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作者:混沌錄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中狀元,着紅袍,帽插宮花好啊好新鮮。”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顔。随手摘下花一朵,我與娘子戴發間。”

這兩段新鮮活潑,廣為流傳的唱詞分别出自黃梅戲《女驸馬》與《天仙配》。

著名的中國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曾傾心演繹了這兩部戲。

她扮演了《女驸馬》中的馮素貞,《天仙配》中的七仙女。

帶着自己獨特的了解與厚實的功底,賦予了這兩部戲以靈魂與生命。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嚴鳳英不僅創造了經典的黃梅戲劇目,更通過自己數十年的努力,使黃梅戲得到更廣範圍的傳播。

她也是以被稱為是黃梅戲的“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嚴鳳英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h1>

嚴鳳英,原名嚴鴻六,從小就在羅家嶺生活。

黃梅村很小,但日子過得也安詳。

祖父母對嚴鳳英也很照顧,嚴鳳英在家鄉度過了一段很悠閑的時光。

當地有許多民歌,咿咿呀呀聲,在田地裡與鄉野間回蕩。

嚴鳳英耳濡目染,接觸并學習了許多民歌。

她的父親嚴司明有厚實的平劇功底,嚴司明見女兒很喜歡唱民歌,便有意培養她唱戲,閑暇時經常教她唱一些簡單的平劇唱詞。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嚴鳳英也是以與戲結緣,在戲曲聲中安然成長。

她雖然還沒有接受系統且正規的訓練,但戲曲的種子已在她心中悄然埋下了。

直待遇到伯樂,便可生根發芽。

嚴鳳英在十歲那年,遇到了這個機遇,遇到了那位從此改變她一生命運的老師。

同族中的嚴雲高曾在戲班裡接受過密集性的訓練,是一位出色的黃梅戲藝術家。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此次回鄉,他決定在家鄉宣傳他所學習到的黃梅戲,将自己所熱愛的戲曲在家鄉發揚光大。

他在家鄉開起了戲班,并表達了求賢若渴的訊息,吸引了衆多對戲曲有興趣的人來做他的學徒。

這其中就包括嚴鳳英。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國,社會風氣還未開化。

人們的思想仍然趨于保守。

無論是對女子的角色認知,還是對戲曲的藝術認知,都有失偏頗。

女子唱戲,并不被認為是傳承經典藝術的行為,反而被當作是抛頭露面、有傷風化的娛樂形式。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是以當嚴鳳英懷揣着赤忱的熱情,想去找嚴雲高拜師學藝時,她有許多不得已的顧慮。

但好在老先生嚴雲高思想很開明,當他看到嚴鳳英有着極高的藝術熱情與良好的節奏能力時,他願意悄悄地收她做學生。

從此,嚴鳳英便在老先生的帶領下,在戲班子裡認真學習唱戲。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她也是在這個時候才改名叫鳳英。

“我家小姐,她是個多情的人,她命我到聖堂去送考銀。輕輕我把花園門進,急忙閃過百花廳,繞過蓮池穿花徑,免得員外得知情,站在門外側耳聽。”

這段《春香鬧學》便是她起初跟着嚴先生所學習的唱詞。

這個劇本很簡單通透,作品主題與人物形象較易把握,唱腔唱法也偏于基礎。

這類曲目,嚴鳳英在學習的初步階段學唱了許多,這為她今後的演藝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後來,嚴鳳英已漸漸不能滿足于這樣偷偷摸摸地唱戲。

她想要嘗試站在台上,去真切地感受戲曲給她帶來的驚喜。

1945年,她争取到了《二龍山》中的一個小角色。

都說“角無大小”。

雖然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配角,但在嚴鳳英眼中,這個角色自有獨特且鮮活的生命,有着精彩的人生。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正如她自己,即使隻能偷偷地學習戲曲,接這樣一個小角色,但她仍然樂在其中。

心中有别人無法得知的欣喜。

在劇中,她飾演女寨主佘素貞的丫環。

在劇外,她将這當作戲曲生涯的一個突破性節點。

嚴鳳英性格上很謙遜,實力也很紮實。

她那時隻想着這是一次寶貴的機會,她一定要認真對待這次演出。

是以她早晚堅持練習,重複多遍,仿佛不知疲倦,隻為確定演出能萬無一失。

幾句單調的唱詞,在她口中,好似越唱越有意味,越品越有趣。

隻言片語間,嚴鳳英已刻畫出活靈活現的形象出來,

演出的那一天,幸福與災難接踵而至。

不負她所望,節目異常精彩,引起了轟動,觀衆們十分喜歡。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那一刻,人們對戲曲的喜歡與青睐都是真的。

