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三年,長江野生魚将“遊”上老百姓的餐桌

11月12日,長江野生魚類繁育馴化科技攻關推進會在武漢召開。

湖北是水産大省,水産品産量連續24年居全國第一。然而,湖北省的漁業養殖長期依靠四大家魚,大宗淡水魚産量過大、價格偏低,成為制約湖北省由水産大省向水産強省跨躍的主要因素。長江野生魚類繁育馴化是推進湖北漁業高品質發展、提高漁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未來三年,長江野生魚将“遊”上老百姓的餐桌

長江野生魚類繁育馴化科技攻關推進會現場

記者從會上獲悉,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後,湖北省發揮中科院水生所、華農、省水科所的科研優勢,成功繁育馴化出沙塘鳢(俗稱土憨巴)、大鳍鳠(俗稱石闆頭、石扁頭)、銅魚(俗稱金鳅、銅錢魚)、長江刀鲚(俗稱刀魚)、長春鳊(俗稱鳊魚)、長吻鮠(俗稱江團)等6種長江野生魚。

湖北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二級巡視員林偉華表示,計劃用三年時間,建立4個長江野生魚繁育基地,4個養殖馴化基地和3個推廣示範基地;儲備長江野生魚親本11.5萬尾,培育大規格長江野生魚類魚苗10340萬尾;引進刀魚苗12.6萬尾;形成土憨巴、石扁頭規模化人工繁殖與苗種培育技術,土憨巴、石扁頭、金鳅、刀魚成魚規模化養殖技術,草鳊和江團的大面積推廣技術規程;養殖長江野生魚類商品魚407噸,為長江野生魚的人工養殖和産品開發打下堅實基礎。

未來三年,長江野生魚将“遊”上老百姓的餐桌

銅魚俗稱金鳅

未來三年,長江野生魚将“遊”上老百姓的餐桌

長吻鮠俗稱江團

未來三年,長江野生魚将“遊”上老百姓的餐桌

沙塘鳢俗稱土憨巴

為了能早日把人工養殖的江鮮端上老百姓的餐桌,華中農業大學水産學院副院長、教授高澤霞說:“野生魚苗種的培育和養殖模式還需要科研人員進行攻關,對疾病的防控,對飼料的需求,最後養殖出的商品魚怎麼推向市場,讓我們的消費者喜愛上這條魚,都是需要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長江流域特色魚類的繁育和馴化工作,不僅能有效解決湖北水産品增産增質,同時也推動了長江十年禁漁和長江大保護國家重大政策的落地。“從今年6月份開始謀劃,通過廣泛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深入實地調查研究,最後遴選了6個長江野生魚類的品種。” 湖北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鄭國蓉表示,“目前,湖北長江野生魚類的繁育馴化工作正充分利用本土的科技優勢與水面資源優勢,制定了科技攻關的實施方案,各項繁育工作進展順利。”

(湖北之聲記者 劉飛 通訊員 成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