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所認為的上流社會生活,可能隻是一個月薪5000的小編劇的意淫

作者:百鯉溪

窮人對上流社會生活的了解,大多是窮人根據自己那一點有限的認知,加上自己的一點幻想,甚而是一些道聽途說的東西拼湊出來的一個模型。

之是以說它是模型,是因為那個拼湊出來的東西,已經在窮人大腦裡模型化了。

比如,一說到上流社會的生活,窮人們大腦裡立馬條件反射式地想到豪宅、名車、私人飛機、美女、奢侈品以及各種酒林肉池、紙醉金迷、前呼後擁等等。

其實同處上流社會,也是衆生百态,不是一句話就能标簽化地總結概括的。

比如,同樣是富豪,幹金融幹網際網路的,就不會和幹礦産幹養殖的坐在一起喝咖啡。

比如,官商結合的富豪和屌絲起家的富豪的圈層又不一樣!因而王石的人脈圈子的品質,不是劉強東能比的,雖然劉強東比王石有錢很多!

還比如,有些富豪的生活非但不是你想象的那樣你酒林肉池、紙醉金迷,甚而是節儉到吝啬摳門的地步!比如台灣的王永慶。

窮人會把自己生活的所有不如意,都歸結于自己的貧窮,是以會無限誇大地去暢想富人生活的各種美好和詩情畫意。

一些影視、小說的創作者,為了博取流量,追求商業效果,拼命迎合窮人們的屌絲心理,設計一系列的腦纏劇情,來印證窮人們大腦裡的那個模型的正确性。

屌絲們看完後,很是佩服自己,驚喜地說道:看,果然和我想的一模一樣。

他們不知道,他們看到的所有場景、情節、對白、道具,等等,都是那些作者【想】讓他們看到的,【需要】他們看到的。

不然,這書怎麼大賣,這劇怎麼大火呢?

他們更不知道,絕大多數描寫上流社會生活的那些網絡寫手、影視編劇,都隻是一個小中産,有的甚至隻是一個畢業不久拿着幾千塊錢工資的窮屌絲而已。

這些寫手編劇,他們當中的絕大數和你我一樣,并沒有親身體驗過,甚至并都沒有見識過真正的上流社會是什麼樣的生活。

既然如此,他們怎麼可能描繪出真實的上流社會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一個沒有生過孩子的女作家,無論她用什麼樣的生花妙筆來描寫女人分娩的痛苦,終究還是會少了那麼一層東西,這層東西隻有經曆過此事的當事人自己才能說得清、道得白。

1976年金庸先生的長子自殺,金庸先生悲痛不已。半年後他在他的武俠名著《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寫道: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于面前的悲痛,謝遜聽聞張無忌死訊的傷心,書中寫得太膚淺了。真實的人生不是這樣的,但那時我還不明白。

這便是真切的體驗和純粹的想象之間的差別。

是的,藝術創作可以借助想象來完成創作者本人不熟悉、不了解的東西,但是所有的想象一定要尊重常識、符合邏輯。不然,那就不叫藝術創作,而叫胡思亂想了。

在我看來,中國的文藝作品中對上流社會描繪最接近真實的,迄今為止仍然隻有《紅樓夢》。

類似《三十而已》這樣的泡沫劇,最适合中産來看,其次是窮人。我想,那些真正上流社會的富太太們一般是不會看的,偶爾看一集半集,也隻會一笑而過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