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祖籍肥東,被稱為“焦河北”的地方,那邊花生米炒得好。男老太太在世時潛心學習,不但将其做法成功引進到“焦河南”,并且,更酥、更香、更回味無窮。
老人家落戶盛橋後,工作之餘帶一家老小,炒花生米掙外快。老爺子的炒花生米在盛橋一帶久負盛名,很遠的人都來買,特别是常年跑運輸的司機。最遠的銷路,據說寄到了台灣。婆家人對花生米,有一種曆史淵源的很深的情結。
婆婆在時,和我講最多的,就是他們家的花生米:花生要剝出仁,大中小分類,開水燙,瀝幹,拌入合肥大奶奶從食品廠帶回的秘制香料,曬幹後,用大鹽焙。焙的時候,一定是老爺子親自掌勺。焙的火候很講究,需時大時小,竈台下的女老太太,因為不用心或不小心常被老爺子罵。老爺子最喜歡我老公燒竈,火,要大就大,要小就小,爺孫合作,是最好的合作。
這次和老公到長臨河考察,有幸見到蜂蜜花生米,嘗一口,果然不錯,立馬買了兩盒。到合柴1972,又見安徽老字号“陶永祥”号花生糖和炒花生米,久别重逢,買!必買!
晚餐,老公一邊喝酒,一邊品着花生米,一邊講家裡關于花生米的過往。而我,當夜的夢,也是關于花生米的。
早起,突然地,迫切地想複制和傳承老一輩的手藝!可我,到哪去弄那秘制香料的配方!試,一個一個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