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強:維護國家安全是“獵狐”而非“獵巫”

來源:環球時報

不久前,美國中央情報局設立了一個所謂“中國任務中心”,大量招募懂中文的間諜。此舉遭到中國網民的無情嘲笑,一些西方媒體就此發出感歎,聲稱中國正在發動一場反間諜的人民戰争,并順勢為這種民意表達貼上政治“獵巫”标簽。這種做法,不僅僅是狂妄自大,更是無知的表現。

王強:維護國家安全是“獵狐”而非“獵巫”

美國中央情報局 資料圖

維護國家安全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合法政府的首要職責,不同的政治體制和社會運作方式,也決定了不同國家在維護自身利益方面,有着不同的方法路徑。中國政府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戰略指導,在突出政治安全為根本這個基礎上,更加強調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強調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比如,我們堅定守護人民安全,同時依靠人民群衆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争,以廣大群衆提供的線索為基礎,全力打擊震懾黑惡勢力犯罪,人民群衆安全感顯著增強;與此同時,我們注重維護公民個人資訊安全,持續淨化網絡環境。2019年以來,中央有關部門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專項治理,高高築起公民個人資訊網絡安全防線,等等。這些成績,是以“人民戰争”維護國家安全這個中國特色社會治理方式取得的,是西方一些人士以“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為由頭所不能解釋的。

這些西方媒體還特别關心中國國内的所謂“異見人士”,表現得好像很擔心“異見人士”人身安全似的。不用否認,中國社會存在一些與社會主流價值分道揚镳的“異見人士”,而且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他們的言行已經事實上成為中國社會凝聚力的解構因素,并是以成為目前大國博弈形勢下一些境外勢力用以制衡中國的工具。這些“異見人士”與西方國家各類機構過從甚密,從這些機構拿到的所謂獎項又反過來成為他們“自由派”政治身份的金字招牌,個别人甚至成為西方反華勢力眼中反抗威權的“鬥士”,是以他們的一舉一動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中國社會與“自由派”人士互動的某種鏡像。

今天的中國網絡生态環境更加清新清澈,沉渣泛起不再可能,這些“異見人士”試圖利用網絡在嬉笑怒罵甚至煽動挑唆之間虛無化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這是中國百姓的自覺選擇,這種選擇當然與中國共産黨執政為民的現實成績直接相關。很明顯,這樣的民意無需動員即成為主流民意,而這樣的主流民意當然會自發捍衛自身切身感受到的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至于這些“異見人士”是否被當作間諜而遭到舉報,并不是由他們的“自由派”身份标簽所決定的,而取決于他們的行為是否構成了危害國家安全的現實後果。真正的自由,是做法律許可範圍内的一切事情,關于這一點,群衆的眼睛自然是雪亮的。網上輿論對“異見人士”言論見解的鬥争,不但是開放的,而且是正向的。實際上,他們的言論遠遠談不上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真知灼見,更多的是自相沖突的認識和模棱兩可的表達,而他們所關注的一些“真問題”,也早已在改革的程序中有了更為科學精準的解決之道。

西方媒體無端指責人民群衆的自發愛國行為是某種政治“獵巫”,更是荒唐荒謬。這個來自中世紀歐洲教會的專利,除了以成見和不公實施迫害之外,更多的是主觀情緒的發洩,任何層面都毫無可取之處。回溯麥卡錫時代,美國社會大量正義之士遭到了無端打壓,許多人僅僅因為對他國的友好态度,就不得不永遠離開自己鐘愛的事業,使美國的教育和外交領域遭到嚴重破壞。到了21世紀的今天,為了營造所謂競争對抗效果,美國一些政客甚至亂拳出擊,毫無證據且歇斯底裡地對中國實施打擊。這種基于所謂“兩黨共識、府會共識”的“競争”,隻能加劇中國群眾對美反感。中國群眾當然支援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意志。中國與美方開展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交流大門始終是敞開的。中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尊重人民意願是中國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和回應。在國家戰略層面,中國與包括美國在内的西方國家打交道,其方式方法都離不開社會層面堅實的民意支撐。從這個角度看,西方媒體對我們的指責毫無道理可言。

上一屆美國政府主要執政者在遭到反對派因“通俄門”而組織的調查時,曾表示自己是政治“獵巫”的受害者。現在一些西方媒體以“獵巫”來給中國貼标簽,反映出“獵巫”已經是西方政治文化骨子裡的基因,是他們在現實政治生活中用以打擊抹黑競争對手頗為有效的工具選項。遺憾的是,這一次,西方政客打壓對手的“獵巫”,遇到了中國人民維護國家安全的“獵狐”,勝負結果不言自明。(作者是國防大學研究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