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1950年初夏,和煦的陽光灑向剛剛獲得新生的中國。40軍、43軍展開了準備渡海作戰的海上大練兵,官兵們面對茫茫的大海,思潮起伏,顧慮重重。

瓊州海峽寬達百餘裡,最近的距離也有六七十裡。對于不習水性的士兵來說,那洶湧澎湃的浪湧,是不可逾越的……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即使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那波浪也奔騰着,追逐着,向着岸邊的礁石狠狠地撲過來,發出沉雷般的巨響。

在狂風呼嘯的日子裡,那狂濤更是氣勢磅礴,猶如千萬匹烈馬在奔騰咆哮,勢不可當。

而且天上有敵機,海上有敵艦,島上有重兵,怎麼辦!

當時,一些人戰争觀念逐漸下降——認為已經基本上解放,已經打到了大陸南極,而且部隊自入關南下連續作戰,又正值春節到來,是以和平享樂思想比較嚴重,有人開始買表、買筆、買花枕頭……

一、解決思想波動是提升戰鬥力的關鍵!

挺進雷州半島之後,就提出了渡海作戰準備,但對有些人來說,是“事與願違”:也沒有深入進行思想動員,練兵活動曾經一度産生過較大的思想波動。

1、認為 “四野其他部隊休整了,為什麼我們還打呢?”

這兩個軍(40軍和43軍),從從冰天雪地,一直打到熱帶海岸,打仗在前面,結束在最後?平津戰役以後,這兩個軍作為南下的先遣部隊,執行了橫渡長江的艱巨任務。

這次兩軍又共同受命打海南島!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2、對大海的恐懼心理。

許多戰士看到海水像一層層的屋脊和山峰,心裡就發慌,甚至有的戰士夜間站崗聽到海潮嘩啦嘩啦響,吓得跑了回來。有人認為渡海作戰就是“九死一生”、“有去無回”。

3、有人幻想。“上級一定有辦法派飛機、軍艦來配合!”“兄弟部隊可能來換防,我們先練着!有些人盼望“島上的敵人最好投降、起義,或者跑掉!”想來想去一句話,最好不要自己打。

有的人在吃飯的時候,用筷子指着魚說,“魚呀!!今天我吃你,明天輪到你吃我了。”

比較落後的,上船回來,就躺下睡覺,或者講怪話。少數人甚至鬧神經病、裝病、大吃大喝。

但是更多人是經過長期戰争考驗的,“過去大川大河都過來了,今天這最後一道溝就過不去了嗎?”

粵桂邊戰役出現了許多英模功臣,他們願意繼續高歌猛進。“新人”想立功、入黨。少數人願意在最後最大的一次戰役中好好表現,決心用海水洗去過去的污點。

“把革命戰争進行到底”的“底”在哪裡?起初,有人認為,解放廣州就是“底”了。

這個“底”是要一直到徹底消滅敵人,解放全部領土為止!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各種思想顧慮的焦點,集中在生死上。有些人的檢讨中說:“聽說打海南島,心裡撲騰撲騰的,怕最後死在海南島,如果沒有,算是燒高香……

怎樣解決這些思想問題呢?

簡單說說那個年代最管用的幾項措施(不愛看可以越過400字)!

第一把鑰匙,懂道理,樹典型!

參戰部隊全體指戰員舉行了各種大會、小會,進行形勢任教育:思想教育和解決戰術問題結合起來,收效比較大。

第二把鑰匙,是訴苦教育,

憶苦比苦,對照海南島人民夜間聽着槍響就起來準備歡迎“大軍”的情形——“我們是人民解放軍,我們不去解放他們,誰去解放他們?”

戰士們還聽到了當地黨組織介紹他們上司的遊擊隊-一“海鷹連”,就在國民黨潰退的時候,“海鷹連”僅僅30餘人,拿着簡陋的武器、趁着敵船靠岸的時候,俘獲了敵人兩艘運輸船,還打退了滿載着敵軍的一艘輪船。

戰士們的雄心壯志說:"遊擊隊能俘虜運輸船,我們就不能打退兵艦?"

“手榴彈能打坦克,木船就不能打軍艦?”

戰士們義憤填膺,誓死飛渡瓊州海峽,解放海南島。打!堅決打過海去!

