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故宫隆宗门断箭,真的是天理教起义时留下的吗?弓箭根本带不进去,而且也找不到嘉庆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记载断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极有可能是后天人为而有种说法是,隆宗门上的箭,其实还是逊清时期溥仪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在《金枝欲孽》即将结束的时候,孔武的结义兄弟陈爽,带着一群天理教教徒攻入了紫禁城之中,而这段剧情也并非全然编故事,因为在清朝嘉庆十八年,的确发生过此事,上百名天理教民攻入皇宫,直逼养心殿,史称“癸酉之变”。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但直到今天,紫禁城中仍旧保留着一处似乎与此相关的遗迹,那就是隆宗门匾额上那枚著名的断箭,最广泛的说法,就是说这枚断箭正是当年攻入皇宫的天理教徒所留下的。

故宫隆宗门断箭,真的是天理教起义时留下的吗?弓箭根本带不进去,而且也找不到嘉庆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记载断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极有可能是后天人为而有种说法是,隆宗门上的箭,其实还是逊清时期溥仪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从景山俯瞰紫禁城

故宫隆宗门介绍:

此门是出入内廷的重要门户之一,又称禁门,除紧急奏事,奉旨觐见之外,王公大臣不得擅入,清嘉庆十八年,一支天理教起义军在太监的内应下攻打至隆宗门,直逼军机处和皇帝寝宫养心殿,门的匾额上留有当年激战时射入的一枚箭簇。

就连故宫正式的对外介绍,说法也是这枚断箭,是当年天理教起义军留下的。

巍峨紫禁城,隆宗门又是内廷的重要门户,留着这么一枚断箭在匾额之上,总是觉得非常的突兀,可人们觉得嘉庆帝留下这枚箭簇,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那一次的教训,所以这枚箭簇始终都没有被清理掉。

故宫隆宗门断箭,真的是天理教起义时留下的吗?弓箭根本带不进去,而且也找不到嘉庆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记载断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极有可能是后天人为而有种说法是,隆宗门上的箭,其实还是逊清时期溥仪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军机处旁的隆宗门匾额上,有个明显的箭簇

一切听起来都合情合理,可却又疑点重重。

疑点一:隆宗门上的断箭箭尾翘起,明显是从高处向低处射下去的,这是怎么做到的;

疑点二:清代所有的典籍记载之中,都没有嘉庆帝刻意保留此箭簇的描述;

疑点三:当年的天理教起义军是蒙混入宫的,弓箭这种武器是怎么带进去的。

皇宫被攻破,这样重大的事件在清代的相关资料中自然记载非常详细,按照记录,事件发生的当天,天理教头目林清买通了宫中的太监,当时嘉庆帝颙琰并不在宫里,而正在从避暑山庄赶回来的路上,因此躲过一劫,通过内应,天理教徒从东华门与西华门进入宫中,这倒是与《金枝欲孽》中强行冲入皇宫不同。

只不过,因为当时有天理教徒与人发生口角,结果撕扯衣物的时候,露出了兵刃,被当值的侍卫看到,景运门等被迅速关闭,但此时已有不少天理教徒进入宫廷,聚集在隆宗门一带,而得知消息的皇子绵宁火速关闭各处宫门,安排侍卫抵挡,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天理教徒很快就被俘获、击杀,计划彻底失败。

故宫隆宗门断箭,真的是天理教起义时留下的吗?弓箭根本带不进去,而且也找不到嘉庆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记载断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极有可能是后天人为而有种说法是,隆宗门上的箭,其实还是逊清时期溥仪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天理教起义剧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弓箭根本带不进去,而且也找不到嘉庆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记载</h1>

从记载来看,当时的天理教徒带进宫的兵器,主要就是刀,并且比较短,而弓箭这样的长兵器根本就藏不住,是无法带进宫里的,而参与抵挡的侍卫们,主要使用的是刀与长枪,也根本就没有使用弓箭,自然也很难说隆宗门上的箭头是癸酉之变的时候留下的。

