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栗園村黑油門裡的傳說
黑油門裡的傳說很多,可惜我掌握的很少,這些傳說因無人整理,知道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寫的隻是聽說的,也可能不确切。現将我聽說的,見到的整理了一下,不對的望了解的人,給以更正,補充!
這也是村裡的一部分曆史,望能記載下來!
娘家村舊貌換新顔,很美!

2019年12月,黑油門胡同鋪成水泥路,告别了泥土路。
黑油門的傳說
我們這條胡同的房子都是青磚到頂的瓦房,是村裡的标志性建築胡同西面的房子也很雄偉壯觀,建的都很講究。我家對門也是青磚到頂的二層樓兩樓像一對親兄弟各有特色,交相輝映,很是氣派!(遺憾地是西片房子多數已倒塌)。當年這條胡同稱黑油門胡同,我就是這其中一家的後代。黑油門還有一個動人心弦的傳說.....
因來到這裡定居的老老爺爺,據說他地位很高,但性格有點桀骜不馴,他把胡同的大門,家中的大門都漆成紅色,不知誰告了禦狀,這還了得,那時隻有皇家才能挂紅漆,這不是分明和皇上分庭抗禮嗎!皇上下令派人查實,違者就要滿門抄斬!
消息傳來,家族一片驚慌!
這位老老爺爺的确神通廣大,為了全族人的生存,他了疏通了方方面的關系,了解掌握了皇帝查實此事的動向,收買了有關人員。
關鍵時刻,一位常年在這裡幹活的姓鄭的老木工帶領工匠,連續奮戰,在一夜之間都讓胡同和家中的門由紅門變成黑油門!皇帝派來的人,看到的是黑光閃閃的門,全家族化險為夷!告密者被以誣告罪論處,遭滿門抄斬!從此人們稱這條胡同為黑油門胡同,從此黑油門家的人把這位姓鄭的老木匠作為救命恩人敬着,老人去世後,專刻了他的神像,祖祖輩輩把他當神供奉着....
年輕時,為了證明老人的傳說,當胡同的大門壞了後,我專揀了些回家,用刀刻那些漆,底層确實是紅色。我認為這傳說是真的!
我們這個家族雖然曾顯赫過,但到了近代就沒落了,民國年代早已一貧如洗,隻有這對獅子還能證明他曾經的輝煌!我們雖住獅子把門家,可是地道地道的貧農!曾經的輝煌對我們可隻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啊!
我記事後,隻知道這獅子大門和古樓,是我老爺爺的住宅。我老爺爺有六個兒子都是文武秀才。
老大,是李兆爽大爺的父親,是文秀才。
老二,是李嘉年,是我爺爺,是文秀才,有三個兒子:李兆森,李兆藩(我父親),李兆民。
老三,是武秀才,李予貴是他孫子,就是現在李宗信這一家
老四,是文秀才,兒子是:李兆芬,李兆昌,李兆茂李兆鳳這一家人。
老五,武秀才,是李兆桐一家人。
老六,是文秀才,兒子:李兆祚,即現在李予永一家人。
黑油門胡同的人,現已與舊時不同,住家已雜,新中國建立後,雖各自有家庭,但一直都相處的很好大家有事互幫互助,互謙互讓,似一個大家庭!我的斜對門,對我這個家庭就幫助很大,尤其我家最困難的時期缺錢借給錢,屋漏了李宗剛親自爬上屋給修。他家也是書香門弟出了多位大學生,中專生。這胡同的人在當地不少都小有名氣。醫生,教師,軍官,記者,幹部,種田能手等都很為村裡增光添彩!
這條胡同據我所知,還有局級,正處級幹部,他們不讓公開是以不便說明,黑油門裡人才輩出,這點也名聲在外!
李玉梅撰文(原名李予美)
著名書畫家李宗玮是黑油門胡同裡的人,是最出彩的人之一!
這是李宗玮寫碑文
李宗琦是宗玮的哥哥,他們是黑油門胡同裡的後代,都是事業的成功者,忠孝文化的熱心傳承者,他的書畫也很厲害,這是曆城區離退休老幹部書法協會會長。他們為南栗園增光添彩。為他哥倆點贊!