第三把鑰匙,是立功運動。反複貫徹榮譽教育:通過劉梅村、魏來國等英雄人物事迹……說明光榮的意義:一人立功,全家光榮:首長愛護,大家尊敬;名揚中外,還上電影:流芳百世,永垂不朽(指犧牲後)。

回憶光榮:各連各營各團都召開回憶光榮曆史的大會,把本機關過去得的獎旗挂起來

那年代,這非常管用!

最後一一緻認為,要我們打海南島,是對我們看得起。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二、誓變猛虎為蛟龍

暴風呼呼,巨浪滾滾。

部隊得到了一些船,如獲至寶,戰士不顧敵機轟炸掃射,不畏敵艦橫沖直撞,日夜飄蕩在怒法澎湃的大海上,開始海上大練兵。

但是,久經沙場的戰士們,在海上卻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

352團一連第一天上船,暈60人,許多人演習回來就躺在鋪上睡覺,有的班長就說:“這打什麼仗,戰士暈的這個樣!”其他團、營的情況也是如此

小船也根本不聽使喚,帆篷一會東,一會西,船身在巨浪裡滴溜溜轉。

有的翻了,有的觸礁,有的戰士給掀下了海……。

他們整天濕淋淋的,汗水向外滲,海水向裡浸,完全無法駕馭。

許多戰士一看那滾滾的浪濤,就頭暈眼花。

小漁船,就像一片樹葉,一忽兒被湧上浪峰,一忽兒被推入浪渦,幾個上下,就把那些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折騰得面色發青,嘔吐不止。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吐完飯,開始吐苦水,吐完了苦水吐血,有的戰士把蛔蟲都吐出來了……

“一定要把陸軍練成海軍!練成既能陸戰又能海戰的英雄連隊!”

“不入龍潭,怎勝蛟龍。練!練!練!”

韓先楚軍長跟師長鄧嶽參謀長苟在松說:

“走,咱們看看去!”

在海面上,人頭攢動動,有的抱着竹筒子做的三角架、四方架在水上飄,任憑風浪吹打

有的喊着“沖啊!”“殺呀!”從浪裡沖向沙灘,又從沙灘撲向海浪。

一有浪頭打來,浪花四濺嗆得直晃腦袋,還有許多人,不顧海底下數不清的海蛎、蚌殼、海草......各式各樣的東西絆腿刺腳,直往岸上沖……

在陸地上,秋千越蕩越高,浪橋越擺越快。手磨起了泡,腿又酸又痛,還是一個勁地練。

許多人伸開兩手,就地旋轉,或是兩人手拉手打轉轉。

轉得天旋地轉,頭暈目眩,昏倒了,摔下來,爬起來再轉……

嶄新的軍衣,被海水浸出一塊塊白印。

韓軍長看到部隊的練兵熱情,不斷的點頭稱贊,經過一個多月的苦練,水手們基本上掌握了操縱帆船,

至3月底友軍:43軍,訓練了4260名水手。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韓軍長聽了戰士侯志誠的事。說是一連九班在海練中,在船上射擊打不準,戰士劉玉學有點嘴碎,遇到困難就叨叨。戰士侯志誠找他研究海上射擊的事,

戰士抱怨根本沒法瞄準射擊,侯志誠就開始研究船上射擊。晚上在海裡演習,天陰,風大浪大,他把頭伸出船艙,死死地看海浪。

海浪一動,船就搖,一浪過去,另一個浪又來,船頭把浪頭穿開,浪花順船底嘩嘩嘩流過去,一片白花花的小水珠,有時小水珠還冒火亮,就在這個時候,他感覺船身能穩當一會,一直到半夜,别人都在艙裡打噸了,他還在那裡用心地看浪。

他沒有表,就1、2、3、4地數着,先看一個海浪從船頭流到船尾,一共幾個數,再看浪花順船底流過去……計算的結果,是兩頭不穩中間穩,就在這穩的時間,他把槍端平,很快空槍擊發……一直試驗到演習回來,

第二天,他飯也不想吃,話也不多說直到又快演習的時候,他才把昨夜的事告訴了班長,姜班長很高興,連說:“很好!很好!”鼓勵他再琢磨一夜。

這一夜風小,浪不太急,他又照昨天的辦法計算到半夜。演習回來,他忙把班長留在院裡,介紹一下自己的體會。他向班長肯定地說:

“這準行!”

班長也說:"我看也行,明天我就向上級提一提這事吧!”

