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于朱鹮很喜愛,這朱鹮有着優美的體态和通體潔白的羽毛,尤其是日本皇室更是把朱鹮帶上了神的光環,寓意吉祥的朱鹮在日本民間也是備受歡迎,成為了日本人心中的國家吉祥物,也被人稱作是日本的“國鳥”。

朱鹮原本生活在中國、俄羅斯、北韓半島和日本這片土地上。但命運卻各不相同。在俄羅斯,1963年朱鹮滅絕。在北韓半島,1975年朱鹮滅絕。1981年,日本僅存5隻野生朱鹮,為了讓朱鹮能夠繁衍生息,日本人捕獲了這最後的5隻并進行人工飼養。
也不知道是人工飼養方法有誤,還是時機不對,日本人的執着和熱情最終還是沒能讓朱鹮活下去。1985年,又死了2隻。剩下的3隻沒有辦法,隻能找中國借來朱鹮,以維持種群。但依舊沒能保住最後一隻朱鹮。2003年,最後的一隻朱鹮在日本死亡。這隻日本最後的朱鹮死時已經36歲(相當于人類100歲)。
朱鹮比較喜歡在高大喬木上築巢生活。但由于高大的喬木逐漸被人類砍伐,原本曾廣泛分布在東北、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山西、甘肅、安徽、浙江、福建、台灣和海南的朱鹮,已經很難尋覓到朱鹮的影子。加上适宜朱鹮覓食的水田多數被改造成旱田,農藥的大量使用以及朱鹮自身的繁殖能力低下和抗天敵能力太弱,也使得朱鹮在我國瀕臨滅絕。
那世界還有朱鹮嗎?有。在中國。在日本行動的同年,1981年在秦嶺南麓陝西洋縣發現了7隻朱鹮的影蹤。發現朱鹮後第7天,當地成立了“秦嶺一号朱鹮群體保護小組”,寸步不離地保護野生朱鹮。之後,洋縣地區開始限制農藥的使用,對林木的砍伐和墾荒等活動也全面停止。而科研院所則成功實作了朱鹮的人工繁育難題。
與此同時,當地的農民也沒閑着,農民對朱鹮的保護也深入人心,農民如果發現了受傷的朱鹮,就會立刻彙報給派出所、野生動物保護站、朱鹮救護飼養中心,政府、農民、救護機構和科研院所形成合力,共同保護朱鹮最後的家園。
秦嶺的自然條件加上當地農民的有力保護,科研院所在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方面雙管齊下,中國的朱鹮種群開始得到恢複。從1987年的7隻,增長到了2019年的3000多隻。在滅絕邊緣的朱鹮,終于在中國被挽救回來。
日本對待野生動物的保護,是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已采取的。而中國則是悄悄的在行動。而今,在中國的北方秦嶺地區的水田中,經常能看到有白色的長腳的“鶴”形動物,這其實就是環境轉好之後,朱鹮又重新回到了自然、故鄉。現在的洋縣,農民的水田邊,樹叢中,經常能看到朱鹮在嬉戲,而在更遠的安康、寶雞、渭南,都陸續傳來發現了野生朱鹮。
朱鹮的重生,其實告訴我們,自然環境的破壞,等于是人類自廢武功,最後還是會傷害到人類自己。一個良好的生态,對農業生産、農村生活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最近幾年,您在農村的田裡,河裡,有沒有發現那些多年不見,又重新歸來的昆蟲和鳥類呢?歡迎文末留言區一起參與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