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家餐廳"靜悄悄",愛與溫暖卻在無聲中流淌

<h5>“蔣姐,我以前的同僚也想來您的店工作,他很勤快,隻是……他是個聾啞人。”</h5>

“啊?聾啞人找工作可不容易!那要不……讓他試試?”

餐飲店店主蔣春豔沒有想到,去年她在金山萬達海彙街開出的一家餐廳,會迎來一個又一個聾啞員工。在她之前的人生中,也沒有和聾啞人接觸的經驗。他們能适應餐廳的工作嗎?該怎樣和他們溝通呢?顧客能接受他們嗎?

開業一年多來,蔣春豔已經琢磨出了問題的答案。當聾啞員工的人數達到了店員總數的四分之三,她給餐廳起了個一目了然的新名字——無聲餐廳。

這裡沒有尋常餐廳的喧嚣,沒有時時響起的叫号聲和取菜鈴,就連落座的顧客也隻是輕聲交談。10月26日,一位網紅UP主走進店裡,拿起手機錄了一段視訊:“這裡有一種讓人心平氣和的氛圍。”

視訊加載中...

<h2>首位聾啞員工成了餐廳店長</h2>

“我們聽不見您的聲音,但我們很樂意為您服務。謝謝!”

如果不是店門口的那畫着卡通人物的宣傳闆,如果不是店内随處可見的提示牌……蔣春豔這家位于金山的小店或許和上海無數家小店并無二緻,就是一家街坊們再熟悉不過的店面——售賣牛肉煎包與各類面食。

但走進這家店,你很快能發現它的不同,相比一般餐廳的熱鬧與嘈雜,這家店有點安靜。這和這家店的服務員身份有着莫大的關系,8名店員中有6位是聾啞人。為了便于顧客們的區分,店員們的統一制服印上了各自的花名:“聾啞店長伯虎”、“聾啞員工貴妃”……

這家餐廳"靜悄悄",愛與溫暖卻在無聲中流淌

蔣春豔說,這些都是布置無聲餐廳時改進的。“以前店裡沒有特殊的提示,顧客來了喊他們,得不到回應,就來找我投訴。但我一解釋,他們就了解了,還會表示歉意,給他們豎個大拇指。”

從顧客的态度中,蔣春豔看到了社會對特殊人群的接納與認可。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支撐她堅持雇傭聾啞店員的理由。

說起來餐廳和聾啞員工的緣分,也是源自店内的老店員熊正香。被推薦的他叫周雪軍,41歲,之前就有餐飲從業經驗,隻不過做的是後廚。在熊正香口中,這位前同僚工作勤懇,每一道程式都幹淨利落,一直得到東家的好評。

這家餐廳"靜悄悄",愛與溫暖卻在無聲中流淌

那是去年11月,店裡剛剛開張一個月,正需要幫手。這樣一個人,用還是不用?蔣春豔陷入了兩難。從事餐飲業十多年,她還從來沒有想過招聘一個聾啞人當服務員。對方不會說話,能做得慣嗎?自己不會手語,怎麼和對方交流?

可要是拒絕,會不會傷了對方的自尊心?他們找工作可不容易!和夫妻商量後,蔣春豔打算試試:“先讓他試個兩三天,我給他開工資。如果行,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沒想到,笑眉笑眼的周雪軍往跟前一站,她就喜歡上了這個準員工。試工期間,她密切觀察他在後廚的操作手法,感到十分滿意:“細節比普通員工都做得好!”比如,周雪軍把下好的面撈到碗裡時,會很自然地把碗裡的水控幹再撈,幹完順手把桌面再收拾一下。

就這樣,周雪軍成了餐廳的第一位聾啞員工,花名“伯虎”。一段時間後,他的妻子也成了餐廳服務員,因為長相漂亮,被賜花名“貴妃”。之前,妻子和他在同一家餐飲店做事,但因為聾啞,隻能算個幫工。

這家餐廳"靜悄悄",愛與溫暖卻在無聲中流淌

消息傳開後,又有一些聾啞人前來應聘店員,其中包括“伯虎”的同學。考察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後,蔣春豔一一釋出了錄用通知。而“伯虎”因為表現優異,升任餐廳的店長。

<h2>點評網站上,顧客點贊“服務好”</h2>

每天的中午和晚上,是餐廳最繁忙的時段,店員們穿梭在座椅間。收拾完一張餐桌後,店員“貴妃”麻溜地來到出餐視窗,對着後廚同僚打了幾個手語,接過遞出來的發票和餐食,端到一位男士桌前。隻見她微微俯身,收起号牌,向男士微笑示意,放好餐食,前往下一張餐桌。

那裡坐着兩位女士,在擡手示意後,她露出詢問的眼神,根據對方示意,把兩碗面分别端到她們眼前,又指了指提示牌,示意對方可以自己去拿碗碟,然後招手離開。

這家餐廳"靜悄悄",愛與溫暖卻在無聲中流淌

與此同時,店長“伯虎”也在取餐視窗前忙碌。看到一個孩子突然哭鬧,“伯虎”趕緊走來,拿出糖果,笑着逗弄孩子。孩子接過糖,眼淚還在流。伯虎動作輕柔地抱起座位上的孩子,輕撫孩子脊背,等待他安靜下來。

餐飲行業競争激烈,又碰上疫情的特殊時刻,無聲餐廳的經營能維持下去嗎?