黑油門裡的人在保衛祖國,保衛家園中,也不含糊!我當家的三個叔叔李兆昌,李兆茂,李兆鳳在抗日戰争中都參加了八路軍,上了戰場勇敢與鬼子拚殺!他們的行為激怒了鬼子漢奸,我奶奶被鬼子活活殺死!這家是滿門忠烈!
三個叔叔在解放戰争和祖國建設中,仍發揚了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戰鬥奉獻了一生!我們永遠向他們學習緻敬!!!
李予宏就是我叔叔家的後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出色的人才!
解放後,黑油門裡的後代參軍保衛祖國的大有人在,光團級幹部就有多名!還有戰鬥在公安戰線上的老局長,年輕刑警等,我叔伯哥的兒子就是為保護人民财産與歹徒英勇博鬥,犧牲了年輕的生命!黑油門裡人才,英雄輩出!!!
這是黑油門裡的後人李玉宏的書法!
這是村裡标志建築古樓,眺望者是現任書記李兆輝。(照片來自部落格)
靜雅攝影
古樓古韻顯古風
建築年代難說清
古樸典雅人人頌
古代文化藏樓中
南栗園村很聞名
标志建築指路明
遊子回鄉遠處望
古樓入眼心翻騰
腳下生風如飛燕
宛如撲進母懷中
☆☆☆☆☆☆☆
天打雷擊仍屹立
風吹雨澆韻味濃
自然力量沒摧毀
數百年來露峥嵘
破解先人智慧謎
如毀今朝無依據
這片建築故事多
優秀文化要繼承
鬼子進村民藏樓
抗日戰争顯神通
樓上樓下通道地
護民安全立奇功
解放濟南傷病員
集中黑油門大廳
為其遮風又擋雨
見證了戰鬥英雄
南栗園村是奇村
仔細研究底蘊豐
活生生的好教材
保護古迹民稱頌!
李玉梅随筆
以下照片是李予立提供
一對獅子威嚴地守着家門!讓邪惡鬼祟望而生畏!
看這古樓不但氣派還蠻有古韻!(李予立攝)
這是大門門樓相似的風格。
這是家中大廳房的花脊。
廳名叫:貞壽書堂
我家大部分成員,除母親外可都是高中以上文化水準,這門裡出了三個大學生,兩個中專生,一個高中生,都戰鬥在祖國各條戰線上,為祖國的繁榮強大而奮鬥着!
門裡是這家的大女兒,是上過湖北電視台的号稱李時珍老太太,用野菜養生現年過九十三歲!
這是這家第一位大學生和她女兒。
李玉梅(原名李予美),1946年9月生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聖井街道辦南栗園村,1968年上半年建立三結合上司班子革委會至1971年初負責主持村裡工作,當時文革村裡派鬥嚴重非常混亂,能團結大多數,迅速扭轉局勢,抓革命促生産,将村管理的井井有條,團結和諧。她為村裡拉上了電,她用所學知識引導村民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修大寨田,科學種田,一舉摘掉了解放後一苴吃返銷糧的落後帽子。在70年冬當時寨子管區上司讓他帶領南栗園村、小冶、周家、郭家四個村的民工,參加章丘修繡平幹渠水利的大會戰,她與四村幹群上下團結奮戰,在公社奪了三項獎,高姿态将鑲有獎狀的鏡框給了其他三村,沒想到在全縣總慶功大會上,她上了主席台,得了個大獎狀,并事績被登上了縣《繡江報》和被縣有線廣播全縣播出。此時正好大學恢複招生,她因表現突出,成為首批工農兵大學生,1973年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配置設定到章丘七中,後調到山東明水鋁土礦,是濟鋼總公司優秀科技工作者。由于勤奮好學,文學方面有一定造詣,在30家報刊雜志和選集中發表各種體裁的文章,多篇文章獲獎。還是山東冶金報優秀記者。事迹上過中國冶金報,章丘電台也錄過她的專題片。章丘作協專門對她的報告文學進行了研讨。是兩級作家協會會員。她無任何關糸,全憑幹出來的!
