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文帝劉恒繼位,到底是天降皇位,還是有陰謀在背後

高後八年(前180年),在諸侯外反、功臣内叛的聯合攻勢,徹底清除了呂後勢力。随後那些所謂的忠臣良将以“非漢惠帝親生”的理由廢了漢後少帝劉弘,擁立劉邦第四子劉恒為皇帝,而漢文帝在整個諸呂之亂沒有絲毫功勞,甚至連聲加油都沒喊!但就是這麼一個看客卻成了大漢的皇帝,而且是著名的漢文帝。

漢文帝劉恒繼位,到底是天降皇位,還是有陰謀在背後

未立寸功的漢文帝為什麼能得到皇位?

事實上漢文帝劉恒的皇位不是他争取來的,而是天上掉下來的。劉恒能當皇帝,就是各方勢力的制衡的結果。咱們下來看看漢初時的那幾股勢力:

1、豐沛系

代表人物有:蕭何、曹參、周勃、樊哙、夏侯嬰等。

這股勢力就是跟随劉邦起家的那些肱骨老臣,而且實力也是最大的一股,掌握着大漢絕對的軍事力量和朝廷實力。這個班子,也是劉邦起義到受封漢王,這最艱難的創業4年間,團隊班子的主要組成。這一系堪稱最具實體形态的朋黨集團。

2、功勳系

代表人物有:張良、灌嬰、郦食其、陳平、韓信等。

這股勢力是在劉邦起家後陸陸續續加入劉邦陣營的,靠着功勳逐漸形成的一股勢力,掌握着大漢一部分的軍事實力和朝廷勢力。這個班子,最為松散,他們甚至都說不上一個團隊班子,基本上也是各玩各的,因利而聚因利而散。這也是功勳系的人能反複結盟各方搖擺的原因。

3、擢升系

代表人物:劉敬、叔孫通、季布、陶舍等。

這股勢力在戰時功績不顯,甚至還是劉邦的對立面,後來投降過來的一批人。後來劉邦建漢後,才能逐漸被發掘,被劉邦賞識,有利于國政,是得劉邦可以提拔的一批官員。這個班子,勢力最為單薄,活躍在劉邦和劉盈這爺倆時期。

4、外戚系

代表人物:呂家一族、審食其、原趙王張敖等。

這股勢力在劉邦起家之初助力最大,而且在劉邦征戰過程中功勳顯赫,掌握着大漢一部分的軍事和朝廷。這個班子,最為緊密,畢竟血濃于水。

5、外藩諸侯

代表人物:臧荼、韓信、英布、彭越、盧绾等。

這股勢力是在戰時對劉邦意義重大,要不是這幾位爺幫助,劉邦是幹不過項羽的。外藩諸侯幾乎就是國中之國,勢力龐大。這個班子,基本也是各玩各的,每個人都是爺,誰也不會聽誰的。

随着劉邦稱帝,政局開始發生了變化。

漢文帝劉恒繼位,到底是天降皇位,還是有陰謀在背後

劉邦在位期間,豐沛系如日中天,也是劉邦最為信任的班底。功勳系地位有所提升,但是因為其凝聚力太差,處于弱勢。擢升系與功勳系差不多,但務實的劉邦十分看重擢升系,地位稍微高一點。外戚系随着強勢的呂雉開始攝政,地位與日俱增。外藩諸侯系最慘,幾乎被劉邦給殺幹淨了,給外藩系換了波血,全換成了劉家人。劉邦把帝國中央的官僚系統調和成“豐沛”“功勳”“外戚”三股勢力的維系着微妙的政治平衡。

劉邦死後,劉盈繼位。此時功勳系站在了呂後這邊,但豐沛系依舊把握着相權。外戚系在呂後有意扶持下變得愈發強大,呂後開始狂砍外藩系,殺的隻能苟延殘喘。中央朝局在“豐沛”“外戚”兩派相衡,外有封藩的狀态下基本穩定。

劉盈死後,少帝繼位,呂後掌權。豐沛系代表王陵因為公開反對呂後封呂家為王被撸了相權,此時功勳系代表陳平依舊站在呂後這邊,史書上記載陳平是忍辱負重準備日後複興劉氏,這裡隻能呵呵了。外戚系在呂後的安排下,隻手遮天,權傾朝野。外藩系依舊在被呂後砍,依舊過着提心吊膽的日子。

漢文帝劉恒繼位,到底是天降皇位,還是有陰謀在背後

呂後死後,諸呂之亂爆發。當失去呂後這一權威人物和政治紐帶,功勳系代表陳平第一時間就投奔了豐沛系,豐沛系聯合外藩系展開了誅呂行動,得以成功,外戚系被徹底拔除。

諸呂之亂後,劉邦的嫡長子一脈被殺光,擺在豐沛系、功勳系和外藩諸侯們面前的問題是:該選誰當皇帝?

功勳系的人本來是打算推選齊王劉襄做皇帝的,畢竟劉襄在誅呂行動中表現出衆,在諸多的外藩勢力中,他是第一個跳出舉兵反抗的人。但建議遭到了外藩系代表劉澤的反對,給出的理由是劉襄的舅舅驷鈞生性殘暴,各方勢力可能是對外戚産生了心裡陰影,劉襄就這樣被排除了。

後來經過豐沛系、功勳系和外藩諸侯三方權衡下,選了劉邦的四子劉恒做皇帝。選劉恒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他看起來軟弱,不會威脅到三方的實力,其次是劉恒的母親毫無勢力,不用擔心外戚作祟。

就這樣在代地安心做王爺的劉恒莫名其妙就被推選為皇帝,而且看似軟弱的漢文帝卻沒有淪為誅呂功臣們的傀儡,反而成為西漢最優秀的皇帝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