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潮白河畔的蒼鹭。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4月15日,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生态研究室主任鐘震宇(藍衣服)和同僚楊峥在潮白河畔觀鳥。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兩隻大鸨來到台湖農田覓食。鐘震宇 攝
北京去年啟動生物多樣性調查,已實地記錄各類物種共5086種;“十四五”期間将動态摸清生物多樣性本底情況
螢火蟲頻現 專家稱與生态環境改善有關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20年,北京市啟動生物多樣性調查,目前已實地記錄各類物種5086種,發現70種北京新記錄物種,其中中國新記錄物種12種。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實作調查網格全覆寫,動态摸清全市生物多樣性的本底情況。
此外,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已組建城市副中心工作小組,擁有豐富動植物研究經驗的專家,将對通州區進行常态化生物多樣性調查,摸清通州動植物的分布情況。
日前北京市生态環境局召開新聞釋出會,會上提出,2020年北京市啟動生物多樣性調查,目前已實地記錄各類物種5086種,發現70種北京新記錄物種,其中中國新記錄物種12種。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實作調查網格全覆寫,動态摸清全市生物多樣性的本底情況。
全市劃分212個網格開展全面調查
自然生态保護處處長曹志萍介紹,按照生态環境部相關技術标準,2020年,将全市劃分為212個網格,對部分網格生态系統多樣性以及哺乳動物、鳥類、兩栖類、魚類、昆蟲、藻類等物種多樣性開展全面調查。
其中,2020年的本底調查工作中,已實地記錄各類物種共5086種。發現了70種北京新記錄物種,其中苔藓植物40種,維管植物3種,昆蟲16種,大型真菌11種;中國新記錄物種12種,包括大型真菌11種,昆蟲1種。
“在去年調查的基礎上,我們制定了北京市2021—2025年生物多樣性調查方案,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實作調查網格全覆寫,動态摸清全市生物多樣性的本底情況。”曹志萍說,計劃利用3至5年的時間,在完成一輪全市212個網格調查工作的基礎上,分析整理調查成果,形成北京市生物多樣性系列調查報告。
中心城區增綠為野生動物提供栖息地
2020年度的調查在中心城區發現東北刺猬、黃鼬等動物,也發現日本松雀鷹、紅腳隼等猛禽,反映了近年來中心城區通過多種方式增加城市綠地面積,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更豐富的栖息地。
在平原區發現較多白頭鹎、啄木鳥等林鳥,也發現黑斑側褶蛙、中國林蛙、赤峰錦蛇等兩栖爬行類動物,以及馬口魚和黑鳍鳈等魚類,表明近年來通過百萬畝造林綠化、郊野公園建設及河湖濕地恢複,拓展了綠色生态空間,生物多樣性也更加豐富。
生态涵養區是北京市生物多樣性富集區,近年來通過堅持生态保育,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栖息地保護、水生态恢複等措施,北京市生态系統品質最好的區域得到有效保護。調查發現有青頭潛鴨、褐馬雞、大花杓蘭、輪葉貝母等受威脅物種,也發現豹貓、棘角蛇紋春蜓、紫椴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以及數量較多的野豬、軟棗猕猴桃、刺五加等北京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
關注1
記錄到多個訓示性物種
此次報告提到了在北京發現記錄了多個訓示性物種。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春蘭介紹,有一些物種對生存環境要求特别嚴苛,這類物種對當地的生态環境品質有一定的訓示作用。通俗一點說,就是如果有這些物種的出現,就能天然地知道當地某種或者多種環境品質名額。是以在去年的調查中,我們調查發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訓示物種。
“比如,北京記錄到的水毛茛還有黑鳍鳈,這些都是被專家公認的良好水質的訓示物種。去年調查時,在海澱、昌平等地的河流中,我們都發現了這些訓示物種,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們城市河流的治理和生态修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劉春蘭說。
“我們比較熟悉的螢火蟲實際上對生态環境的要求特别高,需要有清新的空氣、潔淨的水、茂盛的植物,它還對光特别敏感,有光幹擾的地方它是不會生存的,是以對環境變化特别敏感。”劉春蘭說,“過去一段時間,螢火蟲在我們的身邊确實有所減少,這次調查讓我們很驚喜。在去年的調查中,我們不但在海澱、門頭溝、平谷的山區發現了螢火蟲,而且在東城、海澱、石景山、大興區等地的城市公園也發現了許多螢火蟲。”
她認為,對空氣、水、植被、光條件敏感的螢火蟲在城市公園被大量記錄,在一定程度上訓示了城區生态環境品質的改善。
關注2
新記錄物種多為苔藓、昆蟲等
去年的調查,發現了70種北京新記錄物種,中國新記錄物種12種。劉春蘭表示,新記錄物種的發現,有多方面原因。
“絕大多數新物種的發現,是由于曆史的調查和基礎研究不充分,還沒有人發現和記錄,實際上這些物種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隻是不為人類所認知。還有一些物種不具備鑒定條件。”劉春蘭說,此次北京市生物多樣性調查一共發現了70種新記錄物種,這些物種絕大多數是苔藓、昆蟲和大型真菌等不被科學家所關注到的物種。
“苔藓的生存環境特殊,一般生活在特别隐蔽的小生境中,而且有好多苔藓物種隻是在特殊的生長周期才能夠被我們發現,是以調查一般不涉及苔藓這個類群。但是去年我們調查中包括了苔藓的專題調查,在調查中一共記錄到了40個新物種。”劉春蘭說。
昆蟲的情況也類似,此次新記錄到昆蟲16種。劉春蘭表示,據權威調查顯示,世界上一共有300萬到1000萬種昆蟲,但是全世界能鑒别出來的昆蟲大概隻有100萬種,是以最多我們隻是認識了1/4到1/10。北京有記錄的昆蟲大概是4000種,據估計隻占北京市所有昆蟲的1/10。
劉春蘭表示,苔藓、昆蟲、大型真菌這一類仍有大量基礎研究工作要做,期待在未來持續進行的第二次調查過程中能夠發現更多北京新記錄物種。(記者 李玉坤 張璐)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