李予立,1949年生,1968年入伍,退伍到萊蕪市魯中冶金礦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帶薪上大學,是這家的第二個大學生,任過魯礦集團公司井巷工程公司紀委書記,公司黨校副校長,職工教育訓練中心主任,電大校長,97年任魯礦集團張家窪鐵礦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享受正處級待遇。2009年退休。
這是李家的傳承人!
三位姑娘,一位帥哥!
李予立與他姐妹們合影!
母親,外甥女,小女兒
大女婿二女婿
李耀宗撰稿
老宅
老宅如今隻是座空宅,是我幼年生活過的地方。老宅後面是幢古樓,據說建于明清,早已無人居住。樓的對面原是一面高大的山牆,現已倒塌。一樓一牆之間是一條狹窄的胡同,人行走其間,便會産生莫名的壓抑,繼而滋生恐懼之心。夜晚沒有燈,一片漆黑。倘若逢月明,透過樹葉便會照射出斑駁的光影。樓頂有夜貓子和野鴿子栖息,偶爾發出低沉的鳴叫聲,此時關于鬼怪的傳說便會在腦中蜂擁而至。在老宅生活的那段時間,卻沒有看到過古樓裡面的樣子,也沒有看到過有人進入其中,如今古樓依然是村裡的地标。老宅大門前的兩頭石獅子是我們幼時的玩伴,騎在獅子身上便會有大将軍般的威風。時間長了,獅子身上光滑了許多,有了青玉般的光彩。從老宅中走出了幾代人,如今他就像一個完成了使命的老人,靜靜地守在那裡,從未離開過。
李華宗(這是第三位大學生!)
李岱宗(大學生)
妹妹一家人,外甥也是大學大學生。
姐姐和4個小朋友,這4位也是大學和中專生,現都年近40歲了!
情系忠孝一家人
風塵仆仆祭祖魂
矢志不渝家國情
祖根源自黑油門
詩書傳家貴有志
耕讀業世見誠心
緬懷先祖多懿德
輝煌鑄就栗園村
2021年4月4日清明節李宗順見我93歲姐姐從武漢回南栗園村,姐弟妹三家共11人,老少三代去忠孝園祭拜英靈有感而發!
陽光照耀下的古樓!
傳說二:
濟南市聖井街道辦事處南栗園村,是遠近聞名的孝子村,我就是這村裡土生土長的人。孝子村之是以曾經全國聞名,是因為清朝雍正年間出了個孝子老爺爺李之紳。
孝子老爺爺的母親三十餘年疾病纏身,他無微不至的關心侍奉,從不嫌煩,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孝子老爺三十餘年如一日,真的世界上能做到的少之又少!沒照顧過老人的沒親身體會,不知這過程的艱辛,照顧老人真不是容易的事,是以消耗自己縮短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的,久病床前無孝子,很多情況不是孩子不孝,而是老人折騰的讓人受不了!老人有病難受控制不住,有的他自己也病得不知幹了些啥,病态千奇百怪,誰也沒辦法。隻能千辛萬苦,千萬百計,将老人的痛苦降到最低!
老人再折騰,你再受不了,也要盡一切努力,因老人曾經生育你,他們也為你付出了一切,父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誰不愛自己父母?!人都是有良心,會感恩的!大逆不道之人是極少的!何況孝子老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一直受着孝子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孝子爺每天早早跑到母親家請早安,喂飯淨身擦屎端尿,照料好母親後,再回來教書,不管春夏秋冬還是風霜雨雪,從沒間斷,他一邊教書一邊照顧母親,直到母親去世。想想其中的艱辛,不得不佩服這位孝子老爺!!!
還有更感天動地的事!為了千方百計給母親治好病,郎中說要用鮮人肉做藥引子,好一個孝子爺,他竟好不猶豫地讓從他腿上割下一塊肉!這一點又有誰能做到?!隻有天下孝子能做到!!!真是驚天地泣鬼神!!!
