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末代楚王昌平君的一生竟然如此的坎坷!令人唏噓啊

作者:頭條百科圖文

昌平君熊啟(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啟 ,楚考烈王之子 ,母親是秦昭襄王的女兒。戰國末期秦國丞相,秦始皇的表叔,末代楚王。

<h3>任秦相邦</h3>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政指令昌平君和昌文君發兵進攻嫪毐。(《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帶劍。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禦玺及太後玺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任秦相邦

這是昌平君事迹最早的記載。司馬貞《史記索隐》據此,解釋道昌平君是楚國公子,在秦國當官,秦王立他為相。學者胡正明認為,昌平君此時并非為秦相,司馬貞的了解是因為他對史記文字的句讀有誤。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南韓首都新鄭爆發反秦之亂,昌平君前往前楚國首都郢陳。

睡虎地秦簡《編年紀》記載,韓王安死,昌平君居住在韓王的所在,有死士屬。

綜合以上史料和曆史背景,南韓于數年前為秦國所滅,而韓王安在前一年即秦王政二十年被轉移到為秦國攻占的前楚國首都郢陳,而新鄭反秦,為南韓滅亡的餘波。秦王派昌平君前往郢陳穩定局勢,也利用其楚國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撫當地楚人。

注:相國這個叫法是漢代才有的,秦代叫相邦,漢代為了避諱劉邦的名字改稱為相國。司馬遷著史記時,沿襲了漢代的叫法,把“相邦”寫成了“相國”。

<h3>郢陳叛秦</h3>

《史記·王翦列傳》記載,當年秦國李信等将兵二十萬讨伐楚國,朝東南方向深入楚國腹地,攻擊平輿和寝丘,大勝楚軍,兵鋒指向楚國首都壽春。然而此時李信卻轉向西北去進攻後方的郢陳,攻破郢陳後繼續西進,楚軍追随秦軍西進,大破李信軍,秦軍敗走。楚軍繼續西進。

郢陳久為秦國所占,田餘慶推測,郢陳叛秦事件,關鍵在當時居郢陳的秦國大臣昌平君身上。昌平君以其楚國公子身份在秦軍後方反秦,郢陳附近原楚地的人民和原南韓的人民響應,雖然在李信回軍後,郢陳一度被秦軍奪回,但最終楚軍擊敗了秦軍。不僅收複了楚國前首都郢陳為中心的失地,更趁勢西進深入至原南韓境内。秦王驚恐,不得不起用王翦。

<h3>立為楚王</h3>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王翦以六十萬人伐楚國,取得郢陳以南至平輿,俘虜楚王負刍,秦王政到郢陳坐鎮監督。楚國的将軍項燕立昌平君為楚王,于淮南繼續反秦。

睡虎地秦簡《編年紀》記載,當年秦國征發大軍攻楚國。四月,與昌平君一樣,同為楚國公子而仕于秦的昌文君死。

《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秦王政二十三年,“王翦、蒙武擊破楚軍,殺其将項燕。”二十四年,“王翦、蒙武破楚,虜其王負刍。” 沒有項燕立昌平君為王的記載。這與《史記·秦始皇本紀》不同,而和《史記·王翦列傳》《楚世家》相同。《項羽本紀》也說:“(項)梁父即楚将項燕,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可見:(一)項燕是被秦軍所殺;(二)楚王負刍是在項燕死的第二年被俘的;(三)立昌平君者另有其人,或根本就沒有這事,司馬遷記錯了。

<h3>楚國滅亡</h3>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軍最終擊敗楚軍,昌平君死,項燕自殺。楚國滅亡。

而《史記·王翦列傳》記載,王翦在決戰中擊敗楚軍,殺項燕,後俘虜楚王負刍。與《史記·秦始皇本紀》先楚王負刍被俘後項燕自殺的順序有所不同。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使用者萬鼎星晨溫永娥、微笑的馬兒、萬鼎星辰小沐子、匿名小豬豬、萬鼎星辰琴參與編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