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美是多角度的,古往今來,諸多文學家根據各自的了解進行剖析,衍生出意蘊悠長的美之概念:柔美、妩媚、可愛、優雅、淑女……如今,一個更為朦胧、意味深遠的新名詞“悶騷”,應運而生,讓女人為之振奮、男人為之感歎:用“萬種”來形容女人的風情已嫌匮乏!
如今,悶騷也成為女人的魅力表情之一,它以一種蟄伏在面紗後的張揚姿态,維護着女人最純真的一面,也展露了女人渴望真我流露的另一面。
悶騷,新女性的自我标榜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好想好想談戀愛》,受到廣大觀衆的熱烈追捧。許多觀衆坦言,該劇的一大看點是蔣雯麗演繹的悶騷女性——表面高雅含蓄,内心深處時刻都發出騷音:暧昧眼神、欲擒故縱的舉止……
一個性感新名詞——悶騷,挾着一股新銳之氣翩然而來,以一種飄忽的姿态輕擊都市的脈搏。讓我們來看看現實生活中悶騷女性的點點滴滴。

都市表情悶騷成風
白天裝扮淑女、行為端莊,夜間也換上低胸晚禮服、化濃妝、葡珠光拖鞋加入到“搖滾女郎”行列;平時講話細聲細氣、惜語如金,一到KTV卻判若兩人,情歌對唱、快歌接龍、紅酒比拼,瘋狂的表現讓大家跌破眼鏡;外表文靜、行為保守的MM在網上貼出自己黑暗中的胴體,還公然讓網友打分;生活中穿着樸素,卻不惜花費重金在虛拟世界中為自己添置華服美飾,然後去挑逗……
“性感玉女”蔡依琳與自己的“绯聞男友”周傑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約而同地表示自己屬于“悶騷型”,連“粉絲”們也為被幸運地歸為此類而歡呼。
原本隐于幕後的女作家紛紛出書上鏡,将幾乎辨不出原貌的藝術照搬上封面,再陪襯上幾段洋洋灑灑的美文,一批批“美女作家”光鮮出爐。
一不小心,悶騷就成了潛藏在都市叢林深處的“梅花鹿”,誘惑着男人的視線,也裝點着都市的豐富表情。
明收暗放恰到好處
21世紀是講究個性的時代,“悶騷”,就是以一種迂回、婉轉的氣息,劃清與張揚、跋扈的界線。既然是“悶”,就非明目張膽,而是在吳侬軟語、看似漫不經心的眼神間,撓動你身上每一處躁動的神經末梢。
就像章子怡在《2046》裡的姿态,明明是一個風塵女子,偏有着高傲的心性;明明喜歡梁朝偉,偏要擺出不以為然的樣子。等梁真正拿捏到她,她骨子裡的騷才一點點流露。在嫖客面前,她是風騷;在梁面前,她卻退縮到了悶騷。再比如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的出色演繹:那看貌似哀怨實則依戀的表情,外表冷漠内心如火的激情,如絲地傳達着她内心的隐忍和性格的多變。
不難看出,這種風情是講究度的:多一分嫌騷,少一分嫌悶。是以說其真正魅力就在于:明收暗放、恰到好處。
小雅就是這種類型。短發、T恤、牛仔扮相的小雅,怎麼看都是前衛的新新人類。某日下班後,她讓同僚幫忙處理一個電腦問題,可同僚急着要走,她就沖上去發嗲,“就一會嘛,幫幫忙嘛。”搖來晃去間,T恤裡藏着的性感抹胸後背的蝴蝶結系帶不小心露了出來。大家改變了對這個“不谙世事”的小女生的看法,還知道了整日酷酷裝的她居然喜歡逛SM的高檔内衣區。同僚戲谑她“悶騷”,小雅一臉壞笑:不行嗎?明裡不能騷,暗裡還不能騷嗎!