母親去世,他親自去墓地守墓,陪伴母親三年,每天他都為母親向墳頭兜土,三年母親的墳變成遠近無比的大墳塚。這一舉動又有幾人能做到?!聚水成河,聚沙成塔!一兜土一兜土堆那麼大那麼高,像座小山,真是震撼人心!年輕時我爬到頂都很費勁,現在打死我也爬不上去了!
他的事迹到處傳頌,最後傳到清朝雍正皇帝耳中,皇帝深受感動,下令封他為天下孝子,享六品奉祿.揚名全國!孝子老爺逝世後,據傳說乾隆皇帝命人給他修的孝子牌坊,一直從墓地建到莊外,村西頭這座最宏偉壯觀,牌坊名《孝義端廉坊》,上刻着聖旨二字,中間走車兩邊走人,小時常在那爬着玩。
老天也被感動,從不降災給附近居民!山洪暴發繞道走,冰雹從不砸這片土地,四鄰八村到現在都一直傳着這句話:南栗園的孝子老爺,雙臂一伸護着方圓18裡的土地!
軍人受感動,不管共産黨的軍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路過此地,都會下馬對着這個村敬禮!
在孝子老爺的影響下,從古到今,村裡人一直堅守忠孝禮義。村裡人對國忠誠,勇于奉獻!在家尊老愛幼,鄰裡互幫互助,民風純正。
曆代村上司都傳承了村裡的孝道文化。現任書記李兆輝,做的更出色,他上司重修了孝子墓和墳上的孝子牌坊。并大力宣傳孝子文化,教育村民傳承,發揚孝子老爺的精神,古為今用,為實作美麗鄉村多貢獻!不僅做到鄉村環境美,還要做到人人心靈美!
大力宣傳孝子文化,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中國的優秀文化遺産應該發揚廣大!傳統美德不能丟!
這個村很有文化底蘊,不僅九龍大鼓非常有名,人傑地靈,名人志士也不少,古代有抗倭将軍,近代有抗日志士和英雄母親,還有在解放戰争中的三大戰役,渡江作戰和抗美援朝中功勳卓著的英雄!現代有優秀的解放軍官兵,有為人民利益犧牲的英烈,有多名成就突出的團級以上幹部,局級,處級以上幹部還真不少。有各條戰線上的專家,有作家,有優秀記者,有書法家,有教育,醫學界骨幹等,南栗園村真的是人才濟濟!由于長年缺乏人們去挖掘和記載,真的快要失傳了,因知情的人越來越少,幸虧出了個好書記,正竭盡全力挖掘弘揚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産,在此為李兆輝書記點贊!!!!!!
2019年3月3日在家中原創。李玉梅(原名李予美)
南栗園村的資料
下文是李嘉寶,李予強,李宗順等合作成果。李宗順主筆!