那一刻,人們對女子的偏見與不屑也是真的。

當掌聲落下帷幕,人們漸漸醒轉過來:

那台上的女子,不在家相夫教子,這樣抛頭露面出來唱戲,真是不成體統。

封建思想與族規就像一把劍懸在嚴鳳英的肩上,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更可怕的是,人們大聲嚷嚷着要把她浸豬籠。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嚴鳳英覺得心酸可笑。

剛剛演出的歡呼聲,與此刻浸豬籠的叫喊聲,不知哪個音響更高一些,哪個聲音更真心些。

嚴鳳英在叫喊聲中險些被沉塘淹死。

最後,在親人的幫助下,她萬幸得以逃離了家鄉。

羅家嶺,養她、育她。

在這裡,她與戲曲結緣;也是在這裡,她被迫剝奪了學習戲曲的機會,甚至生命都差點被終結。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h1>

雖然因為戲曲的緣故,嚴鳳英險些在家鄉喪命,但她并沒有是以放棄黃梅戲。

她沒有降服于鄉人們的偏見,更沒有是以而懷疑黃梅戲的藝術性以及女子學唱戲的正确性。

這是她從小就熱愛并付諸于實踐的事業,除了她自己,沒有人可以阻止她,沒有人可以逼迫她放棄。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她在祖父的護送下,逃離家鄉,途中路過秋浦。

1947年,她年僅17歲,還是一個未經人事的女娃娃。

但她在秋浦河兩岸唱黃梅戲的故事,卻永遠流傳了下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秋浦有許多唱黃梅戲的老藝人。

比如桂月娥、桂天賜、宋再春、洪連梓等人。

他們不僅唱黃梅戲的技藝很高超,還提供了便捷且現成的戲台場地。

并且老藝人們都很和藹可親,不僅為嚴鳳英提供了能力上的指導,還給予了她陪伴與鼓勵。

嚴鳳英從老藝人們身上學到了許多。

随着登台演出次數的累積,嚴鳳英不再怯場。

經過與老藝人們的相處與磨合,嚴鳳英曾經隐藏起來的懷疑與不确定都漸漸消解了。

當時的她,不僅是有着紮實基礎的優秀黃梅戲演唱者,更是自信堅定,想要将黃梅戲發揚光大的藝術家。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從高坦地主的後花園,到灌口祠堂,再到蘇家當鋪。

從這一方天地唱到另一處所在。

每到一個地方,都有無數熱情的觀衆前來捧場。

觀衆們看得開心,嚴鳳英唱得也開心。

她從未像現在這樣沉浸式地享受着黃梅戲,毫無保留地向人們傳達黃梅戲的魅力。

那時候的票價也很便宜,僅三角一張。

但卻可以買到嚴鳳英“别夫上天”的新奇表演,買到純粹的熱鬧與歡笑。

更可以見證人們對藝術的雅俗共賞,以及一位平凡女子勇敢追求藝術,打破世俗偏見的精神。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秋浦的時光很短暫,嚴鳳英隻在這裡待了三個月。

但這三個月裡,她所唱的戲,她對戲曲的新的了解,以及她感受到的快樂,比過去十幾年都要更新鮮、更真切。

她也給秋浦的人民帶去了歡樂,還結識了許多幹媽幹嬸,人們都非常喜歡她。

後來社會動蕩,嚴鳳英跑到上海,又去往南京。

她在舞廳結識了甘律之,甘律之出生于京昆世家。

那段時間,她學習了一些昆曲的著名唱段和聲樂技巧,這對她未來獨特的黃梅戲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藝術本就該海納百川,兼收并蓄。

雖然這一生都在颠沛流離,不停地變換旅途中的目的地。

但她對戲曲的愛卻一日比一日濃烈,心中的目的地愈漸清晰。

我到安慶想把戲演好,就努力學習。

那時學表演,主要靠觀摩,看老前輩在台上一舉一動怎麼做,我就一點一滴記在心裡,然後照葫蘆畫瓢搬上舞台。

因為我是女性,演旦角戲的動作要細膩些,像是那麼回事,觀衆看得很有味,反映說嚴鳳英的‘小做’很好。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無論是在安慶、秋浦,還是在上海、南京,她都隻有一個信念,就是把握住與老藝人們接觸的機會。

