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冠軍”為什麼會火?

“王冠軍”為什麼會火?

這幾天,一位叫王冠軍的京東快遞小哥也火了。原因是這位快遞小哥年前打算辭職回老家處理點兒個人的事,他所服務的小區居民擔心他不回來了,就專門組織了有一個“感謝冠軍”的微信群,紛紛表達不舍和挽留,直言他是“最棒的快遞員,沒有之一”。這事引發了多家媒體的追蹤報道。

根據2月19日的報道,結束假期的王冠軍已經回到了社群,聽說王冠軍回來了,小區居民還特意給他舉辦了一個歡迎儀式,用“社群榮譽居民”來歡迎“冠軍”回家。

服務小區的快遞小哥、外賣小哥那麼多,為什麼王冠軍就那麼招居民喜歡?用社群居民的話來說,“他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極緻,服務小區五年多,幾千戶的社群形形色色的人沒有一個差評。”

怎麼樣才能把快遞工作做到極緻呢?居民安女士曾經錄下了一段短視訊,去年年底突降大雪,因為疫情管控隻能在小區外等候居民取快遞的王冠軍特意拿了一條毯子鋪在地上,在上面碼上整整齊齊的快遞件,雪下大了,還一遍遍的擦拭着快遞包裹。安女士把這段短視訊分享到了小區的微信群裡,結果馬上就引來一群人分享了他們與快遞小哥王冠軍的故事。

王冠軍的故事為什麼會引發了這麼大的反響呢?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情理之中,因為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服務自己家的那個京東快遞小哥,似乎也好幾年了,每次見面都樂樂呵呵地打個招呼;二是意料之外,因為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快遞這個行業就是“打零工”的行業,可是沒想到這些勤勤懇懇的小哥幹得比很多辦公室白領還長久,成了社群居民“最熟悉也最信賴的陌生人”。

京東物流有個口号,“有速度更有溫度”。對于一家物流企業來說,做到有速度不難,用技術不斷疊代算法,用資本持續購買裝置,但是要做到速度和溫度兼備,可不容易,這意味着不僅要通過管了解決内部效率的問題,保障員工的收入,更要有強有力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一定不隻是口号,而是所有人都内心認同的“做人的常識”。

在當年京東開始創業的時候就曾經提出,做零售的核心就是成本、效率和體驗,而決定這三者能否達成,不僅僅是技術的投入,更是團隊的打造。在京東内部有一條經營理念稱之為“三毛五理論”,就是說,如果京東有機會賺一塊錢,京東隻拿走其中的七毛,三毛留給合作夥伴,七毛中的三毛五留給員工福利和激勵,剩下的三毛五留給企業未來的發展。根據京東物流剛剛公布的财務資料,僅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為員工福利開支就達到197億元,占到當期營業成本的四成多,平均算下來,公司在每個員工上支出的福利開支在8300元左右,已經超過了同期北上廣深的月收入中位數。京東物流能夠給出基層快遞員一個足夠競争力的薪水,員工就自然而然地會把工作踏踏實實地幹好、幹久。

很多企業都在标榜自己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但是高科技公司不一定隻有冷冰冰的算法,同樣也可以有情感、有溫度,如果規則和常識發生了沖突,一定是毫不猶豫得選擇常識。

企業猶如人體,骨骼要至剛,肌膚要至柔,至剛是實力,至柔同樣也是實力,比起财務資料,使用者的口碑和員工的笑臉同樣也是企業的核心競争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