可見,悶騷要看地點,看情勢,看對象。男人們喜歡悶騷,是因為他們看透了張狂賣弄、自以為是的風騷,也厭倦了故作純情、假扮清高的淑女,而悶騷女人明收暗放的風情猶如黑暗裡的昙花一現,給人一種神秘的驚豔。按照時尚女子尤佳的說法:就像脫去外殼、還留有一層薄膜的蝦——既鮮又有嚼頭!
偶露風情沁人心脾
當然,悶騷不是驟然迸發的,而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在周圍環境的孕育下和個性空間的滋長中文火熬制出來的。因為此類美女,經曆了長期善良賢淑、三從四德的道德限制,已練就一身明暗結合的“魅功”:平時内斂、偶露風情,于是便顯那難得的“露”之魅力。這種露,是半遮半掩、在恰當的時機自然流露的。
麗霜對自己的悶騷情結毫不諱言:那天陪客戶去會展酒店用餐,途中去洗手間時,她對鏡自攬,做了幾個挺胸、擡頭、扭臀的動作,還悄悄把裙子拉起,學迪吧舞女擺了幾個性感的POSE。剛巧,有人進來了,她就轉瞬恢複常态,泰然自若地洗完手出去了。“我就是喜歡偷偷賣弄一下,反正不讓人知道,自己欣賞還不行嗎?”在她看來,正規女子是不該将風情流露于外的,悶騷是一種發洩的途徑。
相比而言,出身書香門第的阿霖悶騷指數就比她高:正規的通勤裝、棱角分明的挎包、淡雅的妝容、優雅的步伐,她是衆人公認的标準白領麗人。可是,在她滿是檔案資料的公文包裡,藏着一支口氣清新噴霧。她約幾個循規蹈矩的異性朋友去逛中山公園,款式保守的黑色風衣下,居然是件桃紅肚兜。霓虹燈下,衆人驚詫難熄:阿霖居然也有偶露風情之時。她卻一臉無辜:我何時說自己很淑女了?
再連接配接下來,乖乖女小季的行為就不再匪夷所思:在古道茶館,換鞋時同伴發現,她的黑色長褲下,翠綠色魚網襪若隐若現。一群人費解:這女子好像不那麼乖嘛……
這似乎驗證了:悶騷不是暴風驟雨般襲擊人眼,而是在漫長的積澱和溫潤中滋生的一種情緒,即所謂文火慢“焖”,是以潛在、細膩、沁人心脾的和風細雨,讓男人“酒不醉人人自醉”。
颠覆傳統自我标榜
自古以來,“騷”是一個嘲弄女人的貶義詞。在社會倫理道德觀念中,女人就該是矜持的、内斂的、含蓄的,否則便成了“妖精”,為社會所不容。而女人真我的一面,也被掩藏在賢淑、純良的體面外表背後。
“悶騷”這個詞的誕生,本身就說明社會大衆已能接受這個人性中值得去認識和表達的隐性元素,也代表社會對自我意識的了解和包容,而不再是純粹壓制、扼殺,是一種認識的提升,是新女性的一種自我标榜,也是對女性傳統審美觀的一種颠覆。
她出生名門,
是民國四大美女之首,
轟動京城社交圈的名媛。
卻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瘾君子。
她一生沉迷于财色,
卻原封不動退回好萊塢的巨款,
至死不給美國人拍電影。
她以玩弄男人為樂,
無數男人都拜倒在她的裙下,
上流社會都以争睹她的芳容為榮。
胡适暗戀了她一輩子。
和她好過的男人都沒有好下場,
空軍少将王赓為她終生不娶,
大詩人徐志摩為她離奇而死,
情人翁瑞午為她散盡家财,
落魄而亡。
她就是民國最傳奇的名媛陸小曼。
1903年11月7日,
一個女嬰誕生在上海孔家弄
一戶名門家庭裡。
這戶人家的男主人是财政大臣,
女主人是數一數二的才女。
她的母親生了9個孩子,
唯獨她一個人活了下來。
陸小曼打小接受最好的教育,
她精通英語、法語,會彈鋼琴,
寫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
繪畫、朗誦、戲曲無一不精。
加上天生一副好皮囊,
哪怕衣衫素淡,也難掩靈秀之氣。
17歲時才貌雙全的陸小曼
便成為中國外交第一人
顧維鈞的助手。
在接待外賓侮辱華人的時候,
她以牙還牙,巧妙應對。
曼妙的身姿,出色的外交能力,
