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飄香溢海珠書畫聯展作品集》序
文/秦建中
海珠物阜人娴,自古繁華之地,為南國商都之重鎮,古稱“花洲”,素馨之譽也;又稱河南,源于舊制,亦珠水之南也;因書畫名重嶺南,緣展都聲傳盛世,斯藝者不忘初心,敢于擔當,而興于時代者也。昔有“瑤溪二十四景”,勝迹殘存,記憶猶在,皆田園山色、湧林景觀,文人雅士,喜其清幽質樸,雅集唱和,流連于此,樂之樂事也。溪畔十香園,有嶺南畫派發祥地之譽,乃“二居”課徒之地也,亦文藝交流之勝地,嶺南名士,蜂擁雅會,古今亦然。
時逢盛世,傳承尤貴。十香園陶範人文,修複舊址,置林造景,築圃營境,又現風光旖旎,掩映扶疏,其湧景田園之美色,花卉山水之意境,風情藝術之驿舍,可望昔時瑤溪之風華乎?嶺南一脈,毓秀鐘靈,循流溯源,傳承有道,故代有賢才,各抒靈性。翰墨飄香,文化海珠,非一時之情趣也;厚積而薄發,馳譽中外,書畫藝術節之品牌,功不可沒也;自丁亥桂秋而至今日,十又一年,品牌盛事,期已五屆,其藝術品位不斷提高、創作實力不斷加強、品牌價值不斷豐厚、後備力量不斷充實,殊可貴矣,亦彰顯新時代之文化自信也。
戊戌金秋,佳期已擇,佳會再續,籍此征得展現海珠時代風貌之書畫佳作數百幅,精挑細選,存此七十餘件,以飨觀衆。書全五體,俱呈精妙而不失傳承;畫存四類,盡顯風流而不失珠玑,雖傳之一脈,亦各領風騷,斯承嶺南文化之餘韻也。
然展覽之事,旨為展示與交流,傳承與促進,且作抛磚引玉,以期批評,以啟後生,豈不妙哉?
誠為序。
秦建中:廣州市海珠區文聯副主席、
書法家協會主席
2018年“翰墨飄香溢海珠”書畫聯展在十香園開幕

2018年10月25日上午10時,由第五屆嶺南書畫藝術節組委會主辦,廣州市海珠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海珠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的“翰墨飄香溢海珠”書畫聯展在廣州市海珠區十香園紀念館開幕。
本次展覽共展示了從各街道選送的數百幅書畫力作中的71位藝術家的精品力作,他們多數是工作和生活在海珠區的藝術家,也是海珠書畫藝術的中堅力量。廣州市海珠區政協副主席張丙祥、海珠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溫遠輝、廣州市海珠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調研員鐘玲、原廣州市海珠區文聯主席鐘晖,原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市文史館副館長盧延光;廣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原副主席陳初生、周樹堅、盧有光;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春盛、主席團成員沈永泰;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書畫專修學院副院長(教授)朱頌民;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曉白、黎日晁;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孫戈;羊城晚報攝影部主任、圖檔專欄著名記者葉建強;廣州市海珠區文物收藏家協會會長羅守強;廣州市海珠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園、黃浩深、塗國喜、黎永泉、馮紹峰;廣州市海珠區書法家協會主席秦建中,副主席陳澤雄、麥錄;著名書法家陳秋明、何伯昌、姚永全、何啟冠、李銳志、丁元智,著名畫家侯中曦、周天民、盧延汛、林偉權、範明、謝可雄、楊永權、陳開宇、楊峻,以及海珠區美協和書協會員共28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
嘉賓合影
時任海珠區文聯主席鐘晖緻辭時強調,海珠區作為書畫藝術之鄉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有很深厚的文化傳承底蘊,和一大群有人文情懷的藝術家,他們是維系和推動海珠書畫藝術向前發展的動力,也是貫徹落實“十九大”文藝精神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著名書法家陳秋明代表參展作者緻辭,并結合自身實踐對藝術傳承進行了很好的诠釋。
原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市文史館副館長盧延光,廣州書畫專修學院副院長、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海珠區美術家協會主席朱頌民,廣州市海珠區文聯副主席、書法家協會主席秦建中代表參展作者向十香園紀念館捐贈了畫作。
轉自《活動回顧 | “翰墨飄香溢海珠”書畫聯展在十香園開幕》2018年10月25日
明珠海上生,海珠人秉承海珠魂!在“千年南國都會花城廣州市”珠江前後航道之間有一個美麗的島嶼,它叫 “海珠”、又曰“番禺河南”。原屬番禺的一個鎮又曾劃歸南海縣轄治,唐代時曾為番禺縣治所,并命名曰“江南洲”。番禺河南雖一隅之地,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群賢畢至,騷人聚集,英才輩出。清朝道光、鹹豐年間,瑤溪村人劉彤的《瑤溪二十四景詩》 “一石千浪”,居巢、居廉、楊永衍等唱和者甚衆,成為番禺河南詩壇的盛事。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係文藝人自成的優良品格!衆多傑出的先賢,嚟自衆多山靈水秀的地方,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菁英在“美麗嘅海珠寶島上施展才賦,綻放光華”,蔚成“廣州河南”燦爛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