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龐德為何甯死不降關羽?其實他有一個苦衷,曹操或知道秘密

作者:白馬晉一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龐德,自漢中投降曹操始,到襄樊戰役被俘不降而死止,隻有近四年時間,隻有出戰平宛城守将侯音衛開叛亂及襄樊戰役對陣關羽兩場戰役,前場戰勝,駐紮樊城,讨伐關羽;後場兵敗,被俘不降,喪身殉節。

關羽水淹七軍時,龐德先是死戰,再是被俘,然是不降,後是被殺。特别是面對關羽的勸降時,龐德威武不能屈,恕怼關羽,何等剛烈。《三國志•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記載: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甯為國家鬼,不為賊将也。”

龐德,甯死不降,忠臣不事二主,堪稱是驚天地,泣鬼神。原因如下。

龐德為何甯死不降關羽?其實他有一個苦衷,曹操或知道秘密

其一,漢室正統依舊,側重偏向曹操。

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前,漢獻帝劉協禅讓帝位給曹丕前,漢獻帝雖是魏王曹操的傀儡,但依舊是大漢朝廷的代表,最為正統。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漢雖已漢室式微,甚至已快名存實亡,卻仍然是受大衆承認的中央政權,就連曹操這樣帶甲百萬的軍閥都不敢貿然篡漢,隻能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途徑來征讨四方,足見漢庭的招牌依然有影響力。

其二,歸順曹操的地位較高。龐德在馬騰帳下拜中郎将及封都亭侯;在馬超麾下未有任何封侯拜将;投降曹操後,不僅被拜立義将軍,還封關門亭侯,甚至邑三百戶。馬超歸順劉備,由主公變成下屬。龐德一旦投降關羽,依舊改變不了曾經是馬超部将的身份,變成下屬的下屬。為此,投降曹操,龐德的地位基本可以跟馬超持平了,地位的升高意味着有更多的機會,就可在曹操帳下建立屬于自己功勳。

龐德為何甯死不降關羽?其實他有一個苦衷,曹操或知道秘密

其三,分散家族勢力,規避滅亡風險。

縱觀當時的天下形勢,三分天下,魏強,東吳次之,漢中弱。三方之中,誰能實作統一,一切皆是未知數。是以,當時的家族要在亂世中維護家族的發展,就必須采取一些規避風險的措施。而不是将整個家族的命運“捆綁”到了一人身上,全部人員隻效力一方勢力,這樣很容易造成家族的沒落。是以,當時有許多家族都會選擇了加入不同的陣營,確定家族得已延續。南安龐氏亦是如此,一大部分随馬超歸順劉備,而龐德就投降曹操。龐德殉節後,其四個兒子都被封為君侯,南安龐氏得已繼續繁榮。

龐德為何甯死不降關羽?其實他有一個苦衷,曹操或知道秘密

其四,以一人之死,保全一家人。

在東漢末年,在曹操控制的北方地區,曹操不僅在軍隊裡對士兵實行“戶口單列,世襲為兵”的“士籍”(或稱“士家”),還制定“士兵逃亡,家屬連坐”的“士亡法”。士家,士兵家屬集中遷居到許昌一帶居住,作為人質。如果士兵有逃亡、叛降行為,就連帶處罰其家屬。在“士亡法”中規定,逃亡士兵的父母、妻子、子女、兄弟都要株連處死。龐德不像于禁那樣,投降曹操時間短,未跟曹操出生入死過,未為曹操建功立業過。為此,于禁投降,一來可保全七軍士卒,二來曹操着戀舊情而放過于禁家屬。要是龐德投降,頂多就是保住自己一條命,而在許昌居住的家屬就會被自己株連,被曹操處死。因而,龐德誓死不降關羽,以自己一人的死,保住全家的命,死得其所。

龐德,被俘不降,恕叱關羽,以死報忠,具有很多現實意義,不但給自己正了名聲,還能提高地位以及維護家族的發展,甚至能保全家屬的性命。從當時紛亂的局勢來看,龐德隕身殉節的做法,不失為明智之舉。一個字,值。

筆者按:選擇,是指挑選,選取;或指為自己做的決定;或指選項。龐德,作為歸順曹操的降将,在襄樊戰役之中,先是力戰不勝,再是被俘不降,後是甯死不屈。在視投降為平常事的歲月裡,龐德隕身殉節的行為,不失出人意外,更是最為明智的選擇。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繼續閱讀