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重溫了聊齋裡的《嬌娜》一文,不得不說,真是經典,特别是裡頭男主孔生和嬌娜初見的場景,非常有意思。今天來給大家說說這個故事。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
</h1>
整個故事,就是男主孔生在一座宅子裡,遇到了一個狐狸公子,這個狐狸公子有個妹妹,即嬌娜。
在這個故事裡,嬌娜并不是孔生的妻子(孔生的妻子也是狐,但另有其人),但嬌娜對孔生有療愈之情,孔生對嬌娜有救命之恩。
馬瑞芳老師評價說孔生和嬌娜“沒有肌膚之親,卻勝過肌膚之親”,就是類似寶黛那樣的一種情感,相當貼切。
故事情節礙于篇幅就不展開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來看看,在這裡我着重跟大家聊聊孔生和嬌娜的初遇。
初遇源于孔生的一個惡瘡。
孔生的胸口長了一個碗口大的瘤子:
生胸間腫起如桃。一夜如碗,痛楚呻吟。
非常疼痛,而且越來越嚴重,幾乎飯都吃不下。
嬌娜一出場,是給孔生治病來了,故事裡說這種瘤子隻有嬌娜能治。這個設定也是獨特,美女出場不是招親,不是邂逅,居然是來治病的。
她一走進門:
年約十三四,嬌波流慧,細柳生姿,生望見顔色,嘲呻頓忘,精神為之一爽。
十三四歲,是又年輕又漂亮,孔生一看就忘了呻吟,還“精神為之一爽”,簡直是“沒動手治病就好了三分”。美女真的是一種神奇的“動物”。
嬌娜診斷過後,跟孔生說,瘤子有點嚴重,得動手術了:
女笑曰:“宜有是疾,心脈動矣,然症雖危,可治;但膚塊已凝,非伐皮削肉不可。”
于是解下手上的金環套在了孔生的瘤子上,又用刀子把這個瘤子一刀刀割去,書裡邊說“紫血流溢,沾染床席”,畫面顯然十分血腥,對于孔生來說,活着讓人“割肉”又不打麻藥,可預想過程一定是非常非常疼的。
然而書裡說,在這個過程中,孔生:
貪近嬌姿,不惟不覺其苦,且恐速竣割事,偎傍不久。
太可怕了,他不但不覺得疼,還害怕這個過程(動手術割肉)太早結束。
一切隻因嬌娜實在是太美。(貪近嬌姿)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
大家看這個情節,是不是跟我一樣想起了:
對的,就是關羽“刮骨療毒”。(我估計這個情節蒲松齡真的就是參考了“刮骨療毒”)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都對這次關公治療箭傷做了濃墨重彩的描寫。
《三國志•關于傳》裡說: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右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适請諸将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裡說:
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須臾,血流盈盆。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
兩本書的描寫有所差異,但都表現了關羽面對劇痛談笑自若的狀态,這麼寫顯然是為了襯托關羽的英雄氣概。
但“武聖”關羽比起故事裡的孔生,那還是要差一點,同樣是不打麻藥割肉,他隻是“言笑自若”,孔生是“恐速竣割事”怕這個美妙的過程太早結束。
關二爺是“忍受”,孔生那是“享受”,境界可太高了。
到底是什麼,讓他超越了名铄古今的關雲長呢?
當然是嬌娜了。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
是以你看一個漂亮女子,就可以讓一個落魄書生在意志力上超越一代武聖。
而且關羽刮骨療毒隻是“忍耐力”好,卻缺乏科學依據,可孔生看到美人忘了疼,卻可以歸于“腎上腺素”爆棚,合情合理,真實性甚至更大。
是以你看,美人,才是絕佳的良藥。
古往今來,提起美女總會有人丢過來一句“紅顔禍水”。
思古人,看商朝敗于妲己,董卓死于貂蟬,唐明皇因為寵愛楊貴妃,江山基業險些毀于一旦。
看今朝,吳秀波因為一個情人而被封殺,黃海波由于那事兒而銷聲匿迹,文章同學事業一落千丈,婚姻也終于失敗。
但又有多少男人,在為美人回眸一笑的傾國傾城而奮力拼搏呢?
情欲,是一切的原動力,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底層理論。
越漂亮的女人,往往讓男人越是渴望,越是渴望便越有動力,越有動力,便越有可能驚世駭俗,得獲成功。
是以,我還是那句話,别抱偏見。
漂亮女人,是男人絕佳的良藥。
好了,鬼狐千古事,秉燭細細談,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