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有影迷曾說,每年最值得收藏的一份電影清單,便是各國申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片單;雖然隻能部分同意這個觀點,但絕大多數申奧片,确實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年度佳作。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繼“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改名為“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後,各國的申報也已于10月初宣告收尾。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本屆申奧片中的好電影。不妨就從俄羅斯青年導演康捷米爾·巴拉戈夫的《高個兒》(又名:瘦人)聊起吧,本片曾在第72屆戛納電影節上榮獲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導演以及費比西獎。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康捷米爾·巴拉戈夫

值得一提的是,生于1991年的導演康捷米爾·巴拉戈夫今年才28歲,有顔值又有才華。而《高個兒》僅僅是他的第二部長片,兩年前的處女作《親密》就曾入圍過戛納一種關注。有影迷說,他的下一部很有可能會晉級到戛納主競賽單元。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在寂靜中消亡,還是在黑暗中掙紮?

俄羅斯電影《高個兒》向觀衆抛出一個莎士比亞式的命題:To be, or not to be。電影聚焦的是二戰後蘇聯士兵們的生活,其中兩位參加過二戰的女性成為了故事中的焦點。而毫無疑問的是,導演巴拉戈夫對戰後重建的美好圖騰絲毫不感興趣,而是直指個體精神的迷失彷徨。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當戰争結束,傷殘士兵何去何從。他們經受着戰争所帶來的創傷,有的斷臂,有的失明,有的甚至全身癱瘓。戰後的重建對他們而言,隻是一個無比光明的背景闆,而他們隻是前景的靜物,被漠視、遺棄,甚至成為了國家的負擔,徹底淪為了和平年代的透明人。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從前線歸來的女戰士瑪莎正是上述群體中的一員。她不僅承受着戰争所帶來的身體傷痛,還背負着男性所不曾有的羞辱:在前線為軍官提供性服務,以此求生保命。這引發了一系列的後果:堕胎,不斷堕胎,最終子宮被切除,徹底喪失生育能力。

她此前有一個兒子,因為丈夫戰死,她決定留在前線複仇。這個天真的決定,讓她把兒子托付給炮兵戰友伊娅。伊娅長得很高,在戰争中曾被炮彈震傷過,複原後在一家醫院做護士,大腦卻留下後遺症。電影一開場就展現了她大腦創傷後遺症的症狀:身體無法動彈,喉嚨發出怪聲,眼神呆滞,意識不清醒。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退伍的瑪莎回到列甯格勒,滿以為能見到自己心愛的兒子,但從伊娅的嘴裡得知的是兒子在睡夢中死去。

其實真正導緻兒子死亡的是一次意外事件:伊娅和瑪莎兒子打鬧,卻突然犯病,孩子被伊娅壓在身下勒死了。這是電影中最為兇殘的一幕,突然而至的悲劇就這樣在觀衆面前展現,但緊接着,悲劇所帶來的影響又消失得如此之快。

喪子之痛并沒有在瑪莎身上表現得多激烈,長年戰争的摧殘早已經讓這個女性忘記了什麼是“痛”,她在電影中表現的更多是病态的麻木,對什麼都好像漠不關心,總是微笑着的臉龐無法讓人猜透。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她相比于高大沉默的伊娅,表現得更為活波開朗,帶有一種神經質的滿不在乎。她隻有一個願望:想生一個孩子。孩子代表新生和光明,對她而言,更像是一種活下去的希望。

經曆二戰洗禮的列甯格勒,充斥着死亡和沉寂,整個城市到處都是荒蕪的破敗。此時需要的正是新生命的降臨。瑪莎和這座城市一樣亟需大換血,把塵埃和污垢沖洗掉,輸入新鮮血液。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隻可惜,瑪莎忘記了她無法生育的事實。這是一場時代的悲劇,也是女性的悲劇。電影無意探讨引發悲劇的根源,而是再現女性在這場“精神浩劫”中的掙紮。她們如此迷茫無措,無所适從,甚至沒有未來,病痛侵蝕他們,現實也折磨他們。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伊娅和瑪莎重逢的那場戲,導演直接将兩人投放于黑暗中,宛如置身于寂靜無聲的舞台。在長鏡頭的注視下,任他們在觀衆面前一呼一吸;而光源的極度缺乏,則似乎暗示了他們之後的生活:一片黑暗,滿是死寂。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這也是為什麼瑪莎對生育的渴望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既然處境早已如此糟糕,她終究得找點什麼支撐自己活下去。

她決定讓伊娅和醫院上司發生性關系,希望讓伊娅受孕,間接為她生子。可受孕在那個物質和精神貧瘠的年代又是何等容易的事。但她并沒有氣餒,而是一次次讓自己沉浸在幻想中,她越渴望奇迹,就越突顯出本身的悲劇性。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伊娅的悲劇,一部分還來源于她對瑪莎的愛,她愛得越深,痛得越深。當她看到瑪莎和男友約會時,她心如刀絞。隐晦的女同之戀成為電影中的一抹亮色,但注定也是沒結果的悲劇。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這兩位互相依靠的女性處在一片巨大的荒原中,白雪皚皚,冷風蕭蕭。沒有人愛她們,她們隻有抱團取暖才能活下去。

電影非常準确地向我們呈現了那個時代的荒蕪,卻又在模糊或者省略那個時代的背景。似乎對于導演而言,比曆史本身更為重要的是它的輪廓。二戰後列甯格勒破敗的處境,正好為導演提供一個非常完美的荒原舞台。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而伊娅和瑪莎正是這個舞台上的女主角。這位生于91年的導演并沒有野心去架構宏大的曆史格局和探究苦難悲劇的根源。而是從“人”出發,展現他們在逆境下的精神狀态。

是以對于這部電影而言,舞美置景才顯得尤為重要,以此凸顯出“人”的渺小和卑微。也因而奠定了影片的基調:肅穆而壓抑。那夕陽西下時刻的昏黃色調,給整部電影蒙上一絲死亡的氣息,但整體油畫般的質感又無法不讓人如癡如醉。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全片沒有配樂,後期配音的略顯突兀使整部電影顯得極為靜谧。人們就如黑暗中的野獸,耳語,飲酒,做愛。漫漫之黑夜,面無表情的臉,冬日下的死寂,沒有知覺,趨于靜止。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他們被黑夜吞噬,與黑夜做伴。

如果說,這部電影本身像極了一頭沉睡的巨獸,那麼有幾處較為生機的場景,則好比在野獸身旁跳來跳去的小鳥。是以,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斷臂的士兵學起鳥兒展開翅膀的樣子,他渴望自由和活力,讓人欣慰,令人心憐。在我看來,這應該是電影裡最為詩意的一筆。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我們當然也會動容于伊娅和瑪莎最後的那個擁抱,在紅與綠的沖撞下,激化成一股無力傷頹的美感。她們是兩位失敗者、邊緣人,最後卻什麼都沒有得到。隻是在彼此的幻想中告慰着對方,看上去無奈又諷刺。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但她們的這種幻想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感到敬畏嗎?她們作為一個"人”,對抗的是整片荒原,她們沒有屈服,她們所做的隻是抱着一個希望活下去。

最後一廂情願的幻想,也是我一廂情願的相信:我甯願相信它是光明的未來。正如我相信人類,相信女性,相信自己。

申奧片中的俄羅斯好電影《高個兒》

文章轉載自原創作者:妳的世界幾點 (看電影看到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