南栗園村綜合大事記
聖井街道南栗園村自明代永樂二年(1404)由河北棗強遷徙而來,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曆史。根據李氏族譜記載,古代村内有被明、清兩朝皇帝敇封的忠臣和孝子,進而成為遠近聞名的忠孝文化村。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南栗園村人民經曆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曆史巨變,由一個貧窮饑寒的不足千人的蕭條蔬落窮村,變為如今有1786人,經濟增長逐年翻倍的富裕幸福快樂村。期間發生的主要大事綜合如下。
一、1949-1978年
1949至1951年,南栗園村首任村長李德泉(李兆肥)。組織上司村民鬥地主、分田地。
1954年,南栗園村大隊長、副大隊長由李嘉祥、李予茂擔任。開展互助組、統購統銷工作。
1955-1965年,村黨支部書記李宗領。先後進行合作社、反右派鬥争、大煉鋼鐵運動,組織村民修建了西河堐水庫。
1966年村黨支部書記李予維。
1967-1968年村“革委會”主任李予樞。
1968年-1971年村“革委會”主任李予美主持工作。迅速扭轉了混亂局面,帶領群衆科學種田,摘掉了吃返銷糧的落後帽子,1970年建立了變電室,使全村第一次通上電,解決了生活用電和農田灌溉問題。由于強力打擊了慣偷,使全村風正氣順,夜不閉戶。
70年冬季,在全縣修繡平幹渠的水利大會戰中,帶領本村和鄰3村民工,奪得了公社和全縣的兩個大獎。事迹上了繡江日報和縣有線廣播。
1972年李予維任黨支部書記。
1973-1975年村黨支部書記李宗煥。
1976-1979年村黨支部書記李兆健。
二、1978-2012年
1979-1980年村黨支部書記王青山。
1981-2006年,村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李宗銀。期間帶領群衆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争取上級支援和民間資金,建起了第一個磚廠;總結經驗,擴大經營,建立了第二磚廠,為村莊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1986年修建自來水管道,使千家萬戶喝上了清澈淋漓的自來水;建立一至六年級規模的新校舍,将村南的學校遷到交通友善的村北;協調交通部門并争取上級撥款,調直城(城角頭)、宋(宋上)路,使之成為經過南栗園村西、且貫通經十東路與世紀大道的交通要道,借勢打造了南栗園村西商業街,造福父老鄉親,助推了經濟社會的發展;2005年完成了舊村改造規劃圖紙設計;從1996到2006年,扁鼓隊先後十次參加章丘百脈彙演,并連續獲得金獎。
2006年村黨支部書記李宗永。
2007-2010年村委會主任李宗明。
2010年村黨支部書記李嘉寶。建立村西變壓器,解決超負荷用電問題。
三、2012-2020年
2010-2020年村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李兆輝。寄托着全體村民的期望,滿載着上級上司的信任,開展了一系列鄉村振興計劃。
2011年,争取資金110萬元,将運輸車輛壓壞的村西商業街重新鋪設瀝青路面。
2011年9月,南栗園村扁鼓獲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2012年9月23日,邀請部分上司和專家學者到村,研讨忠孝文化建設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保護問題。
2013年清明節,舉行重封孝子墓、重樹孝子碑儀式,将孝子精神發揚光大。章丘區原人大副主任李萬百、山師大曆史學博士生導師田海林、山師大文學院黨委書記、書法繪畫研究所所長李宗玮(南栗園村後裔)、聖井街道部分上司光臨現場,全體村民參加。
2014年清明節,舉行重建孝子坊儀式,參加人員同上。
2014年國慶節,新增村東健身小廣場一處,同時對其他幾處活動廣場更換新的健身器材。
2015年清明節,根據族譜記載,樹立孝婦碑(坊)。儀式及參加人員同上。
2016年重新鋪設自來水管網,淘汰老化破損的管道,更換水泵,增容加壓,保障村民生活用水。
2019年建立《忠孝園》。是年清明節,根據《李氏族譜》記載,為抗倭英雄、四世族李繼孜建立紀念碑,題名《明代濟南衛左所昭毅将軍李繼孜紀念碑》,使《忠孝園》成為集忠義和孝道為一體的家國情懷教育基地,并将其申報為章丘區非物質文化遺産。
2019年5月至年底,改造旱廁100餘個,并達到市、區的驗收标準。
同時實施天然氣入戶工程,使全村500戶村民使用上了既取暖又做飯的清潔環保天然氣。
2019年10月,在上級政策的扶持下,投資350萬元實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至2020年4月,共鋪設地下管網6000餘米,完成硬化路面8000餘米,共計20000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提升了幸福指數。
2020年春節,舉村上下衆志成城,抗擊新冠病毒疫情,打赢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
2020年建立村南、村西兩處健身小廣場什600平方米,安裝體育健身器材20件。
2020年8月,投資15萬元,建南栗園村曆史文化展室,将古村貌展現在沙盤之上,成為凝聚人心,不忘鄉愁的教育場地。
2020年12月23日,在毛主席誕辰127周年到來之邵,修複村北大影壁,将毛主席畫像重新回歸,并舉行隆重紀念儀式,使紅色文化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