讓她聲名顯赫,名動京城。
甚至有不少男人
以見到陸小曼為榮。
在學校期間,
她被稱為校園皇後。
社交舞會
對于她來說就像家常便飯。
1924年,22歲的陸小曼
出演了《春香鬧學》。
這部劇在當時
電影事業不發達的時候,
大受歡迎,她把角色演活了。
陸小曼在演戲方面的
天賦被很多導演看中,
她的才藝美貌被很多娛樂公司看中。
陸小曼的照随街都可見,
美國好萊塢曾經寄了
5千美元左右的巨款
(相當于現在的上百萬)
邀請陸小曼去美國拍電影,
可是被陸小曼給拒絕了。
她認為一個中國女人
去外國當電影明星
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她作為一個中國人,
首先要站在自己國家。
因為陸小曼美的不可方物,
出身于名門的她,
求婚者踏破門檻。
在她19歲那年,
在父母的安排之下,
她嫁給了陸軍少将王赓。
他們之間,
一個是年輕的軍界少将,
前途無量。
一個是淑女名媛,傾城美貌,
絕代風華。
他們之間在外人看來門當戶對。
他們的婚禮
奢華大氣,轟動一時。
蜜月期過後,
陸小曼發現王赓
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
他們的婚姻沒有甜言蜜語,浪漫色調。
有的隻是無盡的工作和沉默的氣氛。
陸小曼耐不住寂寞,
無數的社交和舞會
并沒有讓她快樂,反而越來越痛苦。
她開始懷疑這段婚姻到底值不值得,
陸小曼曾說:
“其實,
我不羨富貴,也不慕榮華,
我隻要一個安樂的家庭,
如心的伴侶。
誰知連這一點要求都不能得到。
隻落得終日裡孤單的,
有話都沒人能講,
每天隻是強自歡笑的在人群裡混。”
早年的胡适曾經對徐志摩說:
“北平有個王太太舉世無雙,
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在一次舞會上,
徐志摩和陸小曼終于相遇,
驚鴻一瞥,
她的倩影投進他的心波,
他的才華喚醒她的愛情,
于是一段曠世虐戀從此開始。
因為徐志摩與王赓都師從梁啟超,
師兄弟之間,你來我往,都是常客。
但是,王庚專注工作,
每逢應酬,他總是對陸小曼說:
“我沒空,叫志摩陪你玩吧。”
婚後的陸小曼
于是你來我往,
一個柔情似火,一個溫柔浪漫,
才子佳人湊在一起,
幹柴烈火,偷情成瘾。
這讓王赓十分的惱火,
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自己的師兄弟奪人妻子,
自己的妻子紅杏出牆。
1925年底,王赓忍痛割愛,
為了讓陸小曼快樂,同意和她離婚。
而此時的王赓卻渾然不知
此時的陸小曼已經懷上了他的孩子。
陸小曼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
悄悄打掉了她和王赓的孩子。
蒼天有眼,報應卻來了,
陸小曼從此落下病根,
喪失生育能力。
而王赓更是一個癡情種,
為陸小曼終生不娶,郁郁寡歡而死。
1926年10月3日,
農曆7月7日,也就是七夕。
陸小曼和徐志摩
在梁啟超的見證下,
胡适的主持下終于結婚。
這場婚禮撼動了中國整個文化圈,
陸小曼和徐志摩不倫的婚姻,
讓圈内很多人對他們懷有成見。
婚禮中,梁啟超極其嚴厲地說: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
是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
你這個人用情不專,
以至離婚再娶……
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
離過婚又重新結婚,
都是用情不專。
以後痛自悔悟,重新做人!
