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談談山西美食之八:晉城美食

晉城是山西的南大門之一,位于太行、太嶽山南端,中條山北麓,居于澤州盆地中央。晉城古稱"澤州",曆史悠久。但是建國以後晉城一直屬于晉東南地區,建市的時間并不長,也是一個新興城市。1983年從晉東南地區分出來後,當時首任市委書記是原任晉東南地委副書記的一位運城才子,(此處省略二百字),首任市長是大同常委宣傳部長,他的父親是一位老紅軍,當過雁北地委書記(此處省略二百字)。老市長好遊泳,十幾年前我在太原時,經常碰到七十多歲的老上司諧老伴暢遊在府西街國貿酒店五層的遊泳池,每次見我都是笑眯眯的問好,同時好在國貿酒店遊泳的還有省軍區一個司令,每次都是(此處省略一百字),人家原山西省軍區政委李布德是老紅軍(活了一百歲),1955年授銜時就是少将,遊泳的時候見到我們也是笑哈哈的。這兩位晉城的上司都已經駕鶴歸去了。

晉城在山西城市裡地域僅比陽泉大,但是經濟實力比陽泉好過許多,而且人情關系相對簡單,到晉城做官是一種享受。記得當年省裡另一副省長是晉城人。90年代有一次開省人代會時,當時他在晉中當書記,給大家推薦太谷産的龜齡集酒,用濃重的晉城口音說,喝瓦們這個酒,男人…女人…(此處省略二百字)我們哄堂大笑,說晉城人就是有文化,晉中人就想不出這些詞來。

晉城有一個金辇大酒店,裝修理念先進,幾座樓房中間有一個大天井,陽光非常充足,房間裡有大浴缸,泡澡也很友善,遊泳池,三溫暖管理水準都很高,餐廳管理也好,除了做陽城燒肝,裡個抓(餡餅),白起豆腐,晉城過油肉這些傳統晉城菜不賴,特别是早餐豐富多彩,現做雞湯哨子面,小米稠粥配酸菜極好。後來又在太原市濱河路上開了一個金辇大酒店,酸菜炒小米非常有名,在北京市洋橋開了一個金輦大酒店,生意都是很好,前年路過晉城,聽說金辇大酒店老闆由于投資房地産失敗,現在整體經營很困難,可見商場如戰場啊。

晉城有一道特色菜是巴公燒大蔥。巴公鎮位于澤州區,盛産大蔥,這種大蔥個大、香濃、辣烈、肉厚心實、質地細密,相傳慈禧太後西逃時路經澤州,地方官隆重設宴招待。但在開宴時,廚師發現慌亂之中少做了一道菜。為了免遭殺身之禍,廚師急中生智,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蔥拿來一把,幾刀切碎,燒成一道菜,端了上去,叫做燒大蔥。誰知慈禧品嘗後,認為滿桌菜中數這道菜最有味道。傳說歸傳說,慈禧西逃時并未經過晉城,但燒大蔥作為當地一道名菜,口感香軟不膩,一直流傳至今。這個菜其實應該叫蒸大蔥。做法是 把大蔥切成段,隻取蔥白,過一遍熱水,去蔥本身的嗆味,然後倒進油鍋裡炸,要大火熱油,等蔥都定型再撈出來放好,選取上好的裡脊肉切絲,加上姜絲蒜末放入油鍋裡炒,少放點料酒,加鹽加醬油翻炒出鍋,這時候把炸好的蔥段和肉放到一起擺好開始蒸,蒸是為了出味,把大蔥的香味蒸出來和肉味混合,蒸好後入盤,燒好的蔥吃起來脆的很,咬一口蔥香彌漫,肉因為和大蔥一起蒸也感染了蔥香不再有原來的油膩。

清代大才子袁枚先生說過,三輩子做官,才懂得吃穿。這和西方人講三代培養一個貴族是一個道理。北京有一個收藏大家,原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世襄先生也善于做一道名菜--世襄焖蔥,其實就是海米燒大蔥。做法是海米酌量,加水(或加酒)發好。加醬油、姜末、鹽、味精、料酒适量調成汁,取肥碩的大蔥白切段,下溫油中炸軟,撈出碼好,與調味汁下炒鍋中燒一下,使之入味即可。據著名畫家黃永玉回憶,王老這道焖蔥端上來,味道壓倒魚翅鮑魚,大家一搶而空。

當然,王世襄先生用的蔥肯定不可能巴公大蔥,因為距離太遠了,他用是京蔥,但是并非所有的大蔥都能入菜,必得是霜降之後、上凍之前,從地裡起出來的大蔥。因為隻有在地裡經了霜,蔥質才會變得脆嫩可口,也隻有這樣的大蔥,才能稱得上是上品大蔥。後來,随着氣候變暖和化肥的使用,大蔥越長越茁壯了,可是蔥白的脆嫩感不複存在。用其入馔,剝皮數層之後,依然挺拔且韌。入鍋油煸,即使炸透,用筷子夾起來一段兒,蔥段彎成U形,入口仍有嚼勁,根本不能把它嚼爛,原來那種入口即化的感覺,蕩然無存了。王世襄先生去世後,這個菜已經失傳了。

要論全省接待工作水準,我認為大同和晉城是一流的。晉城市委接待處上司也很有創意精神,從市模特大賽選取了幾名冠軍,調到接待處從事接待工作,都是幾個長腿高個美女,氣質極佳,風度翩翩,上司一來賞心悅目,無疑對晉城工作高看一眼。記得2008年到晉城開會時聚餐,上的三十年青花瓷汾酒,我喝了一口。口感不對,悄悄的對接待處長說,你的酒是不是有問題,處長說不可能呀,汾酒集團的李董事長就是我們晉城人,進的酒應該是真的,我去問一下。結果一會兒回來紅着臉悄悄跟我說。可能是有點問題,這批酒不是從汾酒廠直接進的,我們馬上換,希望您保密。我哈哈一笑說,弟兄們都不容易,趕緊換吧,别把上司喝出問題就行。那幾個美女的效率實在是高,不到五分鐘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把桌上的酒全換了,可見其管理水準之到位。歲月是把殺豬刀啊,十餘年過去了,美女們不知道會不會都變成廣場舞大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