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聯英雄!毛主席:天放,抓不到;大智大勇,人民英雄

作者:枝頭晚星

他曾以黑龍江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擔任過清華支部黨支部書記,他上司抗聯轉戰白山黑水,他譜寫《露營之歌》,“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出自他手,他日本監獄牢門脫險,他曾被毛澤東主席稱贊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傳奇人物。

他是誰?讓我們一起去感受:

于天放(1908.4.9一1967.5.3),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東北抗聯著名将領。他是東北抗聯軍歌《露營之歌》第四段歌詞的作者,“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就出自于天放之手。他奇迹般地從日本憲兵隊的牢房逃脫。他曾被毛澤東主席稱贊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傳奇人物。

于天放,原名于九公,曾用名于樹屏、王文禮。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三道溝于家粉坊屯人,1925年上海發生了“五卅”慘案。正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甲種工業學校讀書的于天放和同學張甲洲、魏祖舜找到法專、農校和一中學生串聯,共同組織全市中等學校的學生上街遊行示威,抗議日本帝國主義槍殺中國勞工的暴行,聲援上海勞工的反帝鬥争。1928年秋,于天放以黑龍江考生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平清華大學第四級經濟系。1929年他加入中國共産黨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1931年5月經中共北平市委代理書記張甲洲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并任清華支部書記。“九·一八”事變後,他參加了北平大學生南下向南京國民政府請願示威的抗日救亡活動。1932年春,他和張甲洲、張文藻、張清林、鄭炳文、夏尚志等五名東北籍大學生踏上了“打回老家去”的悲壯路程。在中共滿洲省委訓示下,5月16日在巴彥縣七馬架子成立了打響中共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東北群眾抗日義勇軍江北獨立師”(黨史、軍史稱巴彥抗日遊擊隊),張甲洲任總指揮,于天放任特派員及交通情報站負責人。1933年3月于天放被滿洲省委派遣到齊齊哈爾組建滿洲省委龍江特别支部并任書記。1933年10月起,于天放到下江富錦,和在當地潛伏的張甲洲二人在富錦“野火春風鬥古城”,建立中共秘密組織;策反富錦頭道林子警察署長李景蔭,帶出87條槍投奔抗聯獨立師;為松花江下遊各抗聯部隊提供軍事情報及物資援助。著名的抗聯獨立師七星砬子兵工廠的技術繪圖裝置,即是張、于通過獨立師輸送的。1937年“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開始,8月28日,張、于二人轉入東北抗聯獨立師(11月改編為東北抗聯十一軍),途中張甲洲不幸犧牲。于天放随即任獨立師随軍學校教育長、十一軍(轄一個師)一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于天放随李兆麟将軍指揮的由東北抗聯六軍教導隊與十一軍一師組成的第三批西征部隊,從綏濱薄鴨河遠征至海倫八道林子。西征部隊曆盡險阻,轉戰千裡,減員幾近三分之一,終于達到預期目的,儲存了北滿抗聯的主力部隊和骨幹力量,為後來在廣闊的黑嫩平原依托大興安嶺開展平原遊擊戰奠定了基礎。

1938年12月在通北白皮營抗聯營地于天放寫下了露營之歌第四段(原名冬征曲)。

抗聯英雄!毛主席:天放,抓不到;大智大勇,人民英雄

1940年2月6日(農曆臘月廿九)傍晚,于天放指揮西北河戰鬥。

1941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進入蘇聯境内整訓,于天放作為第三路軍特派員留在國内,在海倫、綏棱,北安、慶城(今慶安縣)一帶秘密發展救國會,建立抗日根據地。

1944年初,于天放上司的抗聯留守小分隊陷入了艱險的危困之中。為了戰勝困難與群衆取得聯系,下山。

1944年1月,于天放派孫國棟、趙文友與拉山的伐木農民取得聯系,解決糧食問題。建立了宋萬金屯村民張錄抗聯小分隊的活動據點。

1944年春,于天放決定帶小分隊部分人員轉移到宋萬金屯。化名王文禮,假稱張錄表哥。

1944年6月,于天放率領于蘭閣、孫國棟、杜希剛秘密進住宋萬金屯。結識宋萬金屯國小教員王明德(綏棱上集廠人,畢業于克山師範中學,時在宋萬金國小校代課,思想進步,有愛國熱情)。介紹王明德加入黨。在附近村、屯秘密組建抗日救國會。

