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宮隆宗門斷箭,真的是天理教起義時留下的嗎?弓箭根本帶不進去,而且也找不到嘉慶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記載斷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極有可能是後天人為而有種說法是,隆宗門上的箭,其實還是遜清時期溥儀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在《金枝欲孽》即将結束的時候,孔武的結義兄弟陳爽,帶着一群天理教教徒攻入了紫禁城之中,而這段劇情也并非全然編故事,因為在清朝嘉慶十八年,的确發生過此事,上百名天理教民攻入皇宮,直逼養心殿,史稱“癸酉之變”。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年,但直到今天,紫禁城中仍舊保留着一處似乎與此相關的遺迹,那就是隆宗門匾額上那枚著名的斷箭,最廣泛的說法,就是說這枚斷箭正是當年攻入皇宮的天理教徒所留下的。

故宮隆宗門斷箭,真的是天理教起義時留下的嗎?弓箭根本帶不進去,而且也找不到嘉慶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記載斷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極有可能是後天人為而有種說法是,隆宗門上的箭,其實還是遜清時期溥儀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從景山俯瞰紫禁城

故宮隆宗門介紹:

此門是出入内廷的重要門戶之一,又稱禁門,除緊急奏事,奉旨觐見之外,王公大臣不得擅入,清嘉慶十八年,一支天理教起義軍在太監的内應下攻打至隆宗門,直逼軍機處和皇帝寝宮養心殿,門的匾額上留有當年激戰時射入的一枚箭簇。

就連故宮正式的對外介紹,說法也是這枚斷箭,是當年天理教起義軍留下的。

巍峨紫禁城,隆宗門又是内廷的重要門戶,留着這麼一枚斷箭在匾額之上,總是覺得非常的突兀,可人們覺得嘉慶帝留下這枚箭簇,就是要時刻提醒自己那一次的教訓,是以這枚箭簇始終都沒有被清理掉。

故宮隆宗門斷箭,真的是天理教起義時留下的嗎?弓箭根本帶不進去,而且也找不到嘉慶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記載斷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極有可能是後天人為而有種說法是,隆宗門上的箭,其實還是遜清時期溥儀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軍機處旁的隆宗門匾額上,有個明顯的箭簇

一切聽起來都合情合理,可卻又疑點重重。

疑點一:隆宗門上的斷箭箭尾翹起,明顯是從高處向低處射下去的,這是怎麼做到的;

疑點二:清代所有的典籍記載之中,都沒有嘉慶帝刻意保留此箭簇的描述;

疑點三:當年的天理教起義軍是蒙混入宮的,弓箭這種武器是怎麼帶進去的。

皇宮被攻破,這樣重大的事件在清代的相關資料中自然記載非常詳細,按照記錄,事件發生的當天,天理教頭目林清買通了宮中的太監,當時嘉慶帝颙琰并不在宮裡,而正在從避暑山莊趕回來的路上,是以躲過一劫,通過内應,天理教徒從東華門與西華門進入宮中,這倒是與《金枝欲孽》中強行沖入皇宮不同。

隻不過,因為當時有天理教徒與人發生口角,結果撕扯衣物的時候,露出了兵刃,被當值的侍衛看到,景運門等被迅速關閉,但此時已有不少天理教徒進入宮廷,聚集在隆宗門一帶,而得知消息的皇子綿甯火速關閉各處宮門,安排侍衛抵擋,由于力量相差懸殊,天理教徒很快就被俘獲、擊殺,計劃徹底失敗。

故宮隆宗門斷箭,真的是天理教起義時留下的嗎?弓箭根本帶不進去,而且也找不到嘉慶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記載斷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極有可能是後天人為而有種說法是,隆宗門上的箭,其實還是遜清時期溥儀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天理教起義劇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弓箭根本帶不進去,而且也找不到嘉慶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記載</h1>

從記載來看,當時的天理教徒帶進宮的兵器,主要就是刀,并且比較短,而弓箭這樣的長兵器根本就藏不住,是無法帶進宮裡的,而參與抵擋的侍衛們,主要使用的是刀與長槍,也根本就沒有使用弓箭,自然也很難說隆宗門上的箭頭是癸酉之變的時候留下的。