願你們這次是最後一次婚姻。”
徐志摩和陸小曼終于
如願以償地在一起了。
但是婚後的日子
并不是所謂的才子配佳人。
他們之間沒有了浪漫激情,
有的隻是瑣碎的柴米油鹽,
和無數的雞毛蒜皮。
陸小曼有着奢華的生活習慣,
為了讓陸小曼開心,
徐志摩在外租了一套豪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每月100 大洋,
14 個傭人進進出出,
巨大的花銷可想而知。
加上陸小曼離婚時,
懷了王赓的孩子。
她不願告訴前夫,
也不願告訴徐志摩,
一個人跑去哈爾濱做流産。
不料手術失敗,陸小曼終生不孕。
她原本就多病,
這次之後身體更加糟糕。
因為生病,陸小曼又抽上了鴉片,
徐志摩不願看她病痛時難過,
也就預設了她抽鴉片。
這又是一筆龐大的開銷。
這樣的生活令徐志摩苦不堪言。
那時陸小曼每月
至少要花掉五六百大洋,
相當于現在25000-30000 元。
這樣龐大的開支
讓徐志摩掙紮得很辛苦。
他自己舍不得買衣服,
一件衣服穿到破了洞。
他是著名的詩人,
卻成天穿着破洞的衣服
忙于授課、撰稿,倒賣古董字畫,
奔波在北京與上海兩地。
可是掙來的這些錢
還是不夠陸小曼花。
由于陸小曼的開銷數額非常大,
徐志摩淪落到四處向朋友借錢,
拆了東牆補西牆,顔面掃地。
這樣過日子,再好的感情也磨沒了。
兩人開始整天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被父母和前夫
寵壞了的陸小曼怎可能退讓?
原本的所謂“真愛”,在争吵中消耗殆盡。
1931年11月17日,
一場争吵之後,徐志摩負氣離家,
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飛機
在濟南觸山爆炸,徐志摩身亡,
現場留下的遺物,
隻有陸小曼畫的山水長卷。
得知噩耗的陸小曼悲痛欲絕,
當場就昏厥了過去,
醒來後更是悲痛欲絕,以淚洗面。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備受争議,
徐家人不許她參加葬禮,
更切斷了對她的經濟支援。
陸小曼也不再出去交際。
她素衣謝客,閉門不出。
那時,陸小曼年僅29歲,
依然風華正茂,
卻已衆叛親離,千夫所指。
那時林徽因對她破口大罵,
陸小曼地位尴尬。
一個多月後,陸小曼寫了《哭摩》。
悲傷思念躍然紙上。
然而一切都晚了,
世間再無徐志摩。
有的隻是陸小曼無盡的思念和懊悔。
世間再無徐志摩
在徐志摩過世之後,
陸小曼飽受思念與病痛的折磨。
陸小曼曾言:
“也許是天可憐我,
給我一條最後的路走走。”
然而,這條 “最後的路” 是
寵她無以複加的徐志摩留給她的。
至少,她走上繪畫這條路,
徐志摩立下莫大功勞。
陸小曼開始了長達一生的作畫,
對于陸小曼而言,
在徐志摩離世之後,
她才活成了徐志摩希望看到的樣子。
徐志摩離世之後,
胡适終于看到了機會,
于是對陸小曼說,
“你跟着我,我養你。”
但是陸小曼拒絕了。
卻選擇了一個叫翁瑞午的男人
一起生活了20年。
翁瑞午有妻有子,
但是陸小曼還是和翁瑞午在一起,
甯當情人。
并要求翁瑞午不能抛棄發妻
他們之間始終沒有婚姻,
隻是情人、鴉片、和性的關系。
翁瑞午對陸小曼始終如一,堅守不離。
在徐志摩去世後,
徐家人就斷了對陸小曼生活的資助。
于是為了供養陸小曼,
翁瑞午不得不将自己的所有收藏變賣。
1960年前後三年,物質奇缺,
為了一包煙,一塊肉,
翁瑞午不惜冒着酷暑,
頂着嚴寒排長隊去設法弄到。
陸小曼發病,他端湯奉藥,
不離左右,直至1961年去世。
甚至在翁瑞午離世前兩天,
他都拜托自己的好友
多加照顧陸小曼,
即使在翁瑞午離世之後,
翁家人依舊
将陸小曼視為家人一樣對待。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感情,
就是像翁瑞午和陸小曼一樣。
他們在一起二十多年,
早就融為一體,互相習慣,
婚姻對于他們來說隻是一種形式,
與其對着形式過一生不如灑脫走完。
1965年4月3日,
一代名媛陸小曼在上海悄然逝世。
而她留下的書稿與畫,
終于成全了她自己。
對于她的一生來說,
何嘗不是一種選擇。
陸小曼的一生注定是傳奇的一生!
