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江生命科學産業首次向全球集中推介

張江生命科學産業首次向全球集中推介

圖說:重大産業(平台)項目簽約 采訪對象提供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 “2021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産業周——首屆張江生命科學國際創新峰會”今天開幕。峰會立足張江,面向全球,聚焦生物醫藥産業新技術、新模式、新領域、跨界融合發展新趨勢。

在本屆峰會開幕式上,張江全球創新釋出環節通過“邁向而立”“活力張江”“引領未來”“新理念”“新地标”“新領域”等6項重大釋出,以張江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回顧、張江生物醫藥創新指數解讀為主要載體,首次向世界展示張江生物醫藥産業的科創成果、科創生态、創新舉措及未來發展。

作為張江全球創新釋出内容之一,張江集團聯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等研究編制“張江生物醫藥創新指數”。該指數是張江生物醫藥新起點上的新刻度、新航标,反映上海生物醫藥的新趨勢、新變化。聚焦創新策源、産業引領、生态融合、輻射帶動和國際連結“五個力”,從自身進步、全市集聚、全國貢獻和全球參與“四個度”,全方位呈現張江生物醫藥産業成長圖景。以2019年資料為基期100分,2020年張江生物醫藥創新指數得分為110.3分,同比增長10.3%。對标自身,取得長足進步(自身進步度10.3%);對标全市,強化高水準集聚(全市集聚度70%);對标全國,增進高水準貢獻(全國貢獻度20%);對标全球,展現高水準參與(全球參與度10%)。

作為我國生物醫藥産業人才最密集的區域,張江彙集了近7萬名全産業鍊專業人員。張江正加快布局産業新方向,建構浦東生物醫藥“1+5+4”發展新格局,以張江藥谷地區為創新源頭,張江醫學園(張江細胞與基因産業園)、張江創新藥産業基地、張江醫療器械産業基地、張江總部園、張江民營經濟總部園為5個特色園,以及迪賽諾老港基地、外高橋生物醫藥基地、金橋地區、世博地區等4個其他園區,進一步形成帶動全市、輻射長三角的協同發展格局。保障“好企業不缺空間,好項目不缺土地”。

開幕式現場,聞玉梅院士、陳凱先院士、丁健院士、李蓬院士、董晨院士等5位兩院院士共同發起《張江倡議》:堅持創新驅動、做強創新引擎;堅持開放共享、推動區域關聯;堅持生命至上、服務人民健康;堅持科學精神、堅守倫理底線。

開幕式同期釋出了張江細胞和基因産業園。目前,張江細胞産業全面領先,基因治療集聚成勢。全國準許的細胞藥物臨床試驗項目中,16項來自于張江,占上海2/3、全國近1/3。基因治療領域,集聚各類基因治療企業超過30家,在研管線超過80個,發展動能強勁。此次釋出的張江細胞和基因産業園,以上海國際醫學園區為主體承載,重點聚焦細胞和基因治療,基因測序與分子診斷,細胞與基因治療CRO/CDMO等為拓展,加速集聚一批細胞、基因領域頭部企業、優質創新項目,加速打造細胞、基因孵化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生物實驗室,動物實驗中心等一批專業設施,加速釋放以“張江基因島”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空間,形成“底層技術+源頭創新+産業基石”的發展體系,并最終建設成為技術、規模領先、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細胞與基因産業叢集。

另外,張江釋出AI智藥生态計劃并揭牌AI新藥研發聯盟。張江得天獨厚的生物醫藥沃土,讓生物醫藥+AI在張江萌發新機。20餘家AI新銳齊聚,100家醫藥中堅擁抱AI,張江AI智藥生态應運而生。以聯盟為載體,陳凱先、蔣華良、饒子和三位院士倡議,近20家企業機構聯合組建,旨在以關鍵項目為牽引、聯合開展協同攻關,以本地生态為基底、共同提升本地生态密度。以基地為依托,張江藥谷、張江線上兩翼齊發,共同打造AI智藥“1+3”産業版圖,争取到2025年,生态内集聚300家活躍機構、30個創新聯合體、30個賦能平台,AI助力每年新增30個一類新藥管線。

本次開幕式還進行了總投資312億元、24個重大産業(平台)項目簽約,以及14家生态夥伴合作共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