族人剃掉頭頂的頭發,而将額前的頭發留下來。他率先剃光頭頂,穿耳戴耳環,以示差別,而後嚴令所有黨項部衆在三日之内執行,有不服者,一律處死。在服飾方面,他也做了變革,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所穿的衣服顔色、樣式方面也各有不同,郊文官要穿紫衣,紅衣;武官要戴冠:無官的百姓則隻能穿青衣或者綠衣。而他自己則穿自衫,頭戴朱冠。元吳以此來區分官民的等級,強化君權的威嚴性。

他還創制了西夏文字。他指令黨項族的大學者野利仁榮仿照漢字的六書(即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的形體結構來搜集、整理西夏文字,最終編成“蕃書”12卷。元吳将算室布為“國字”,并且用它來紀事、翻譯漢藏的經典著作等。幾個月後,他又設立了“蕃字院”和漢字院”,選撥文人學者翻譯西夏與吐蕃、北宋等地的過往文書。

最後,元昊還完善軍事制度,以提高西夏的作成能力。他規定所有的黨項族男子,年滿15,便納入軍籍。出征時,每戶按人口多寡抽丁從軍。軍隊又分為“正軍”和“抄”,“正軍”專門從事戰鬥,“抄”則随軍負責雜投,每一名軍上,配備兩名雜役。除此之外,元昊還增設了族外兵,所謂的族外兵其實就是從俘虜的漢人中挑選的精壯之士,編為兵丁。這些人在戰時擔當沖鋒陷陣之職。元昊又仿照宋朝軍事建制,在全國劃分為左、右兩廂,并設十二個監軍司,各規定駐地和軍名,如專門負責宿衛的衛成軍、專門負責掠奪人口的擒生軍等。他還從貴族子弟中挑選5000名精壯武士作為自己的禁軍。前後六年的時間裡,李元昊完成了西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稱帝準備。

李元昊還命人在興慶府的南郊築起祭台,祭告天地,宣布登基為帝,建國号大夏,改元“天授禮法延祚”,這年即是天授禮法延祚元年。

三.兵戈不息三足鼎立

李元昊稱帝後,上表要求宋朝廷承認其稱帝的合法性,承認其皇帝稱号,但遭到宋朝的嚴詞拒絕。宋仁宗斷然下诏,削奪賜姓官爵,停止互市,并在邊歇業貼告示張貼榜文,懸賞重金捉拿元昊。

元昊為逼迫宋朝承認西夏建國的事實,加緊整軍備戰,準備發動對宋朝的戰争。

天授禮法延作三年(1040年)三月,李元吳親率10萬軍隊進攻北宋的西北重鎮延州(今陝延安)。夏、宋軍隊相遇于三川口(今陝西省志丹縣南),宋軍猝不及防,被殺得大敗。李元昊乘勝前進,打算一舉攻克延州,但是天氣轉冷,西夏軍隊缺少禦寒的衣物,隻得班師回朝。次年二月,李元昊領軍進攻渭州(今甘肅省平涼縣)。宋軍鬥志高昂,李元昊一時取之不下,遂設下引蛇出洞之計,伺機殲滅宋軍。他先派小股夏軍人寇,遇宋軍後既佯裝敗北,倉皇撤退。宋将求勝心切,不知是計,率軍追趕,結果在好水川(今甯夏省隆德縣北)被西夏10萬主力大軍包圍,全軍覆沒。此役之後,李元昊又指揮西夏與北宋戰于定川,再獲全勝,随後乘勝率兵南下,直搗渭州,破欄馬和平泉兩城(今甘肅省平涼縣境内),在城中燒殺擄掠一番後,撤兵回國。

這幾次戰争,雖然都是西夏獲得了勝利,但是連年征戰,耗費了西夏大量的國力财力,而與宋貿易的斷絕,使得西夏國内急需的日用品如茶葉、布匹、糧食等物價飛漲,民怨沸騰。而在這時遼國與西夏關系轉冷,遼興宗大有南侵之意,在這種情形下,李元昊隻得向宋朝議和。經過一年的讨價還價,天授禮法延祚七年(1044年)十月,雙方達成協定:西夏向宋朝稱臣;宋承認西夏的現有領士,冊封元昊為夏國主,雙方回到原來的朝貢與互市的關系。