雖說說當年的天理教起義并沒有成功,至于嘉慶帝本身也沒有受到傷害,可皇宮被破終究非同小可,嘉慶帝引咎自責,下了罪己诏,但從頭到尾都沒有找到嘉慶帝要求在隆宗門上留個箭簇的記錄,畢竟隆宗門是内廷門戶重地,如果嘉慶帝真的有這樣的指令,内務府的記檔中絕不可能不留痕迹不予記載。

故宮隆宗門斷箭,真的是天理教起義時留下的嗎?弓箭根本帶不進去,而且也找不到嘉慶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記載斷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極有可能是後天人為而有種說法是,隆宗門上的箭,其實還是遜清時期溥儀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隆宗門老照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斷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極有可能是後天人為</h1>

原本擔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的吳空,他就曾發現隆宗門上的箭頭有怪異之處。

從箭頭方向來看,分明就是從高處往低處射下來插進去的,如果是尋常弓箭,根本無法做到,而使用弩機的話,方向也不對。

故宮幾經修繕,他也咨詢了很多當年參與過宮城修繕維護工作的老勞工,而他這才知道,當年隆宗門上可并不止這麼一枚斷箭,不僅匾額上,就連門楣、門框等地,都密密麻麻插着不少的箭頭,其中大多數的箭頭都被勞工們給清理掉了,痕迹也被抹平,但隆宗門匾額上有一支箭頭的孔洞實在太深,勞工索性又插了一支箭進去,而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何隆宗門上的箭尾為何高高翹起了。

故宮隆宗門斷箭,真的是天理教起義時留下的嗎?弓箭根本帶不進去,而且也找不到嘉慶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記載斷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極有可能是後天人為而有種說法是,隆宗門上的箭,其實還是遜清時期溥儀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紫禁城老照片

但,隆宗門上那麼多的箭,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嘉慶時期留下的?絕無可能,倘若真是當年天理教所留,絕不可能隻在隆宗門留下那麼多的箭頭,更何況此處乃内廷門戶,插得跟海膽一般,實在是不像話,嘉慶之後的道光帝、鹹豐帝等也不可能願意看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而有種說法是,隆宗門上的箭,其實還是遜清時期溥儀等皇室中人留下的</h1>

隆裕太後頒布退位诏書之後,紫禁城的那一方天地依舊是愛新覺羅家的,溥儀少不更事,經常跟一群宗室子弟胡鬧,在皇宮裡到處胡亂射箭,将隆宗門等處的匾額當成靶子,畢竟隆宗門距離養心殿很近,溥儀在這裡練習射箭也确實有可能。

故宮隆宗門斷箭,真的是天理教起義時留下的嗎?弓箭根本帶不進去,而且也找不到嘉慶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記載斷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極有可能是後天人為而有種說法是,隆宗門上的箭,其實還是遜清時期溥儀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末代皇帝溥儀

溥儀的眼神兒不好,是個超級近視眼,當年選秀的時候,他看着婉容與文繡的照片,再三對比之後,剛開始圈中了文繡作為皇後,但被端康太妃阻止,這才改成了婉容,而當溥儀見到了婉容與文繡本人之後,估計心中暗自慶幸,還好太妃阻攔了她。

由于溥儀的近視眼,是以他射箭根本瞄不準,甚至于婉容入宮的時候,原本按照傳統需要執行“射禮”,但有關諸司怕溥儀傷着婉容,是以請令太妃取消了這個環節。

其實直到今天,仍舊沒有充分的證據能夠證明,隆宗門上的箭到底從何而來,而關于隆宗門上的斷箭是天理教留下來的說法,其實最早出現在上世紀中後期,郭沫若編寫的《故宮簡介》一書之中,但也隻是個故事,沒有具體的來源。

而在書中對于斷箭的描述總結是這樣的:這是中國人民英勇鬥争的光輝遺迹!

故宮隆宗門斷箭,真的是天理教起義時留下的嗎?弓箭根本帶不進去,而且也找不到嘉慶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記載斷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極有可能是後天人為而有種說法是,隆宗門上的箭,其實還是遜清時期溥儀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清末紫禁城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