蔣春豔算過一筆賬:這樣一家小店,如果都用正常員工,隻需要6個人。但她覺得,能在做生意的同時給特殊人群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更有意義。“他們需要的不是憐憫,是自食其力的機會。”在她看來,表達愛心應該落實到具體的事項中,比如提供殘障人士就業崗位,又比如在店門口張貼海報,邀請殘障人士、80歲以上老人免費吃面。

有人質疑她招募殘障人士是為了擷取政府補貼和福利,她一笑置之。“我沒有拿過什麼補貼。政策說,錄用殘疾員工可以免稅,但我也不需要。我的賬面收支平衡,沒有盈餘,本身就沒有稅要扣。”

這家餐廳"靜悄悄",愛與溫暖卻在無聲中流淌

無聲餐廳在國内并非新鮮事,并且各有特點。而在蔣春豔的店裡,之前隻從事過後廚工作的聾啞店員紛紛走到台前,為客人提供送餐,與客人直接接觸,這也是她特意安排的。

她說:“無聲,不代表不能與客人正面接觸。他們的工作不應局限在後廚,應該鼓勵他們走出來。”

在她的店裡,有些班次的點餐、收銀工作可能就由聾啞員工負責。前來用餐的顧客指指菜單上要點的菜品,比劃一下數量,遞上錢币或者掃碼支付即可。後廚人員根據下單情況制作餐點,送餐服務員根據清單,将做好的餐點送到顧客所在座位上,帶着溫馨笑容,指指桌上的溫馨提示,提醒顧客到自助區拿取牙簽、碗碟、紙巾等小物件。無需言語交流,服務順利完成。

這家餐廳"靜悄悄",愛與溫暖卻在無聲中流淌

點評網站上,數十位顧客為這家店貼上了“服務好”的标簽。網友“july724”留言:“聾啞人的服務一點都不遜于其他人員,工作認真負責,都很好。”并為他們的自食其力點贊。網友“炸雞漢堡加可樂”覺得,雖然“進門聽不到歡迎光臨,紙巾、打包盒都是自助的,但是服務真的很貼心,還教我手語,做一個動作然後再手機上打下手語的意思”。還有網友提到了一個細節——服務員幫忙把牛筒骨上的肉分離下來,令他暖心:“真的非常周到!”

<h2>學會手語交流,讓心與心更近</h2>

“如果有一天,你能來我們店裡吃碗面,那便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援。”

為了在抖音上給無聲餐廳做宣傳,蔣春豔向聾啞員工學習了手語,錄制了視訊。

“就這幾個動作,我練了一上午,深刻體會到,沉浸在無聲世界裡的他們,為了用手語去和别人交流,學習起來是多麼辛苦和不易。”

如今的蔣春豔,已經能用基本的手語和聾啞員工進行簡單的交流。“很難想象,就在一年前,我對這種溝通方式還一無所知。”

那時,她和他們溝通工作主要依靠手機打字。她在微信工作群裡釋出任務,交代要做的事情,聾啞員工用簡潔的文字回複“好的”、“知道了”,或者進一步詢問。聊得久了,蔣春豔便發現:“尋常人也許會用複雜的語言技巧修飾自己的意圖,但他們的表達永遠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她開始欣賞這種不加任何粉飾的純粹。

這家餐廳"靜悄悄",愛與溫暖卻在無聲中流淌

而在店長“伯虎”的帶領下,聾啞員工之間自有一套交流方式,比如眼神的對視,微微的笑容,或者打個小小的手勢。“他們很默契,舉手投足間就能明白彼此的意圖。我店裡有兩個聾啞員工住得很遠,一個住在朱泾,一個住在亭林。但他們謝絕了離家更近的工作,還是願意來這裡上班,隻因為在這裡能找到夥伴,更有歸屬感。”

這家餐廳"靜悄悄",愛與溫暖卻在無聲中流淌

為了走進聾啞員工的世界,蔣春豔要求自己和普通員工都要學會手語。學會手語後,蔣春豔發現,她和他們的心更加靠近了。當他們因為生活中的困難、不被了解時,她能用手語傳遞了解和鼓勵。當她為他們坎坷的人生境遇潸然淚下時,他們也會用手語和手勢安慰她,感謝她把他們當成自己人。

“有時候我想,他們都是聰明、善良、可愛的人,隻是人生偏就缺失了這麼一點點。上天關閉了他們的一扇門,他們卻用盡全力,用雙手編織了夢想。從這點上來說,每天和他們在一起,對我的人生也是激勵。”蔣春豔紅了眼圈。

雖然無聲餐廳的經營情況談不上火爆,但蔣春豔堅持将工資、補貼、休假逐一落實。她說自己目前的最大心願,就是将無聲餐廳一直開下去。

這家餐廳"靜悄悄",愛與溫暖卻在無聲中流淌

有老顧客給蔣春豔支招,覺得可以在餐廳的飲食特色更突顯,以便吸引回頭客。也有人建議她将無聲餐廳的故事做成視訊滾動播放,讓更多顧客多些了解……面對這些老顧客傳遞過來的善意與溫暖,蔣春豔總是備受鼓舞。

“餐廳對于我是一門生意,對于這些聾啞員工則是寶貴的工作機會。他們都很樸實,隻是盡自己的努力在做事,從來沒有問我要過補貼、加班費。我跟他們說——我們是賣餐飲的,我們不賣慘,隻要這個世界能給我們一個機會,我們就會靠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去争取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來源:周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