宋夏戰争結束之後,與遼國的戰争卻一觸即發。西夏在建國之前,一直執行着聯遼攻宋的政策。元昊還曾多次請求“尚公主”,遼興宗便将自己的姐姐興平公主嫁給元昊。但是元昊與遼公主婚後并不和睦,遼公主最終抑郁而終。元吳建國後,煸動遼國境内的黨項人叛遼歸夏,還一度出兵掠入遼境,殺害遼将。這些都令遼興宗耿耿于懷。而李元昊對于遼興宗利用夏宋交戰,從中訛取利益,也越來越覺得難以容忍,加上遼國在夏宋和議期間扣押西夏使者,就更讓元昊惱火萬丈。随着雙方的沖突更新,戰争也是一觸即發了。

這年十月,遼興宗親率10萬軍隊進攻西夏。遼軍兵分三路,渡過黃河,深入夏境400餘裡。李元昊倉促中率軍迎戰,被殺得大敗,隻得領着殘兵退守賀蘭山中。遼軍土氣高昂,日益逼近。李元昊知道力敵難以取勝,于是詐稱謝罪請和,卻在與遼議和之際,連續後撤百餘裡,每後撤一次,必堅壁清野,斷絕遼軍糧草供應。遼軍深入夏境,缺衣少糧,又饑又餓,李元昊趁此良機縱兵突襲遼軍,遼軍大敗,遼興宗僅帶數騎逃走。

李元昊取勝之後,立即再次與遼講和,表示歸還俘虜,遼興宗同意講和。

通過幾次戰争,元昊在政治上取得了與宋,遼平等的地位。盡管西夏形式上需向遼宋稱臣,但實際已經是獨立國家,形成了與宋遼兩朝的三足鼎立的局勢。

四.晚年昏庸迷酒色,亡命深宮後世譏

晚年,李元昊沉湎于酒色,荒疏朝政。他後宮妃嫔成群,猶喜奪人之妻。大将野利遇乞死後,他的妻子沒藏氏逃到庵中為尼。李元昊貪圖美色,與她私通,多次借口打獵與她幽會偷情。天授禮法延祚十年(1047年)二月,沒藏氏為元昊生下兒子甯令兩岔,這就是後來的毅宗李諒祚。沒藏氏生下龍種,更加得到元昊的寵愛,其兄沒藏訛龐也是以雞犬升天,于這年三月被封為國相。同年五月,元昊在太子甯令哥的成婚大典上見兒媳沒移氏年輕貌美,楚楚動人,按捺不住,竟然将兒媳婦強行占為己有,納為妃子。皇後野利氏忍不住出言勸谏,元昊大怒,廢掉了野利皇後,幽閉别宮,冊封新寵沒移氏為西夏國新皇後。太子甯令哥先是嬌妻被奪,繼而母後被廢,更是滿腹怒火,對元昊十分痛恨。

這時,國相沒藏訛龐見元昊沉湎酒色,怠于政事,便與妹妹沒藏氏暗地裡謀劃,企圖廢掉太子甯令哥,而立諒祚為太子。沒藏訛龐深知甯令哥此時痛恨元昊,于是挑唆太子作亂去刺殺元昊,并表示願意輔助太子取得皇位。這其實是沒藏訛龐借刀殺人,一箭雙雕的毒計。

如果太子行刺未遂,必然難逃一死;如果行刺成功,就以弑君之罪殺掉太子。不論是何種結果,太子必死無疑。但太子甯令哥卻對他的鬼話信以為真,決定铤而走險,行刺元昊。

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正月十五日元宵夜,元昊喝得酩酊大醉,被侍衛扶着入宮就寝。太子甯令哥乘機入宮行刺。甯令哥迎面一刀向元昊劈去,元昊躲避不及,被削掉鼻子。甯令哥倉忙逃離皇宮,躲藏在沒藏訛龐的住處。沒藏訛龐見目的達到便以弑君之罪殺掉太子甯令哥及其母野利氏。翌日,元昊因流血過多而死,時年46歲,谥曰“武烈皇帝”,廟号“景宗”,葬于泰陵。

元昊的一生就此終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