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縣,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長治市西北部,地處太嶽山東麓,東連沁縣,南接屯留、安澤縣,西鄰霍州市、古縣、靈石縣,北靠介休市、平遙縣,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沁源縣要品嘗一下的6道地方美食。
1、莜面栲栳栳
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細作的美食,因其形狀象“笆鬥”,民間叫“栳栳”。它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完美結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湯,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道地道的美味佳肴。

2、油糕
沁源的油糕是百姓離不了的美食之一,又叫炸糕,也是多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在當地一般常見于逢年過節或款待親朋好友時,特别是婚慶宴席中,盛在碟中,每碟十片,食用時佐以白糖和粉湯,味道甚佳。油糕色澤金黃、細膩柔軟,經久而不變色不變質,屬天然有機食品。
3、夾糖子
沁源人民獨創的一種美食,“夾糖子”将白面與粗糧融合起來,配料為軟米面、白面、紅糖。“夾糖子”(有的地方也叫“麻糖子”)是沁源人過春節時普遍制作的一種地方風味食品,舊時農村家中做食,是比較高檔的油炸食品,由于沁源南北距離遠,各地在制作時方法不一,做出的“夾糖子”風味不一,有的軟而甜,有的脆而香,有的宜蒸後放糖食用,有的宜火烤後當幹糧吃,在各地不同的風格中,聰子峪鄉一帶的“夾糖子”比較有代表性。
4、沁源花馍
沁源花馍也是當地一大特色,流傳至今有它獨特的魅力。花馍是中國民間面塑品,因花式各樣而命名。在沁源逢年節都要蒸制花馍,如春節蒸大饅、棗花 、元寶人 、元寶籃;正月十五做面盞、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雞、面豬等 ;清明節捏面為燕;出嫁女兒給娘家送“面魚”,象征豐收 ;也有女兒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頭馄饨;寒食節上墳時用“蛇盤盤”以示消災;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嬰兒滿月做“囫囵”謂之“龍鳳呈祥”、“猛虎驅邪”;老人祝壽用“大壽桃”等等。花馍在沁源依不同歲時和用途有各種形式。
5、八大碗
八大碗,自古流傳至今,菜品經過歲月流傳,色澤味逐漸優化,八大碗成了高大上的待客行禮之大餐。在沁源八大碗由燒肉、小酥肉、丸子、粉條、金針等當地特色食材制作而成。在古代,很少能吃到正宗的八大碗,隻有在富裕的家庭中才能湊齊八大碗所需的各種食材。而如今在沁源遇到逢年過節等喜事變少不了這八大碗,這道菜,您來了沁源可千萬不要錯過。
6、沁源煎餅
沁源的煎餅長久以來一直深受群眾喜愛。煎餅制作是将五谷雜糧磨成面糊,倒入燒熱的鏊子,用煎餅筢子攤平烙制而成。煎餅種類較多。從原料上看,有米面煎餅、豆面煎餅、玉米面煎餅、高粱面煎餅、地瓜面煎餅等等;按口味不同,有鹹煎餅、酸煎餅、甜煎餅、五香煎餅等等。煎餅不易變質,易儲存。卷以小菜而食,則風味别緻。來了沁源,您可千萬記得要嘗一嘗道地的雜糧煎餅。
以上是給大家分享的沁源縣的6道地方美食,味道都很不錯,到沁源縣的朋友可以找找嘗嘗,歡迎沁源縣的朋友給留言進行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緻力于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