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資本邦了解到,北京英諾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諾特”)科創闆IPO獲上交所受理。
圖檔來源:上交所官網
公司是一家專注于POCT快速診斷産品研發、生産和銷售的高科技生物醫藥企業,報告期内,公司的産品以呼吸道病原體檢測為主,同時覆寫優生優育、消化道、肝炎等多個檢測領域。
圖檔來源:公司招股書
财務資料顯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别為7,882.57萬元、1.38億元、10.34億元;同期對應的淨利潤分别為1,696.72萬元、2,374.05萬元、5.69億元。
發行人對照《科創闆上市規則》規定的上市條件,選擇的具體上市标準為: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于人民币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億元。
本次拟募資12.09億用于體外診斷産品研發及産業化項目(一期)、體外診斷産品研發項目、營銷及服務網絡建設項目、資訊化平台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發行人單個股東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數量均未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0%,發行人無控股股東。葉逢光、張秀傑為發行人的實際控制人。
除發行人實際控制人之外,其他持有發行人5%以上股份的股東為英斯盛拓、英斯信達、天航飛拓、紅杉智盛、蘇州建立元、達安京漢。
資本邦注意到,英諾特2020年受益疫情業績突增,其坦言面臨新冠疫情帶來的業績大幅增長不可持續的風險。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範圍内爆發,公司快速響應,于2020年2月22日通過國家藥監局應急通道審批,獲得國内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注冊證,并在國外取得了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等多個準入許可。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内迅速蔓延,公司新冠檢測産品的市場需求大幅增加,2020年公司新冠産品的銷售額達到91,700.38萬元,占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88.72%。受新冠檢測産品收入的帶動,公司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3,355.87萬元,較2019年增幅達648.90%。
然而,本輪新冠疫情帶來的公司業績大幅增長具有不可持續的風險:一方面,新冠疫情的持續時間存在不确定性,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計疫情持續時間較長,需要有長期應對措施,但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相關的疫苗和藥品正在緊密研發,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若新冠疫苗接種全面普及或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品研發取得成功,疫情在全球範圍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新冠檢測産品銷量可能出現下降;另一方面,公司取得國内首批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注冊證,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但目前已有國内和國際諸多廠商取得新冠病毒相關檢測産品注冊證,市場競争加劇,可能導緻新冠檢測産品的單價進一步下降。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新冠病毒檢測能力,控制醫療費用,做到“應檢盡檢”,國内多個地區陸續針對新冠檢測産品出台集中采購政策,若未來新冠産品集中采購範圍不斷擴大,集采力度進一步加強,則公司新冠産品面臨單價下降,毛利率降低,利潤空間減小的風險。綜上所述,發行人新冠疫情帶來的業績大幅增長存在不可持續的風險。
此外,發行人以聯合檢測為特色,現有産品專注于呼吸道病原體檢測領域。雖然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已取得64項醫療器械注冊/備案證,并搭建了6大技術平台,擁有基于多種檢測方法學的産品,但從檢測領域看,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由呼吸道系列産品構成,報告期内,公司呼吸道系列産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别為79.85%、89.60%和99.36%,占比較高,産品類型集中。
若未來呼吸道病原體檢測市場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公司不能按預期完成對現有呼吸道系列産品的市場推廣,将導緻公司收入下降,庫存商品滞銷,對公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報告期内,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别為80.04%、82.03%和89.35%,毛利率處于較高水準,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經過多年的積累,在呼吸道病原體檢測領域建立了一定的産品優勢和品牌認可度,擁有多個國内獨家品種,在呼吸道病原體檢測這一細分領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另一方面是由于2020年高毛利的新冠産品銷售占比較高導緻。如果未來市場環境、供應鍊、成本管理發生不利變化,或公司無法持續保持産品在行業内的競争力,或公司新冠産品的銷售占比下降,都有可能導緻公司毛利率出現下降的風險。
2018年3月,國家衛健委等6部委共同印發《關于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成果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通知》,提出要持續深化藥品耗材領域改革,實行高值醫用耗材分類集中采購,逐漸推行高值醫用耗材購銷“兩票制”。2019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就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過度使用等重點問題制定改革方案,部分地區已經根據該方案出台了帶量采購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若未來“兩票制”、帶量采購等措施推廣至體外診斷試劑領域,将對發行人體外診斷産品的推廣方式、售價、銷售費用、毛利率等産生一定影響。若公司不能順應醫療改革方向,及時制定相關應對措施,可能會面臨公司業績下滑的風險。
本文源自資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