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草不黃俗話說268:整不煞角和整死幺台 一、割殺 二、幺台(一) 三、解釋 四、“三幺台”和“吆台”

筆者在“在山居主俗話說”27《半天整不“煞角”》中談到:“煞角”是“賸(剩)→殘煞殺→煞殺”“竟罄→幹竭腳→竭腳”兩個同義複詞演變的結果。也就是說“煞角”是同義複詞。如果我們再看一下“割殺”,那就更會相信筆者不是打胡亂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 一、割殺</h1>

【割殺】①包買剩貨。晉語,山西忻州、石樓、陽曲、孝義、柳林、長子、長治。②了結。晉語,山西平遙:沒~。

“割”在方言中有“買賣”的意思,如川渝有“打酒割肉”的說法。“割”屬于“(貝旬)镪營→锾環镮金割→割沽購價回彙”組系。

【(貝旬)】《玉篇·貝部》:“貨也。”火營切,平清曉。戶扃切。《集韻》葵營切。

“包買剩貨”,實際上是“買剩貨”。也就是“煞角”可以倒過來說,隻不過山西作“割殺”罷了。這算是對那篇文章的補充。

川渝還有個詞“幺台”,值得談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7"> 二、幺台(一)</h1>

川渝稱結束、完結、下台、垮台,大緻有“收秤”“收刀檢卦”“洗碗兒”等。近年時興“下課”“放學”等。“下課”大概跟成都李伯清的“散打”言子有關。“放學”則是從“下課”類推出來的。

當然,說得最多的是“幺台”。關聯詞是“幺不到台”。廣安還有“捏屁[yé/niépī]幺台”的說法。

【收秤】源于做買賣。收起秤杆表示“歇業”,引申為完結、終了。

【收刀檢卦】源于江湖賣藝。“檢”,收檢,藏也。“卦”,打卦用的竹塊,占蔔工具。

【洗碗兒】洗碗是吃飯過程的最後一道工具。

【幺台】戲結束,引申為了結,完結。西南官話,四川成都、重慶。◇唐樞《蜀籁》:“時來運來走攏就~。”故事《還我雙腿》:“焱華,還要把細呀,事情怕還沒有~喲!”貴州遵義:看你郎個(怎麼)~法?貴州桐梓、沿河。雲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證˙釋詞》:“昭人謂事已完結曰~……惟用此語略帶輕蔑之象。”(漢語方言大詞典)

【幺台】①專指演戲結束:等戲~後,我們去一家酒館消夜吧。②泛指事情的結束:眼看天快黑了,大家隻好把這件事草草~了事。③引申指垮台、下台:你問那個大胡子生産隊長啊?嗨!文革一結束他就跟倒~了。【按】“幺台”之訓“結束”,本戲劇的最後一幕。《爾雅˙釋獸》“幺”郭璞注:“最後生者俗呼為幺豚。”引申之,凡排行最末或最後者均稱“幺”。“台”,本指用土築成四方形的高而平得建築物。《說文˙至部》:“臺,觀,四方而高者。”俗凡四方高而平者皆曰臺,不專指土。就是地方演戲均要臨時塔〔搭〕一方台作表演場地,是以“台”便作了戲劇的量詞,稱每一次戲劇表演為一台戲。幺者,既謂最末、最後,則“幺台戲”即為最末、最後一場戲,也就意味着演出即将結束;故“幺台”訓為演戲結束,引申為一切事完結之義。戲劇結束,演員走下戲台,故“幺台”又賦予下台、垮台等比喻義。而“幺不到台”自然是沒法結束,下不了台了。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證》謂幺台曰“此蜀中人語。幺台者,謂演戲已結束之義。台者,戲台,因之每一戲曰一台戲;幺者,西南人謂末了結尾之方言,故幺台乃一事之詞語,引申為一切事完結之象。”此說頗确,并引章太炎寫作“要待”,曰“《詩˙鄭風》:倡予要女。傳:要,成也。《爾雅》:止,待也,止為待,待亦為止。重慶謂終了為要待,待讀如台。按今昭人亦有是語。”可見“幺台”之語已不獨為重慶話也。至于章氏寫作“要待”,可備一說。

【幺台戲】①最後一出戲。②比喻事情的末尾階段;這都是“~”了,你才摸起來,今天該罰你。

詳細的還可參蔣宗福先生《四川方言詞語續考》。“幺台”跟“戲劇”關聯,民國《巴縣志》也這樣講。這一部分是向仙樵(楚)先生撰寫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8"> 三、解釋</h1>

(一)“幺台”可能是聯合式同義複詞

我們認為,從“煞角、割殺”推測, “幺台”可能不是動賓式,而應該是聯合式同義複詞。解釋與“戲劇、戲台”有關,可能隻是表面現象,或是受了“台”的蒙蔽。

當然有人會反駁,既然“幺台”是同義複詞,那為何又能叫“幺不到台”呢?這不奇怪,還不是可以說“煞不倒角”、“結不倒束”嗎?我們看看這個詞“幽台”。

(二)幽台

【幽台】墳墓。長夜俄看月,~不掩泉。(明高啟《盜發漢侍中許彧墓》詩)

幽台,潛藏之地也。潛藏幽暗之地,暗含“結束”之義。

(三)“台”的可能含義

【台】藏;存。①冀魯官話,河北井陉。②中原官話,山西商縣張家原:你把東西~到啥地方去啦?③晉語,陝西綏德:他把書~了,我尋不上|你把錢兒~到哪裡了?陝西北部:聽見白軍來,東西往盡~。