她敢同世俗做鬥争,
即使在封建的舊社會,
也敢愛敢恨,獨立自我。
她敢在衆叛親離下,自我内省,
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她的前半生就像妖媚豔麗的煙火,
後半生洗淨鉛華,素衣淡妝。
然而這就是有血有肉,豐滿的陸小曼。
能看出一個男人品味的最佳方式,是看他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女人。房車與衣着當然也是男人品味的一部分,但是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卻是對男人品味最标準的評判。
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栖。人在尋找自己最向往的愛情時,都想要挑最好的,适配性最高的,不管是男是女,都是如此。
女人擇偶時,希望對方能高大,帥氣,溫柔,體貼;男人擇偶時,則希望對方能窈窕,美麗,忠貞不二。但是經過長久的相處,當初的激情慢慢褪去後,很多人都會發現,愛情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再加上對方本身就不是完美無缺的,對你的吸引力也會慢慢下降,直到失去興趣。
但是聰明的姑娘,卻有能力讓自己的夫妻對她“習慣性上瘾”,擴大自己的吸引力,慢慢的變得離不開她。
很多姑娘都會認為,打扮自己,是對他人最好的尊重,必要時,也是吸引對方注意的手段。
的确,美麗的外表不僅可以增強自己的信心,還能讓自己以一種更好的心态去面對生活。
奧黛麗赫本就說過:“美麗的容貌是我不可或缺的資本,所謂完美的邂逅更多始于顔值”。
而在男人看來,最美麗的女生是那種幹淨清爽,大方得體的。容貌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有人選擇原裝的,也有人選擇給這份禮物來一次新的包裝,這些選擇都是無可厚非的。可是上天除了容貌這一禮物之外還送了一份與生俱來的氣質。
氣質和容貌上的優秀是相輔相成的,好的容貌需要氣質來襯托,否則再美也隻能是個花瓶。好的氣質也需要容貌來好好包裝,讓自己變成更優秀的女人。
氣質好的姑娘是會讓男人上瘾的,落落大方、溫和善良的女人,試問哪一個男人能抵擋得住她的魅力呢?不管容貌如何,自信、優秀的女人都是最好看的。幹淨得體的打扮,陽光開朗的性格,男人看一眼就會着迷。
溫柔知性與勤儉持家也能成為深深吸引對方的利器。
有的姑娘天生就抽了一手爛牌,長相平平無奇,沒有被人搭讪過,不懂得穿衣打扮,也不自信。
但是她們依然靠着自己的知性美,靠着自己勤儉持家的一面,征服了屬于自己的那個他,收獲到平淡卻美好的愛情。
古有“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講的是諸葛亮與妻子黃月英的故事。
相傳黃月英是黃頭發、黑皮膚的醜女人,可盡管她長得不是很好看,卻飽讀詩書,又溫柔賢惠,心中也飽含着對諸葛亮的牽挂與思念。