第三天,指導員把這事向全連宣布過後,大家便在當夜演習中,運用這辦法計算了一下,果然頂用。第四天,推廣到各連。侯志誠跟着也在全營受到表揚。

營裡還給他記了一個小功。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韓軍長連聲稱贊說:“好!太好了,要在全軍推廣!”

張教導員接彙報了二連在解決怕船沉問題上的辦法

二連拿一隻破船試驗,十幾個人站在艙裡,排水排不完,堵又堵不住,大員全部落水。

第二次試驗前就他們先說明;萬一船被打漏了,可以用木闆、釘子、棉花、木塞迅速修補好;實在難以挽救了,也要嚴禁跳海,為了證明水的浮力,他們在陸上稱一個人是113斤,到了水裡又稱隻有11斤,一根一丈二尺長的桅杆在水裡可以浮起八個人——大家得出結論:隻要不慌,就是扶着一塊木闆也能登陸……

海上大練兵,既要克服海峽天險的困難,又要和敵機、敵艦作鬥争

開始時候我軍有的船遇上大風,桅斷篷破,船底朝天,全船遇難;

有的其至漂到越南(當時是法國占領)和海南島,連人帶船被俘。

382團三營副營長王子和、班長徐春嶽返航時遇上風浪,30隻木船走散了。有一隻被敵巡邏艇抓到,綁在艇上拖走。夜離戰士砍斷繩纜,才得以脫險。

381團團長胡海曉海練,敵機突然俯沖掃射,胡團長中彈,他組織步機槍對空射擊,敵機才不敢低飛。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如何對付敵艦?

43軍經單船演習後,進行了戰鬥隊形的編組,從打兵艦出發,采取八組一船(即水手組、指揮組、觀察聯絡組、修補組、火力組、爆破組、突擊組、救護組)的方法,

組織護艦船,架設五七、三七戰防炮、迫擊炮、九二步兵炮、山炮等各種火炮,安裝重輕機槍,專門對付敵艦。

全軍有49艘木船安裝了發動機,俗話說“三篙頂一槳”、“三槳頂一橹”。每船如有一橹三槳,就等于有人工動力——軍部一再發動指戰員趕制橹槳。

383團三營,晝夜不停、兩天一夜時間,就做出100把橹,30把槳。

40軍幹部親自指導軍炮兵主任黃宇,組織一些會做木工、鐵工的戰士,在木船上安裝了節擎,裝上了一門戰防炮,造出了第一隻“土炮艇”——各師也造出了十五隻這樣的炮艇,組成了一支獨特的“艦隊”,改裝了機帆船55隻,用作指揮船、通訊船和突擊船。·

各部隊練兵情緒越來越高……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風船能夠過海嗎?

曆史上日本人過去進攻海南島,第一次用軍艦不能直接靠岸遭受失敗,第二次改用機帆船實作計劃。

我軍通過從瓊崖縱隊派過來的人,又請船工介紹航海經驗。說明風船的好處:目标小,輕便、快,可以直接靠岸……打消了畏懼依賴心理,開始對風船發生了感情。

登到敵人窩裡去怎麼辦呢?

敵人在岸上,我們在水裡跑又跑不動,不是就沒跑嗎?”

敵軍四面防禦,兩面作戰。就打算他有五萬戰鬥兵,全島一周是6200餘華裡,合310萬米,

他多少米遠才分到一個戰鬥兵?經過這一算帳,戰士們認識到隻要我們選擇好登陸點,一定可以上得去!”

在海練中,有個别船隻漂到海南島,有的登上陸和遊擊隊會合了,有的又傳回來,敵人并沒有發覺,部隊信心大大提高。

43軍曾運用三種吃飯量來試驗:一種是過飽、吃很多油水,一種是适中、吃少量油水,種是半饑、沒有吃油水,經過試驗結果,證明第一種和第三種暈吐的多,第二種人暈吐的極少,然後再從科學道理上說明防暈不可過饑過飽。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43軍曾翻出了滿清時候訓練海軍打海盜的經驗,加以研究:編組演習,最後有的船隊真如在操揚上做動作那樣,操縱自如行駛整齊。

40軍解副軍長身邊經常帶着三四個船工作“顧問”,調查研究海洋和船隻的情況。各級司令部經常把調查了解到的海潮、氣象等情況、制成表通報全軍。

如對救生圈的問題,最初用了相當大的精力和時間,研究各種使用法,而真正打起仗來,它隻能起到一種臨時的救急作用,

但全軍強調:“在任何危急情況下,堅決不跳水,依靠船作戰,登上陸就是勝利!”部隊一跳海,就完全失去了戰鬥力。

“陸地作戰靠腿,渡海作戰靠船。”