向他們學習基本功、表演技巧、以及深埋于行為舉止間的氣韻神思。

她不僅深深吸收了前輩們的經驗,更用自己的方式對其加以改進。

是以形成了她細膩入微的表演風格。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一代宗師</h1>

五十年代,嚴鳳英又回到了安慶,在群樂劇場參演了許多劇目。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反映着社會現實。

每一位從藝人員與他所處的時代也是密不可分的。

五十年代的中國,經曆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宣傳婚姻法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嚴鳳英參演的劇目都與此類事件有着密切的聯系,她突破了傳統黃梅戲劇目的限制。

除此之外,一些新文藝工作者還幫助嚴鳳英接觸新文藝思想。

嚴鳳英也自覺地學習了人民政府《關于戲曲改革工作的訓示》。

“舊社會把我當成草,新社會把我當成寶。”

從小受到的偏見,少時沉塘的慘劇,一直以來愛藝術卻不得自由……過往的苦痛都在她面前鋪展開來。

正是今昔鮮明的對比,讓她認識到新中國的偉大。

共産黨上司下的新中國,賦予了個體全新的意義。

人民的思想逐漸開明,舊社會的偏見也在逐漸消解,黃梅戲對于人民來說也成為了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而對于嚴鳳英來說,最可貴之處在于她可以受到平等對待,憑借自己的努力與實力進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她可以名正言順地走在陽光下,同其他老前輩們一樣,将黃梅戲就這樣唱一輩子,影響着更多的人。

進入黃梅戲劇團後,嚴鳳英的藝術事業走向了巅峰。

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嚴鳳英演藝生涯的輝煌年代,也是中國黃梅戲迅速發展成熟的年代。

嚴鳳英的成長,對黃梅戲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她先後出演了《天仙配》、《女驸馬》等重要劇目,塑造了七仙女、馮素貞等鮮明的人物形象。

這些劇目都成為了黃梅戲曆史演變中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料。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女性特有的柔美聲線讓她的唱腔更委婉清亮。

過往颠沛流離的悲苦生活讓她更能體會劇中人物的情感,表達出層次豐富的細膩情緒。

從小接觸的民歌,以及後來所接觸到的多樣藝術形式,使她對藝術有更多共通性了解。

能自如地将其融入進黃梅戲中,也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

經過歲月的沉澱,嚴鳳英終于自成一家,被譽為“嚴派”。

她還曾有機會為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上司人演出,甚至被田漢贊為“黃梅戲裡的梅蘭芳”。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四、短暫的一生</h1>

新中國的建設并非都是通途,也曾走過一些彎路。

人民的思想雖然經曆過解放,但後來也遭遇過不幸的鉗制。

嚴鳳英在她長遠的戲劇生涯中,曾飾演過各種各樣的角色。

這些角色,有的出自純粹的文學作品,有的形成于民間傳統故事,有的也與政治相關。

後來,嚴鳳英因為過往所飾演的一類特殊角色而被污蔑為“文藝黑線人物”。

她再次遭受到了強烈的精神摧殘與肉體折磨。

這一生,成也戲曲,敗也戲曲。

她曾因黃梅戲而受到衆人的稱贊與追捧,也多次因黃梅戲而受到不堪忍受的诋毀與折磨。

她是深深愛着黃梅戲的,将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黃梅戲,也用黃梅戲成全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七仙女”嚴鳳英墓地:一代宗師,黃梅戲開拓者,骨灰安葬于家鄉一、從小與黃梅戲結緣二、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一代宗師四、短暫的一生

1968年,嚴鳳英在深夜服安眠藥自殺。

十年後,安徽省委在其故鄉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

嚴鳳英故居門前,人們修葺了一座漢白玉雕像。

人們也重新反思并正視她給黃梅戲帶來的影響。

時至今日,黃梅戲在國内廣為流傳。

無論男女老少,人們都願意學習或了解這樣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

嚴鳳英沒有生長在一個藝術自由的時代,但她仍然頑強鬥争,堅定心志,在艱難的歲月裡為黃梅戲開辟出廣闊的道路。

她不甘地走向了生命盡頭,但越來越多的人沿着她所開拓的道路走向了縱深處。

他們接續着一代宗師嚴鳳英的夢想,将黃梅戲發揚光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