我們總以為金童要配玉女,才子要配佳人,這才是讓人賞心悅目的組合,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的是,連絕代智将諸葛亮都能俘獲的女人,必然也有她自身的優點。
是以,要學會擅長利用自身的閃光點,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愛一個人,不非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至少也要讀一點詩書來充實自己;不需要做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對方,但也要做到陪伴在對方身邊,溫柔以待。
其實男人的内心是很脆弱的,并沒有外表看上去那麼堅強。
一個男人很難去接受一個女人的無理取鬧,但同時也很難去抵擋她的溫柔攻勢,一個無理取鬧的女人必定是滿懷心事不敢言說,才采用了這種方式,但是如果換成溫柔的形式來表達的話,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畢竟懂事溫柔,而又帶點知性的女人,更容易讓男人放下心來,一起沉浸在一起的感覺中,難以自拔。
聰明而又充滿神秘感的女人能更有吸引力。
男人的自尊心,是女人不得不照顧到的一個方面。聰明的女人懂得如何誇贊男人,并誇到點子上,輕易地洞察男人最近的煩惱并給予适當的鼓勵,既能恰到好處的誇到他,又能偶爾推男人一把,幫他走出困境。她們懂得在語言上下工夫,男人的每一個小動作都逃不過她們的眼睛,施以簡單的幾句情話,就能讓男人深陷其中,久而久之,愈發離不開了。
安全感其實是男女雙方都需要的,而那些能把神秘感和安全感把握好的女人,往往更容易讓男人留在她的身旁。男人都喜歡追求新鮮感,喜歡征服感,對未知的事物也有很強烈的探索的欲望。
保持一定的距離,既能讓你具有神秘感,又不至于讓他擔心你會離開,以至于感情日益趨于平淡,而是對你們的未來更具探索的欲望。
愛情的消亡大多來源于對彼此太過了解。給互相留下一些神秘感,削減一些占有欲,将時間放在包裝自己上,更有利于感情的長久。
成為讓男人上瘾的女人,無需什麼天使般的臉蛋,魔鬼般的身材,隻要能從内在升華自己,從外在打扮提升氣質,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女人就夠了。
畢竟,做一個有涵養,有故事的女人,遠比花瓶有意思多了。
她是20世紀中國男人的夢中情人。
是香港赫赫有名的頭牌巨星。
曾有人排三天三夜的隊
花巨資隻為看一場她的電影。
她是金庸所有作品中的靈魂,
金庸心中一輩子的痛。
為得她,苦苦追求60年,
最後仍慘遭拒絕。
他是著名導演岑範曾經的情人,
陰差陽錯分開後,
岑範為她終生不娶,孤獨終老。
她是中國電影史以來最美女演員,
是上帝賞賜給人間的藝術品。
美到驚世駭俗。
大導演李翰祥,
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如癡如醉。
毛澤東、周恩來
都曾親自接見她。
甚至林彪在叛逃前一夜
都要再看一場她的電影才肯離去。
她被譽為中國的“奧黛麗赫本”,
她就是中國人眼中的“情人西施”
她的名字叫夏夢!