四十軍政治部釋出的乘船守則指出:

1.渡海必靠船隻,愛護船隻,團結船工如兄弟。

2.尊重船工風俗習慣,對于封建迷信儀式,切不可譏笑。

3、遵守船上生活秩序每人位置須有次序。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三、木船打兵艦

1950年2 月 20 日、魯湘雲帶領8名戰士,駕駛小帆船,正在進行遠海演練。他們已經在大浪裡搏了好幾個小時……下午4 時,營部指令返航。風突然停了,魯湘雲的船,無橹無槳!

别的船都落帆搖橹回去了……

突然風停了……

魯湘雲知道:急也沒用,抛錨停船,等風返航。

天黑了,海上沒有一絲風,小船在大海中随波逐浪,颠簸來去戰士們海上搖晃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的東北風呼呼呼的猛烈撲來,小帆船按“之”字形在滾滾的浪濤中逆風緩行……

負責觀察瞭望的戰士王金秀大喊:"看,那黑乎乎的東西是什麼?”

魯湘雲順着王金秀指的方向一看——不是國民黨軍艦吧!

黑乎乎的家夥越來越近了,大家心裡很緊張。木帆船VS軍艦,感覺心中沒有底。

不過每日的訓練也就是為了解放海南島,不然呢?打?這家夥太大了!

眼前這艘軍艦一時不知道如何下手!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魯湘雲的帆船上有一挺機槍、四支沖鋒槍、三支步槍、一個擲彈筒,狹路相逢,要拼一次了。

“同志們,不管出現任何情況,都要血戰到底,來吧……”

敵艦越來越近了,八百米、六百米、四百米......

突然轟鳴聲連成一片,炮彈不斷飛過來,落在小帆船身邊,掀起巨大的水柱,艦載高射機槍火力全開。

軍艦對帆船,太兇猛了,幾乎能一口吞了小帆船。

風急浪高,小帆船像片樹葉在波濤中飄搖着,大浪襲來,木船被掀上浪尖,浪頭一過,木船又被埋進浪谷,隻能從波濤中看到搖晃的纖細桅杆,

也是以,敵人的炮彈、槍火暫時都砸進海裡,但炮火還是太猛烈了——有發炮彈把船的篷繩和錨車打斷了,舵也壞了一片。

情況危急!

魯湘雲喊:“大家别慌,就算船壞了,也一時沉不了、等敵艦到跟前,咱就狠狠地揍!”

軍艦炮轟,掃射了一陣之後,認為小船已失去了戰鬥力,便停止了射擊,

炮手下了炮位,高射機槍槍管子也朝天豎了起來。

軍艦甲闆上的兵高喊:繳槍投降……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三班副萬殿深很火爆,端起沖鋒槍就要打、

魯湘雲用船上能聽見的聲音說:“靠近了再打!”

還有五十米了,魯湘雲一聲喊“打!”

子彈呼嘯而去,戰士王金秀連續發射的槍榴彈,一下吧軍艦打蒙了,眼看着幾個人掉進波濤中,

軍艦迅速向擺脫小船,用炮轟過來。接着又開足馬力向小船沖來,想撞碎小船。

魯湘雲和戰士們擰開手榴彈蓋,準備好炸藥包。作好魚死網破的準備。

敵艦,氣勢洶洶地壓頂而來

魯湘雲指令右扳舵,和敵艦擦身而過,戰士們趁勢向敵艦投了一排手榴彈,炸得敵艦甲闆上冒起了濃煙,高射機槍也給炸歪了。

這小船相當不好惹啊,一時間竟相持不下!國民黨軍艦冒濃煙,竟然逃了!