虽说说当年的天理教起义并没有成功,至于嘉庆帝本身也没有受到伤害,可皇宫被破终究非同小可,嘉庆帝引咎自责,下了罪己诏,但从头到尾都没有找到嘉庆帝要求在隆宗门上留个箭簇的记录,毕竟隆宗门是内廷门户重地,如果嘉庆帝真的有这样的命令,内务府的记档中绝不可能不留痕迹不予记载。

故宫隆宗门断箭,真的是天理教起义时留下的吗?弓箭根本带不进去,而且也找不到嘉庆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记载断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极有可能是后天人为而有种说法是,隆宗门上的箭,其实还是逊清时期溥仪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隆宗门老照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断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极有可能是后天人为</h1>

原本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的吴空,他就曾发现隆宗门上的箭头有怪异之处。

从箭头方向来看,分明就是从高处往低处射下来插进去的,如果是寻常弓箭,根本无法做到,而使用弩机的话,方向也不对。

故宫几经修缮,他也咨询了很多当年参与过宫城修缮维护工作的老工人,而他这才知道,当年隆宗门上可并不止这么一枚断箭,不仅匾额上,就连门楣、门框等地,都密密麻麻插着不少的箭头,其中大多数的箭头都被工人们给清理掉了,痕迹也被抹平,但隆宗门匾额上有一支箭头的孔洞实在太深,工人索性又插了一支箭进去,而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隆宗门上的箭尾为何高高翘起了。

故宫隆宗门断箭,真的是天理教起义时留下的吗?弓箭根本带不进去,而且也找不到嘉庆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记载断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极有可能是后天人为而有种说法是,隆宗门上的箭,其实还是逊清时期溥仪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紫禁城老照片

但,隆宗门上那么多的箭,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嘉庆时期留下的?绝无可能,倘若真是当年天理教所留,绝不可能只在隆宗门留下那么多的箭头,更何况此处乃内廷门户,插得跟海胆一般,实在是不像话,嘉庆之后的道光帝、咸丰帝等也不可能愿意看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而有种说法是,隆宗门上的箭,其实还是逊清时期溥仪等皇室中人留下的</h1>

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之后,紫禁城的那一方天地依旧是爱新觉罗家的,溥仪少不更事,经常跟一群宗室子弟胡闹,在皇宫里到处胡乱射箭,将隆宗门等处的匾额当成靶子,毕竟隆宗门距离养心殿很近,溥仪在这里练习射箭也确实有可能。

故宫隆宗门断箭,真的是天理教起义时留下的吗?弓箭根本带不进去,而且也找不到嘉庆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记载断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极有可能是后天人为而有种说法是,隆宗门上的箭,其实还是逊清时期溥仪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的眼神儿不好,是个超级近视眼,当年选秀的时候,他看着婉容与文绣的照片,再三对比之后,刚开始圈中了文绣作为皇后,但被端康太妃阻止,这才改成了婉容,而当溥仪见到了婉容与文绣本人之后,估计心中暗自庆幸,还好太妃阻拦了她。

由于溥仪的近视眼,所以他射箭根本瞄不准,甚至于婉容入宫的时候,原本按照传统需要执行“射礼”,但有关诸司怕溥仪伤着婉容,因此请令太妃取消了这个环节。

其实直到今天,仍旧没有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隆宗门上的箭到底从何而来,而关于隆宗门上的断箭是天理教留下来的说法,其实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中后期,郭沫若编写的《故宫简介》一书之中,但也只是个故事,没有具体的来源。

而在书中对于断箭的描述总结是这样的:这是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遗迹!

故宫隆宗门断箭,真的是天理教起义时留下的吗?弓箭根本带不进去,而且也找不到嘉庆帝要求保留箭簇的记载断箭的箭簇插入方向古怪,极有可能是后天人为而有种说法是,隆宗门上的箭,其实还是逊清时期溥仪等皇室中人留下的

清末紫禁城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