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荔縣簡介

作者:勇者海浪H
大荔縣簡介

大荔縣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部,渭河、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地帶,古稱同州,全縣轄15鎮2街道,總面積1776平方公裡,是渭南市面積第一大縣。

大荔縣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東濱黃河,南臨渭河,西接晧壤,北靠鐮山,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處在陝晉豫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和"陝西東大門建設"的重要位置,距省會西安125公裡,境内路網縱橫密布,108國道、202省道、沿黃旅遊專線穿境而過,韋羅高速公路将連霍、西禹高速接為一體,大西高鐵将使大荔經濟社會實作新的飛躍。鎮鎮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裡程居全市之首。

大荔縣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部,位于北緯34°36′——35°02′, 東經109°43′一110°19′,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地貌分為黃土台塬、渭河階地、洛南沙苑、黃河灘地四個類型,縣域面積1776平方公裡, 耕地面積9.3萬公頃, 全縣轄15鎮,2個街道辦,415個行政村,總人口72萬人。

大荔縣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部,自然條件優越 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幹旱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4.4℃, 降水量514mm, 無霜期214天, 境内地勢平坦, 土壤肥沃, 灌溉條件優越, 洛惠灌區、 抽黃灌區、 抽渭灌區、 沙苑井灌區覆寫全縣, 有效灌溉面積占總耕地的80%以上。水資源3億立方米以上, 森林覆寫率28%以上, 已負盛名的醫飲兼用礦泉水, 被譽為 “中國之冠”、“世界罕見”, 日開采量可達5萬噸。 曆史文化悠久 大荔古為同州府所在地, 文物遺産豐富, 有“大荔猿人遺址”、 “沙苑文化遺址”、 “魏長城遺址”和豐圖義倉、岱祠岑樓、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等文化古迹20餘處。同州梆子、碗碗腔等戲曲劇種享譽中外, 傑出人物, 層出不窮, 有明代為官清廉的光祿大夫馬自強、清代被稱為“救時宰相”的軍機大臣闫敬銘,參加過辛亥革命,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長的張奚若等名人。 名特物産豐富 全縣已形成了“沙苑108(黃花菜、紅棗、花生)、黃洛果菜瓜、庭院上香菇、灘區魚筍雜、牧業牛當家、實作産業化”的農業産業新架構。全縣糧食總産25.8萬噸、油料總産3.8萬噸、蘋果面積30萬畝、紅棗30萬畝、塑棚設施農業10萬畝、 同州西瓜6萬畝、蘆筍6萬畝、養殖水面2萬畝暢銷省内外, 反季油桃全國領

大荔縣

先, 功能性的果蔬番茄椒全國獨有, 濃縮蘋果汁、蘆筍、 紫香蘇已出口西歐 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是國内五大黃牛之首——秦川牛的主要發源地, 全縣飼養規模10萬頭, 二零零二年被确定為全國唯一的秦川牛養殖加工為主的陝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大荔核心區。 基礎設施完善 已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 國道、省道為骨幹的公路環網化體系。鐵路西韓線穿越縣境内、隴海線距縣城26公裡。程控電話裝機容量2.6萬門, 實作村村通電話, 是全省第一批電氣化達标縣。縣城經過大規模改造, 面貌煥然一新, 已成為關中東部的一顆明珠。

行政區劃

大荔縣轄2個街道、15個鎮:城西街道辦事處、城東街道辦事處、’兩宜鎮、馮村鎮、雙泉鎮、範家鎮、官池鎮、韋林鎮、羌白鎮、下寨鎮、安仁鎮、許莊鎮、朝邑鎮、埝橋鎮、段家鎮、蘇村鎮、趙渡鎮。

曆史沿革

大荔縣,為關中平原東部重鎮。早在夏朝神農氏後裔這裡就建向國,商周時期,大荔為古芮國及同國所在地,春秋時少數民族沿洛河進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國。秦厲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設臨晉縣。漢武帝時改為左馮翊,晉武帝時(公元265——公元290)更名為大荔縣。以後地名變為頻繁,西魏改為同州,唐天寶初年(公元742年)曰馮翊郡,乾元三年(公元760年)複同州。元朝以後改縣為同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同州為府,後又置為大荔縣。

現在的大荔縣,其實還包括朝邑縣。朝邑縣,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南五泉縣,西 魏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改為朝邑,隋屬馮翊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析置河濱縣,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改名河西,大曆三年(公元768年)複曰朝邑。1958年并入大荔縣。

解放後,城牆已失去防禦守護作用,聽任存廢,漸次為群衆取土修建莊基。随着人口的急劇增長,其被蠶食占用,日甚一日。尤其是"十年動亂",城牆被夷為平地大荔縣位于陝西省關中平原東部,地處北緯34-35,東經109-110,是黃河、渭河、洛河彙流之地。 海拔329--533米。平均氣溫13度左右,無霜期212天,年降雨量514毫米,屬于溫帶半幹旱地區。縣城面積1776米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182372畝,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是陝西主要棉花、糧食、油、西瓜、蘋果、花生、紅棗等産地之一。

本縣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大荔人”遺址的發現證明,遠在距今二十萬年左右,先民已經在這裡勞動、生息、繁衍。商、周時代即為古都所在地。春秋戰國時代,大荔在此築城立國。清雍正年間改為同洲府。民國時期設八區專署。曆來都是關中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今大荔縣是由大荔、朝邑、平民三縣合一而成。民族以漢族為主,有回族、壯族、滿族、土族、蒙古族、苗族等十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