【擡】收藏。①冀魯官話。河北完縣。1934年《完縣志》:“起來,猶言收藏也。”河北石家莊:把糧食~起來了可不行!河北昌黎、玉田。②中原官話,陝西西安、陝西汾西、吉縣。③晉語。陝西綏德、山西太原。◇孔厥《一個女人翻身的故事》:“小時候不要問的話,到現在。”

“台”潛藏義,源自“藏潛→潛存→”。

(四)“幺”的可能含義

“幺”可能是“幽、奧”等的記音字。

【奧】《廣雅·釋诂四》“奧,藏也”王念孫疏證:“奧之言幽也。”《國語·周語中》“野無奧草”韋昭注、《大戴禮記·千乘》“為奧可久”王聘珍解诂:“奧,深也。”

“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顔師古注引張晏曰:“奧,幽也。”(漢書·王褒傳)

它們是“奄弇掩暗影→奄弇掩暗案(按,下也)→幽幺”這個組系。“幺台”跟“幽深 幽沉 幽潛→幽深 幽沉 幽潛→幽台”等關聯,是“潛藏”義,跟收刀檢卦情形相同。

浙江甯波稱“偷偷進出”為“乙”,“夜行竊賊”為“乙必賊”,“乙”與“隐”“乚”“衣”(“衣”之為言隐也)關聯,都可進入“幽奧”系(“必”,蔽也)。

(五)幺、台:盡也

還有一種可能:幺、台,盡也。我們看“幺灘”:

【幺灘】(赤水)①結束。[另收秤。]②中間。(貴州漢語特色詞語彙編)

川渝的【下攤】,既有“(身體)無法挽救”,也有“結束”的意思。是以,“灘、攤”可能是“單、灘”。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灘”,“灘”謂“盡也”。它們屬于“铤終→殚單痑灘勯→待止台遲”。江西玉山(吳語)“台,晚也,遲也”當納入此系方能解釋。

“幺”,盡也。屬于“央奄→奄屋欲→已業欲”

【奄】:“奄有四海”蔡沈集傳:“奄,盡也。”(書˙大禹谟)衣儉切,上琰影。談部。

按:無yàn:川渝無止境、無停歇。那個娃兒噘人無yàn;整死人無yàn。yàn一般作“厭”(厭膩為過渡之滿足,也含止境之義)。可能當以“奄”(方言中恐有濁聲一讀)為是。

【敔】敔者,止樂之器。(宋孫奕《履齋示兒編·字說·字異而義同》)

“敔,終也”陳立疏證:“衙有止義,故後世職員駐劄,通謂之衙。”(白虎通義·釋樂)五稼反

【圄】:《禮記·月令》“省囹圄”孔穎達疏引蔡雲、唐柳宗元《時令論上》“省囹圄”蔣之翹輯注:“圄,止也。”魚巨切,上語疑。魚部。

“幺”與“欲”“敔”“圄”關聯。此系詞是影母、以母、疑母在後世的合流。“幺台”當以“結束,盡也”為主;潛藏亦是一種“結束”。

【落台】收場;完了。吳語,上海。《儒林外史》第五回:“這是才得~,才得個耳根清淨。”浙江青田、金華岩下:這起事幹我和會~(這事兒我跟你沒完)。

落,落後、落末之“落”,完結】結束也(在山居主俗話說”38-39《幺落巴,結大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3"> 四、“三幺台”和“吆台”</h1>

(一)“三幺台”宴席

仡佬族的“三幺台”習俗,“三”,指的是三台席,即茶席、酒席和飯席。“幺台”,正安、道真、務川一帶地域土語,“結束”或“完成”的意思。“三幺台”,意思是一次宴席,要經過茶席、酒席、飯席才結束,故稱“三幺台”。“三幺台”習俗,流布于黔北的正安縣、道真、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部分地區。(360百科)

頗疑“三幺台”之“幺”,是“肴”的記音字。“三幺台”,三台肴宴也。“三幺台”之“幺台”解釋成“煞角”之幺台,恐怕是誤會。請看川渝的“幺台”“幺師、幺厮”。

【幺台】工間休息時所用的點心。西南官話,四川成都:農忙栽秧時,一般上、下午都要辦一個。四川達縣。

這個“幺台”,類似于廣安一帶的“打腰站”之“腰站”:餓忙了,趕快吃點東西打個腰站。就是吃點點心可以“點心”(穩心,定心)。

【幺師】特指店中燒火煮飯的人。西南官話,四川南川。1931年《南川縣志》:“稱店中執吹爨者曰~,本呼火老幺。”

恐怕“幺師”,一方面是“幺厮”,類似于打雜的“幺二”(幺人,地位微末之人)、上海的“幺三”(三散→傻→厮),一方面還是“肴師”。服務人員“幺師”“幺厮”用例如下:

【幺師】舊時旅館、飯店的服務人員。四川成都。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四章:“~一面疊鋪蓋,一面說:‘到歇的時候,你客夥在櫃子上寫了号,再抱鋪蓋。’”

【幺厮】由閃有小聰明眼光的~使着欺負鄉下人的臉色,引我到陰暗的一個小房間裡。(艾蕪《人生哲學第一課》)

(二)吆台

廬劇,原名倒七戲,又稱小倒戲、小戲,另有别稱花籃戲、采茶戲、燈戲、二小戲、三小戲、和州戲、倒祭戲、稻季戲等,流行于安徽省江淮之間的皖西、皖中和江南部分地區 ,是在大别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廬劇的傳統唱腔分主調和花腔兩部分。

廬劇唱腔闆式豐富,落闆常有幫腔,滿台齊唱,稱為“吆台”。

這個“齊唱”的滿堂“吆台”,大概要了解成“一[yāo]台”才足以達意:“一”,全也(一心一意),将“一[yī]”變讀為[yāo],是顧炎武已經說過民間的慣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