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俗演義《楊家府演義》和評書《楊家将》中,楊文廣的事迹被演繹得轟轟烈烈,可是,傳說畢竟是傳說,演繹的神話與真實的曆史實則相去甚遠。
據演義描述,楊文廣在山西鵝頭寺刻苦學藝8年,騎射皆精,文武雙全,悍勇無敵。恰逢有南唐皇室後裔李青舉兵造反,稱帝于安徽壽州。楊文廣挂帥,率寇成、狄龍、楊金花等青年将領共同讨伐國賊李青。楊文廣作戰勇猛,連克三關後,降服南唐女将劉金定, 兩人在打鬥中互生情愫,結為夫妻 ,共率宋軍攻城拔寨,勢如破竹,取得節節勝利......

在通俗演義中, 楊文廣是六郎楊延昭之子楊宗保和穆桂英的兒子,但遍索史料,都沒有穆桂英這個人物。由此可以斷定,穆桂英是民間傳說或小說家虛構的人物,曆史上并無其人,她隻是一個杜撰出來的巾帼英雄而已。其實,經考證,曆史上也沒有楊宗保這個人物,這也不過是小說家的附會罷了。
但楊文廣卻是真實的曆史人物。其生平事迹見諸于《宋史·楊業傳》中,楊延昭(楊六郎)也是真實存在過的曆史人物,但他的曆史材料不如其父楊業(楊令公)詳細,而楊文廣的曆史材料又不如楊延昭詳細。
《宋史·楊業傳》記載:
“楊六郎及卒,帝嗟悼之......錄其三子官,其常從、門客亦試藝甄叙之。子文廣”。
上述記載已經很明确地說明了楊文廣是楊延昭(楊六郎)之子。
但野史(私家筆記)《燼餘錄》卻說:
“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觀察使”。
這是迄今為止所見到最早提及“(楊)宗保”名字的曆史材料。這個官職相同、而名字不同的楊延昭與楊文廣,其實是同一個人。
《宋史》記載:文廣字仲容。“仲”與“宗”讀音近似,“容”與“寶”字形相似,而“寶”和“保”讀音一樣。以此類推,大概在口耳相傳的傳說與文字記錄的過程中,仲容與宗保弄混淆了,以緻成為訛傳。
楊延昭(六郎)的子女,除大名鼎鼎的楊文廣外,其餘的皆未見諸史載。可是民間流傳或演義小說中卻還有楊文舉、楊金花兄妹與遼軍鬥争的英勇事迹,而且之後更是英雄輩出,楊懷玉、楊士奎、楊士亮、楊士瀚 ......楊家将代有人才出,個個精英,人人豪傑,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統軍元帥。可事實上,除楊延昭、楊文廣外,其後的所有人物都是民間或小說家虛構的,在真實的曆史上都不存在。
那麼,楊家将的傳奇故事為何還是如此為世人津津樂道并信之不疑呢?其本質是因為楊家将一門忠烈與神勇無敵,這中間,除了老一輩的楊業以及他的幾個兒子外,楊文廣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否則,也不會有其後人、南宋嶽家軍悍将楊再興的英雄事迹。《宋史·楊再興傳》說:
“再興以三百騎遇敵于小商橋,驟與之戰,殺兩千餘人......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镞 兩升” 。
小商橋遭遇戰,楊再興以寡擊衆,擊斃兩千金軍,自己身中無數箭,壯烈殉國。楊再興的神勇為楊家将又續增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插圖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