1944年7月,宋萬金屯抗日救國會成立。會員以上山運木材為掩護,為山裡的部分抗聯隊員購買、運送糧食和日常用品,以各種方式為抗聯小分隊偵察敵情,提供情報,為抗聯訂購僞滿報刊,通過其他秘密據點與各地抗日地下工作者接頭,向群衆宣傳中國共産黨的抗日主張。

1944年12月,山裡雪大,日僞順着抗聯的“腳溜子”“讨伐”。決定在村裡隐蔽。于天放、孫國棟、于蘭閣、杜希剛下山,來到宋萬金屯,在王明德的國小校(宋萬金國小舊址)住了下來。“于天放小分隊宋萬金屯活動”已被敵人發現。

1944年12月19日,由于漢奸出賣,于天放在綏棱縣宋萬金屯國小被日僞警察抓捕,後被關入慶安縣監獄。1945年1月9日,敵人用專車将于天放從慶安轉押到北安省僞警務廳特高課收容處。這所監獄有堅固的鐵窗,三道鐵門,3米高的圍牆,從看守到夥夫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人。于天放被關押在2号牢房。

剛開始,日本特務向于天放大獻殷勤,噓寒問暖,端來好飯好菜,還不時故意訓斥看守招待不周,妄圖軟化利誘于天放投降。于天放則與敵人鬥智鬥勇,日本特務在百般勸降、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露出了猙獰面目。他們開始用鞭抽、打手闆、夾手指、灌辣椒水等各種刑法。盡管于天放在受刑中一次次昏死,又一次次被冷水澆醒,但他卻守口如瓶,沒有透露任何資訊給敵人。

抗聯英雄!毛主席:天放,抓不到;大智大勇,人民英雄

于天放雖然身受重刑,但他不甘心坐以待斃,始終考慮着如何越獄。他利用放風的機會摸清了看守的位置及看守放置鑰匙的地方。他與關押在3号牢房的抗聯3軍偵查排長趙忠良悄悄拟好越獄計劃。7月12日淩晨1時左右,于天放以解手為名讓已喝得醉醺醺的看守打開牢門。這時,趙忠良也敲門說要解手,看守毫無顧忌地上前打開3号牢門。于天放見時機已到,從身後拿出剛剛從牆上摘下的烙鐵砸向看守,趙忠良也撲上來幫忙。兩人制服看守後,從他身上掏出鑰匙,悄悄打開三道鐵門,翻過圍牆,消失在黑暗中。逃出北安監獄。留詩于監内:

中日世仇不共天,十載抗戰破萬難,

行動失慎遭逮捕,中國男兒入牢監;

威迫利誘逼降策,救亡信念鐵石堅,

囹圄鐵窗寒冬度,草木蔥茏虎歸山。

敵人發現于天放和趙忠良越獄後,立刻組織拉網式搜查。于天放和趙忠良為了縮小目标,二人便分開行動,相約在北安鐵路橋會合。

可是,于天放沒有等到趙忠良。他隻身離開北安向西走,晝伏夜行,時而躲進野地,時而躲在百姓家。1945年8月16日,于天放走到老萊村時,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他與村民們一起歡慶勝利。

1951年11月,他撰寫的回憶錄《牢門脫險記》由東北青年出版社出版,成為人民群衆喜愛的讀物,後經東北人民出版社、遼甯人民出版社等多次再版,發行90萬冊,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最暢銷的紅色圖書。1954年8月,松江省并入黑龍江省,于天放離開齊齊哈爾,擔任新成立的黑龍江省政府副主席。這也讓他與1955年的軍隊授銜擦肩而過,不過在那年的國慶節上,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與于天放握手時,以诙諧幽默的湖南鄉音說道:“天放,抓不到;今天,見到了。大智大勇,人民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