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卧牛, 閱曆千秋,
今逢盛世, 壯志當酬!
<h1 class="pgc-h-arrow-right">卧牛城的曆史和由來</h1>
一個城市,除其正式的稱謂之外,往往還有一個别名,如濟南稱泉城,廣州稱五羊城,拉薩稱作日光城,南京稱作石頭城,成都稱芙蓉城等等。邢台市也有一個别名,叫做卧牛城,其得名已經有至少上千年的曆史了,牛,可謂邢台市的城市圖騰。
古時牛是豐收吉祥的象征。據史書記載:邢台城最早為祖乙遷邢所築,到西周時期,邢侯封國後重築,春秋時期,城被戎狄損壞,齊桓公率領曹魏援助邢國重修,戰國時期為趙國信都,建有信宮、檀台,漢代為襄國城,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勒擴修襄國城,建4子城拱衛,城内有建德宮、單于庭、太武殿、百尺樓、靈風九殿、觀雀台、顯陽殿、昆華殿等宏偉建築群。
隋唐宋金時期邢州城是州、郡、縣的治所,邢州城内外到處是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店鋪酒肆林立,唐代邢州是南青北白的白瓷生産地,類銀類雪白瓷,素有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美稱,當時邢州城是全國白瓷交易中心,号稱天下富商第一。宋金時期邢州城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商業重鎮和軍事重鎮,設有安國軍和禁軍之駐。北宋時邢州刺使郭進增修為磚石,城牆厚六丈,上可卧牛,易守難攻,城北又有牛尾河,城南又有拴牛石,故俗稱為卧牛城。沈括在《夢溪筆談》記載:邢州城,郭進守西山時築,闊六丈,可卧牛,俗呼卧牛城。一說城東有牛尾河,因名也。
元代升為順德府城,經過邢州大治,順德府成為元時全國的“首治之區,明代萬曆年間,戶部撥款修繕順德府城,城牆周長13裡20丈,高3丈6尺,厚6丈,同時築修南關城牆,關城周長7裡,高2丈2尺,基厚3丈餘,于西、南、東三面設有六個寨門。南關城内店鋪如林,商賈如雲,日進鬥金,富甲一方。為九省冠蓋通行之路,百産菁華聚會之區,煙火萬家,客商輻辏,畿南重鎮,天府娩雄。

<h1 class="pgc-h-arrow-right">卧牛城傳說1:</h1>
很久很久以前,邢台一帶山清水秀、水草豐美,百泉竟流,沃野豐饒而無人居住。一對年輕夫婦,流落至此見沃野百裡而無人煙,就定居下來,他們不辭辛苦,日出而作、辛辛勤勤而苦于沒有耕畜,後來感動天帝降黃牛來幫助他們耕種。從此生産力日盛,夫婦的後代子孫人丁繁衍,逐漸發展形成了一座大城鎮。
城鎮位于太行山前台地,易發生山洪,威脅城池安全。但據說每當山洪暴發,洪水逼城之際,便有神牛從天而降卧在邢台城頭,洪水上漲時,神牛吼一聲,城牆便長三尺,不斷的水漲城高,但洪水總是淹不到城牆上頭,神牛屢屢保佑邢台百姓得以免遭水災而安居樂業,為了紀念神牛的功績,遂以卧牛命名其城,稱作卧牛城,簡稱牛城。
<h1 class="pgc-h-arrow-right">卧牛城的傳說2:</h1>
在很久很久以前,邢台一帶土地肥沃,水草豐盛.常年在太行山上打獵的姬運、姬生兄弟倆,一天下山時,看到一頭神牛,頭南尾北,席地而卧在這裡。那時,牛是豐收吉祥的象征,于是,他倆就帶領一班人用智慧和勇敢戰勝了興風作浪的”黑龍”,然後大家就在神牛卧過的地方定居下來,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城鎮,人們親昵地稱自己的城鎮為卧牛城。
<h1 class="pgc-h-arrow-right">卧牛仿生遺迹</h1>
至今,邢台市還有很多關于牛的掌故。市南面有東牛角村,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橫穿東西,市内有牛市街,拴牛撅,牛心坑,牛蹄坑等。另外還有一些變化的地名,如南長街,北長街,傳說為神牛的腸子變化而成,原先寫的是南”腸”街,北”腸”街。市郊的叔伯營村,則是當年姬運,姬生兄弟倆居住的地方。象征”卧牛城”的雕塑,曾經橫卧在市中心,如今遷居到邢台市的達活泉公園。它象征着邢台人民善良,純樸的願望。也為邢台這座名城增添了新姿!
<h1 class="pgc-h-arrow-right">《卧牛城碑記》</h1>
邢台之為古名城也遠溯殷周竹書紀年,有商祖乙九祀圮于耿遷都于邢之說,周初封周公子于邢立邢候國,秦置信都縣,楚漢時置襄國,隋改龍岡縣,宋改邢台縣,而俗呼其城為卧牛城,至今猶存東西牛角、長街、肝巷、牛尾河諸地名及拴牛橛、牛眼井等遺址,而名勝古迹如百泉、孔橋、開元寺、清風樓、達活泉、豫讓橋、八角鴛水井等分布其間。
或問曰“城以卧牛為名何哉:?
縣志雲:“城闊二丈(筆者注:應為六丈),上可卧牛故名。”
其說不足信,城之闊足以卧牛者遍于天下而此城何以獨得斯名?
考之民間傳說卧牛城命名由來别有所本,其略雲古時某夫婦流落此間,見沃野百裡而無人煙,遂定居,日夜辛勞,而苦無耕畜,誠感天帝,降黃牛以助其耕,自是生産日殖人口日繁,遂建城郭。
又傳洪水逼城,牛卧城頭,水漲城高,百姓得免遭災難,遂以卧牛名其城。此說雖屬神話,然頗具深意,所謂天帝者,勞動人民征服自然之理想與力量之化身也,而牛之本色,樸實勤奮,利民克己,實勞動者品格之象征也, 唐柳宗元之《牛賦》,宋李綱之《詠牛詩》,現代文豪魯迅之詩文,多處于牛之可貴皆備極稱贊,蓋古今諸賢深愛牛之利人而不自私,因以自喻也, 邢人祖先以牛名城蓋亦自喻以示勤勞利世之抱耳, 言其卧者,或亦“但得衆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之意,呼:卧牛卧牛, 閱曆千秋, 今逢盛世, 壯志當酬,值此祖國中興之際,必将更加奮蹄獻禮矣,我市人民為之雕像并刻碑記其事, 意在以黃牛精神自勵緻力振興中華,吾人其勉之其勉之。
邢台市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一日
《順德府志》曰:“邢州土厚水甘,人物産于其間者多實少浮,民俗淳厚,人心古樸。質厚少文,氣勇尚義……急公後私,尚于周恤,燕趙慷慨之風猶存。” 這正是邢台“牛城”人的精神寫照,是勤勞、淳樸、善良、義勇豪放、敢于擔當的孺子牛精神。
邢台古城牆上的神牛雕像
邢台達活泉公園的卧牛城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