1933年2月,一個女嬰
誕生在上海一戶文藝家庭裡。
這個女嬰長相甜美,眼裡泛光,
她的父母給她取名為楊濛。(夏夢原名)
14歲的時候,
夏夢随父母從上海搬遷到香港。
從小深受老上海的藝術熏陶,
夏夢年紀輕輕就才華顯露。
對戲曲、歌劇更是朗朗上口。
年輕時候的夏夢
夏夢從小熱衷于戲劇表演,
尤愛莎士比亞的作品,
在校期間就參演了《聖女貞德》的舞台劇。
深受同學老師的喜歡。
從此開始了她藝術圈粉的一生。
李翰祥說“夏夢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女演員,氣質不凡,令人沉醉。”
1949年赫本裝,後來被譽為中國的奧黛麗赫本。
1950年,
楊濛加入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取藝名為夏夢
出自于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
而她果然成為了每個人魂牽夢繞,
卻隻敢仰望的绮麗美夢。
迷倒了無數男人。
1950年加入香港長城影業
1951年,夏夢才18歲,
一部《禁婚記》,
她以少女演少婦,
即刻摘得當年香港票房冠軍,
由此一炮而紅。
夏夢在片中飾演女主角楊霞芝
1950年,夏夢一炮而紅。
夏夢1952年在電影《娘惹》中飾演女一号楊永芬。
幹淨清純的長相,
1米70高挑的身材,
優雅高貴的氣質,
靈動俏皮的性情,
讓夏夢的美芳香且醉人。
在那時的香港,
夏夢的名字,
以及她的旗袍,她的美貌,
全部成為一種标記,
她身上散發的荷爾蒙
讓人瘋狂的想要靠近她,
更讓多少癡情男子求而不得,
如癡如醉,愛恨交織。
純淨而美好的夏夢,
從未有想過在不久的将來,
自己會與一位癡心的粉絲,
發生一段意想不到的奇妙情緣。
“ 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
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這是金庸對于女神夏夢的評價。
1953年,
在文壇以第一部
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飲譽江湖的大俠金庸,
為了自己心目中的女神,
不顧周圍好友的“嘲笑”,
甘心情願的加盟香港長城電影制片公司,
以“林歡”為筆名任職一名小小的編劇。
隻為看夏夢一眼。
暗戀是美好的,
它能讓所有的幻想
在腦海中統統變為可能。
進入長城電影制片公司之後,
金庸為夏夢量身訂制
劇本《絕代佳人》,
将愛意轉化為文字,
用台詞來告白真情。
這或許就是那時的“粉絲”金庸,
能為夏夢所做的最浪漫的事了。
1954年夏夢
成為香港國語電影公司的台柱,
與石慧,陳思思并稱“長城三公主”。
《長城畫報》主辦的
“香港國語片十大明星”選舉,
夏夢高票奪得了榜首。
1954年
中國最美女星
夏夢除了才貌雙全之外,
最令人尊敬的是一貫冰清玉潔,
出淤泥而不染,
平生沒有任何“绯聞”。
1955年夏夢22歲時,
與上海聖約翰大學的
高材生林葆誠結婚了。
更重要的是夏夢
一向忠于自己的夫君,
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許多愛慕追求者,
都是一律冷若冰霜加以拒絕。
金庸對夏夢愛的癡迷深沉,
金庸一生的作品都是圍着夏夢而寫。
金庸以另一種形式
來寄托自己對夏夢的感情。
《神雕俠侶》裡面的小龍女,
《射雕英雄傳》裡的黃蓉,
《天龍八部》裡面的王語嫣,
《倚天屠龍記》裡面的周芷若,
以及《飛狐外傳》《雪山飛狐》
《連城訣》《鹿鼎記》《笑傲江湖》等.......
以及金庸所有作品中女主角原型都是夏夢。
一個男人竟然能為自己追求的女人
癡情到這種地步,實屬罕見。
1959的夏夢
隻可惜襄王有心,神女無意。
金庸注定是得不到夏夢的,
她的一生在愛上林保誠之後,
眼裡就再也容不下别人了。
對于金庸而言,
愛而不得也許才是最珍貴的。
還有一個男人,
隻因在人群中多看了夏夢一眼,
從此這一便生孤獨終老,
這個癡情的男人就是
《阿Q正傳》的著名導演岑範。
著名導演岑範
《禁婚記》
有人問起夏夢究竟哪裡好,
那麼多年他還是忘不了。
岑範曾回憶道:
“夏夢的美貌是其次,
她的心地更美,非常善良。