這八位勇士,憑着勇敢和智慧,與敵艦激戰一個多小時,首次創造了木般戰勝兵艦的奇迹。

這是要打海南島之前,15集團軍要求的6個月大練兵期間,這次對抗發現:木帆船不能隻靠風行駛,要想辦法,使帆船在風停時能繼續前進……

經過兩個月的“沒有困難制造困難也要上”的海上大練兵,所有參戰部隊軍事素質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但軍内還沒把握:達到渡海作戰的要求了嗎——就是說:取得“海軍”的資格了嗎?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四、43軍決定“過考”

“過考”必須選擇氣候多變,情況複雜和接近實戰的條件下進行。

魯湘雲木船打兵艦的事兒讓官兵們熱血沸騰,研究了許多打兵艦的辦法:

搶上風頭猛沖上去猛打:輕重機槍猛掃甲闆上的散兵;

特等射手專打指揮官、

通信聯絡兵:八〇炮、火箭簡猛打它的司令台、炮位:

爆破組用帶鐵錨的纜繩鈎住敵艦就往上爬,專炸它的機艙、舵輪等要害......

總之,不怕敵艦猖狂,要發揚我軍近戰夜戰的特長,靠得近,打得準……

經過學習魯湘雲打兵艦的“諸葛亮”會,戰士們信心十足,求戰情緒越來越高

“練了快兩個月了,我的手癢癢了,幹脆幹吧!”

但指揮員明白,幾條木船跟一條軍艦作戰,的确智慧和勇敢更需要機會!

如果千帆渡海,幾十、幾百條木船跟敵人大量的飛機、兵艦在海上激戰,才是現實:困難而複雜。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我軍召集的船,大小不一,船型複雜,航速不同,基本受風向和潮汐的影響……

怎麼保持編隊航行?

怎麼協同一緻?

怎麼組織火力?

怎麼對抗?

怎麼靠近敵艦?

離遠了還是陸軍輕步兵的火力發揮不了,太近容易被敵艦沖擊時掀起的巨浪把小船推翻!

怎樣通過主流(瓊崖海流)?......這些問題讓他們徹夜難眠。

他們在地圖前,在沙盤前、在模型前,推演了無數方案,但還是心中沒有底。

于是,在海練的最後階段,43軍提出:

“到廣州灣門過考!,闖過去,就算!'畢業”!編隊航行、通過廣州灣門!”

“是英雄,是好漢,廣州灣門再見!"

廣州灣門,是湛江港的出口。有三島呼應,形成廣州灣門。這裡航道不寬,無風三尺浪,海濤洶湧,像開了鍋一樣,不斷翻騰。多少年來,許多漁船曾在這裡葬身魚腹,就是輪船,也有遇險的。

部隊編隊航行,浩浩蕩蕩,駛向廣州灣門。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白浪洶湧地拍打着礁岩,卷上船舷,激流形成了巨大的漩渦,仿佛要把一條條小船吞下去。

這可是四野的陸軍,大部分見到海也就2個月!

狂濤發出山呼海嘯聲。真險呀!多驚人的場面!

一隻隻木帆船,乘風破浪沖了過去。

團營指揮官站在船上,望着沖擊巨浪的船隊,暗暗捏一把汗。

“前面的過去了!”“後面的過來了!"

“唉!到底還是把隊形沖亂了!”

船隊隊形問題,仿佛一塊石頭壓在指揮員的心頭。

“上級訓示十分正确:必須以單船為戰鬥機關,實行:“船自為戰,船船突擊’的戰術!””

“發揚我軍孤膽作戰的作風,一條船、一個人,也要拼殺過去,一條船,一個人也要登上海南島……”

怎樣才能“船自為戰”呢?

狳芳春團長根據實際情況,收集了戰士們的智慧,向師裡的孫幹卿參謀長彙報了情況。

孫參謀長說:“海上與陸地不同,不能設想指令一下大家馬上都明白了,想沖就沖,想收就收。是以,每條船甚至每個人都應為戰鬥機關,才能做到,船自為戰,人自為戰?。”

“對!海戰的基層戰鬥機關是船。”

渡海演練:有的翻船,有的漂到越南!韓先楚:任何情況都不準跳海

這就是說:打亂連的建制,根據船的天小,每船坐兩個步兵班或一個步兵排,配上輕重火器,各級幹部分到單船上去參加指揮。

每船同時編成航行和戰鬥兩套組織;

航行時有指揮組、水手組、觀察通信組、修補組;戰鬥時有火力組、爆破組、突擊組、工作組。這樣,每隻船都具有突擊力量。

這種組織形式,在全團、全師、全軍推廣了。

問題一個一個解決,信心一天一天增強。現在,他們實作了自己的誓言:把陸軍練成“海軍”,變猛虎為蛟龍,既能陸戰又能海戰。他們渴望着早日飛渡瓊州海峽,解放海南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