假如沒有認識過夏夢,
我也許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
跟某個女子結婚生子。
但是我認識了夏夢,
别人就跟她沒有可比性了。
我們之間沒有誰辜負誰,
而且始終保持着兄妹般的純潔……”
愛一個人,是要對方好。
隻要她過的好,他也會很開心。
隻可惜岑範中了夏夢一生的毒。
夏夢不僅天生麗質,演技也超群,
著名香港作家董橋曾說:
夏夢像演員不像明星,
是在講故事不是在擺姿态
戲台上銀幕裡一出出
悲歡離合終歸如夢似幻,
隻剩夏夢依舊。
夏夢的熒屏形象
夏夢有着迄今為止
香港女演員中首屈一指的崇高地位。
夏夢的倩影凝聚在
先後被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
黨和國家上司人接見的曆史片格中,
她曾多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至今仍是中國電影家協會
唯一的香港女性顧問。
頒獎大會上,夏夢和毛澤東主席握手,旁邊的是鄧小平。
夏夢和周恩來總理親切握手言談
夏夢與周恩來、鄧穎超等合影
另外更有趣的是,
據說林彪在
1971年叛逃的前一夜,
在北戴河官邸放映了一部電影
夏夢主演的《甜蜜蜜》,
這是他一生中看過的最後一部電影,
之後就帶着家眷奔向了山海關機場,
最後墜機身亡。
夏夢的演員生涯截止于34歲的時候,
随丈夫遷居美國,從此息影。
用她自己的話說:
人不能要求太多,要學會見好就收。
1979年,
夏夢賣掉了凝結自己與丈夫
半輩子心血的家族制衣廠,
加上自己多年拍片的全部積蓄,
創辦了“青鳥影業公司”。
1980年夏夢重新殺回香港電影界,
以監制的身份,
先後制作了《投奔怒海》、
《似水年華》和《自古英雄出少年》
等三部叫好又叫座的文藝片。
劉德華視夏夢為此生的貴人。
其中劉德華和林子祥主演的《投奔怒海》
更是成為了當年最賣座的文藝片,
一舉奪得了奪得1983年金像獎「最佳電影」
獲「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
1982年拍《投奔怒海》的時候,
夏夢甘願損失
一筆已經簽好的合約訂金,
也務必要将劇本改到完美才開始。
她選劇本的眼光也極為挑剔,
在她看來,
劇本是一部好影片的先決條件,
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許鞍華是以一直稱:
“夏夢的智慧比她的美貌更出衆。”
而劉德華,同樣終身感激夏夢慧眼。
《投奔怒海》以及1984年
監制的《似水流年》,
兩部作品分别包攬了
兩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獎。
晚年的夏夢跟晚年的赫本一樣的美。
洗盡鉛華、帶着歲月雕刻的痕迹、
從容淡然,氣韻天成。
一生愛惜羽毛的夏夢,
自己把握命運的夏夢,
無疑是最耀眼的那顆星。
最美的人是做最美的自己,
然後成了别人夢裡最美的風景。
她的确美好的如同仲夏夜之夢。
2014年4月18日,
在夏夢從影六十五周年紀念會上,
主持人丁柳元用“聆聽歲月、感懷今朝、
溫潤我心、不忘初心”向夏夢緻敬。
今天,夏夢留給電影史的,
又豈止是銀幕上一代美人的永恒魅力。
作為一代香港進步電影工作者,
夏夢所處的動蕩時代,
在電影事業上的取舍、
成就和遺憾不僅蘊含了夏夢的藝術追求,
對自己電影理想的執着和愛國情懷,
還濃縮内地和香港的時代變遷。
夏夢的電影人生,
是香港電影史的縮影,
也是中國電影史中一代影人的人生寫照。
2015年,上海國際電影節,
83歲的表演藝術家夏夢
獲得華語電影終身成就大獎,
她并未親身到達現場,
但特别送上了一段錄制的短片,
她說着家鄉上海話與觀衆問好,
更說,“上海是我出生的地方,
電影是我一生的夢想,
有了這兩樣東西我感到幸福。”
2016年7月,
魯豫去香港半山采訪夏夢。
那個時候夏夢身體不适,
但是也答應了魯豫的專訪。
2016年11月3日,
夏夢在夢中逝世,享年83歲,
結束了她如夢一般的人生。
懷念經典美人!
笑顔如花綻,玉音婉轉流。
一生光影夢,絕代有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